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如今,面对社会各类信息传输的快节奏,人们已经不再大惊小怪,反而是信息慢一步,会引起大众的不满,而突发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愈发专业和成熟,而作为新媒体,应该如何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发挥其社会引导作用?如何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新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结合此背景,笔者详述了移动电视的媒体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面对社会各类信息传输的快节奏,人们已经不再大惊小怪。反而是信息慢一步,会引起大众的不满,而突发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愈发专业和成熟,而作为新媒体,应该如何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发挥其社会引导作用?如何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新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结合此背景,本文详述了移动电视的媒体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面对社会各类信息传输的快节奏,人们已经不再大惊小怪。反而是信息慢一步,会引起大众的不满,而突发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媒体愈发专业和成熟,而作为新媒体,应该如何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发挥其社会引导作用?如何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新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结合此背景,本文详述了移动电视的媒体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潜藏着危险性。如果政府处理不当或媒介引导失当,将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主要从媒体角度出发,分析突发事件是如何演变成危机事件,浅议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爆炸的媒介环境下,信息的生成、传播、接受处于一个高速变化的动态语境中,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有效传播,新媒体执政则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迫切课题。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面对新媒体信息瞬时性、集群性的轰炸,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公布,同时监控新媒体舆情变化,并根据舆情事件的发展进行合理、适度的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及事件发生后政府的危机公关意识。  相似文献   

6.
丁为 《新闻窗》2011,(3):18-19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危害性或危机性的特点,公众的信息需求尤为急迫,政府和媒体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信息显得十分重要。广播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把握新闻规律,发挥舆论引导主动权,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突发事件,可以说时时处处都有发生的可能。而在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的众多研究中,有关研究人员将突发事件演化周期分为危机潜伏期、事件爆发期、危机蔓延期和事件恢复期四个阶段。这一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日益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截然不同的新特点,政府的执政理念、媒体的报道策略、新媒体的舆论新形态,都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以各种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已经崭露头角并逐渐在受众中影响广泛。这些新兴媒体以其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优势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新闻信息的报道中占领一席之地,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尤为显现。众所周知,突发事件由于其不可预见性且破坏大,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普遍关注,那么新媒体作为传播的信道,如何正确地反映事实、引导舆论、发挥舆论功能,成为了重中之重。笔者将以突发事件为切入点,结合新媒体的表现及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梳理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特点,解析在突发事件情形中如何利用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来正确引导舆论,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相似文献   

9.
微博于2009年末亮相中国互联网后,迅速以其使用方便、短小精练、共享迅速、传播广泛的特点受到热捧,短时间内便聚集大量用户。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它优于现有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新闻采集与发布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微博在充当突发事件公开的助推器、社会监督者和救援平台的同时,由于缺乏引导和监管,又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工具和不满情绪导火索。而在突发事件中,传统主流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权威性、真实性,如何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调控和引导舆论是当下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得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用户量急剧下降的局面,针对这一问题电视新闻媒体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要想抓住受众的心理需求,记者们面对突发事件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报道的质量是影响竞争的关键,因此,一个有着过硬职业素养的电视新闻记者是难能可贵的。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时,引导舆论导向、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播爱与美、不造成民众恐慌和骚乱是记者的天职。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电视新闻记者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希望能为广大的读者和新闻媒体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发展,为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优势。然而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信息传播中,自媒体平台往往受限于对事件本身信息内容缺乏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的保障,导致了各种版本信息满天飞,这对于官方媒体的报道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突发事件中,官方媒体应该积极做好引导"身份",积极引导和回应社会舆论热点,切实履行官方媒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当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时,媒体面临严峻的考验,其责任体现在哪里?怎样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如何引导社会舆论? 转变观念:尊重、满足公众知情权与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并不矛盾 2006年,辽宁省抚顺市委宣传部出台了突发事件新闻宣传管理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新闻宣传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强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调市直新闻单位要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主动引导舆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大规  相似文献   

13.
全燕  李薇 《中国出版》2016,(10):35-38
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经常造成风险的社会放大现象。文章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理论出发,对庆安枪击事件如何遭受风险的社会放大进行了分析,指出突发事件的报道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涉及的四个方面,即信息过程、制度结构、社会团体行为和个体反应,并应从促进风险沟通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传播与引导,防止风险的社会放大。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适应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强化优化县级台的优势?兰溪广播电视台通过改进突发事件的报道,在新闻立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主动应对突发事件,抢占制高点,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力1.面对本地突发事件,快速反映,全面报道,抢占制高点,第一时间传递准确的信息,这是作为地方媒体理应肩负、不容懈怠的强大优势之一。兰溪有句出了名的顺口溜:一怕下雨,二怕下岗。兰溪地处三江之汇,洪水易发,水患成了域内最大的多发灾害性突发  相似文献   

15.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研究了传播与风险扩大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媒体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传播路径之一。本文试借鉴这一理论框架,从"放大"的视角来观察微博在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方面的特点。并以"陈永洲事件"作为案例,宏观上观察事件在微博中的放大途径,微观上观察微博文本中的"责难信号"以及信息流等问题,试图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受众又是如何与之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从媒体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从受众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也就是说,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报点”到底在哪里?应该让社会关注什么?又给受众提供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领人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环境由此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以后,政府要塑造和保持负责、诚信、务实、亲民的外在形象不仅需要面对突发事件本身的处置,更要及时利用新媒体应对事件引发的相关舆论。本文从政府信息披露、事件处理、舆论应对等方面对河南永城发生的两起典型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对比后发现,社会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官员应对媒体的思辨能力、反应能力及利用能力,凸显出提升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必要,同时就如何提升官员媒介素养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焦雅静 《新闻传播》2024,(6):109-111
媒体是报道事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民众获取民生生活信息和国家新闻实事的重要方向。尤其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媒体本身的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和报道模式会直接对事件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为进一步减轻突发性事件当中负面信息对民生及群众生活的影响,需要合理利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报道。而如何实现这一功能,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以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当中的、舆论引导功能为研究主题,在重点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索,总结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所发挥的功能,探究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引导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快速实现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良性引导功能,为维持社会稳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冷梅 《军事记者》2011,(6):16-17
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假冒伪劣等现象,也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这些社会矛盾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集中释放,使事件的影响无限放大,甚至会将单纯的偶发事件演变为社会危机事件。因此,对突发事件特别是可能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影响社会稳定以致造成局部危机的突发事件,需要运用传媒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社会心理波动,换取最大的舆论认可,减缓乃至化解矛盾和危机,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社会对媒体的要求,也是媒体的职责所系。为此,媒体必须提高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尤其是要增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