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全面启动,新闻及相关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行业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与行业标准化程度关系密切,加强中文新闻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具备对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等多媒体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能力,拥有目前中国媒体领域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具有海量信息存储、集纳能力。新华社在要整合自己的资源,打造多媒体业态,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作为"融合剂"。  相似文献   

2.
<正>新华社北京5月11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正式启动运行,为新华社开展多媒体融合报道提供有力保障。11日上午,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在总社新闻大厦为多媒体中心揭幕。李从军指出,构建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是新华社适应数字化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正式启动运行,为新华社开展多媒体融合报道提供有力保障。11日上午,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在总社新闻大厦为多媒体中心揭幕。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1日,在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正式启动仪式上,李从军社长指出,构建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是新华社适应数字化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那么,什么是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又怎样构建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呢?就此,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分别介绍了新华社待编稿库和多媒体新闻信息编辑系统建设的背景、意义和作用。一篇来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这三篇文章都不属于纯技术论文类,但我们认为这比纯技术的文章更有意义。信息共享、多媒体新闻信息等时髦词汇,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何实现信息共享?从哪一个环节开始?多媒体新闻信息到底如何定义?恐怕没人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有很多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技术问题,但最大的难点并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文化和行为上的障碍,尤其是不同部门的协作、资源的共享。新华社近几年对此进行了实际的探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国内媒体行业率先启动ERP建设,效益显著,通过“虚拟社区”建设,探索信息共享之途径。也许,这些实例可以给国内的传媒行业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全面启动,新闻及相关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行业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与行业标准化程度关系密切,加强中文新闻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具备对文字、图片、图表、音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全面启动,新闻及相关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行业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与行业标准化程度关系密切,加强中文新闻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具备对文字、图片、图表、音  相似文献   

8.
“填补了我国新闻信息技术领域标准的空白”一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长期以来,我国新闻行业没有统一新闻标准,因此,各个新闻单位不得不各自为政、自立标准,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新闻行业之间、新闻行业和广大用户之间对新闻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和不必要的重复劳动.2000年以来,国际上的IPTC组织推出了一系列多媒体新闻信息技术标准(NewsML等),路透社等许多国际新闻媒体都把它作为战略性措施加以采用,如不抓住多媒体新闻在我国刚刚起步的契机,及时跟上,那么,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新闻信息的快速增长,我们又将丧失机遇,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以"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全面启动,新闻及相关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行业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与行业标准化程度关系密切,加强中文新闻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具备对文字、图片、图表、音  相似文献   

10.
媒体脸谱     
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上线
  7月7日,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正式上线,为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读者提供不一样的新闻体验。“新华发布”搭载在新华社新推出的新华通移动商务平台上,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工具的同时,可享受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新闻信息尤其是金融信息集成服务。  相似文献   

11.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融合媒介”是“融合新闻”的前提与基础。广播网站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融合新闻”优势,具体体现在媒介影响力日益增强、终端接收形式多元化等方面,“融合新闻”使新闻传播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广播网站只有找准自身定位,依托广播与网络的传播优势来实现“融合新闻”的差异性,不断加大新闻传播的融合力度,形成新的传播机制,广播网站“融合新闻”才能在网络媒体新闻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融合新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媒体新闻信息编辑系统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的全面试用,新华社新闻信息产品一改形式单一,文字、图片和图表相分离的陈旧面貌,正式迈入融文字、图片、图表、音频和视频为一体、互动的多媒体新闻信息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传媒观察     
《军事记者》2013,(5):54-54
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开播 近日.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正式开播。该专线以“互动”“锐度”“灵动”为特点,旨在通过内容集成、N次加工、多媒体表现等操作。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新闻信息产品.为读者奉献“有锐度的话题”“有锐度的人物”“有锐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内容.并力争通过文体创新,使信息产品新闻性更突出。故事性更强,文风更精练,分析更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4.
1月24日下午,新华社与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在京签订供稿营销服务协议.根据协议,新华社的文字、图片新闻,经济信息,短信、彩信、WAP,以及音视频新闻等多媒体新闻信息产品,将通过网通的宽带网络及时传播给海内外用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华社根据不断变化的传媒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通过建设多媒体新闻采编发统一平台,充分整合新闻信息资源,实现新闻信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在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和用户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新华社在数据库建设所需的技术、人才、市场、体制等方面还有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之处。如何学习借鉴同类数据库的长处,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规划,建设有新华社特色的一流的多媒体数据库及采编发系统,是新华社事业发展的一个紧迫任务。为了促进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办公室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将于近…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2009,(6):4-4
日前,新华社多媒体中心音频部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报道中,为多媒体形态融合打造了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7.
融合新闻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图表、动画等不同的媒体形态集中到一篇新闻作品中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旨在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14年1月5日,《博客天下》官方网站特别策划了一期封面故事“重庆危险女童杀机与拯救”,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可视化传播手段,本文以此为个案,分析融合新闻在新闻类期刊中的探索与应用,并指出对我国期刊行业视觉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融合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推出之后,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一步加速,基于移动网络的客户端也相应数量剧增,呈现媒体竞争的新景观.“澎湃新闻”“界面”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也都获得了可观的用户下载量.“端”的探索,对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产品换代和价值再造,无疑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科技部批准的“十五”期间周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类课题,它由两个分课题即“中文新闻标识语言标准”和“中文新闻信息分类标准”组成,主要研究用于新闻信息组织、管理、存储和发布使用的、与国际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信息标识语言标准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信息分类法。该课题是由新华社牵头,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1,(7):149
由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面向全球推出的"中国网事新媒体客户端"日前上线,这是国内首个集文字、摄影、视频、微博报道于一体的"融媒体"新闻信息产品终端。"这是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实现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