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无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还是在受众生活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现象越来越明显。本文中将透过媒介的"高频化"使用、"器官化"发展、"奴隶性"依赖这三个方面的表征,深入探析受众媒介依赖的原因,探讨媒介依赖之于受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时代,信息发展异常迅速,已经开始了从信息时代向大数据时代的转变,移动互联网浪潮在这次转变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改变传统广播媒体的运行策略,使其有所创新,借助技术的革新实现弯道超车,是值得所有广播媒体人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提升领悟能力和创意能力,并且将创意落实到位,从机制、融合、布局上积极探索并做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够实现广播媒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世界到来 威尔伯?施拉姆在其《传播学概论》的序言中提到:"未来的时代是面向计算机、录音机、个性化广播和互动广播的时代,是信息储存和交换的新系统的时代。"显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面临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山东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推出微信互动平台和手机客户端,本文据此详述两者与传统广播及互动的功能和不同点,阐明在移动互联时代,广播只有与新技术融合才能获得生机。  相似文献   

5.
我国数以亿计的网民和手机用户一同创造了自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移动互联网终端渐渐地发挥着电脑、闹钟、手表等功能,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网络和手机这两种新的接入方式收听广播,传统广播在时代变迁中感受着压力,也迎来了逆袭的契机。广播行业必须迅速作出调整,只有满足受众新的需求,才能跟上"自媒体时代"的步伐,在未来的媒体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互联网音频市场下,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及二者现状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长处扩大传播、广播人凭借制作优势发展短音频、打造主持人个人魅力发展粉丝经济、广播将尝试融入互联网可视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媒介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使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处于良好的融合趋势中。  相似文献   

7.
吕海媛 《视听界》2013,(6):61-63
作为成熟的传统媒体,广播在物理覆盖上己基本达到顶峰。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许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移动终端El益成为伴随性最好的传播设备,包括广播在内的各种媒体越来越注重App推广。音频平台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8.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传统广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专长,在做好传统无线电广播的基础上,迅速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过去的"广播+互联网"思维,转换成"移动互联网+广播""移动互联网+音频"思维,一方面搭建一流移动互联网音频传播平台,一方面进行产品和流程再造,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一流音频产品,才可能在未来的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吴川 《视听界》2013,(2):42-4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基于传统广播移动和便携的特质基因,移动客户端是传统广播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便捷通道。传统广播移动客户端开发、应用要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筹划、前瞻布局、特色引领,尤其在做优内容、突出服务、创新营销三方面速谋速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赢得传统广播发展先初。  相似文献   

10.
李静 《中国广播》2013,(7):82-86
本文首先对广播所具有的伴随性、移动性、地域性等特征与移动互联网具有的特征SOLOMO(社交化、地域化和移动化)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广播是最具有移动互联网特征的传统媒体。并结合深圳广播的实践,从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动化三个维度,对"微"时代广播的转型升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头脑的剧场",讲故事是它的长项。这类内容不通过视觉手段便将听众带往另一个世界,如同身临其境,并对他们产生持久的影响。4月27日上午,媒体2020大会"在数字时代讲故事"环节,法国媒体报国际关系部主任约翰·马奎尔、澳大利亚媒体与通信专家巴里·基奥恩、英国超越广播负责人本·威廉、中国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主任孙向彤围绕广播在数字时代怎样讲好故事、如何吸引受众等内容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广播在移动互联时代的应用新方向正体现出三个特点和趋势,它们包括初级应用中添加的功能性辅助元素、高级应用中主打的符合陪伴性用户需求的独立产品和影响更为重大的行业思维模式最深入的变革。移动互联时代之于任何类型的行业,都是技术与模式取胜的时代,广播自然也不能例外。加入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广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而告之,甚至不仅仅是媒体,而是将广播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全业务传播行业,同样拼的是影响力。这种观念和纷纷展开的新媒体、全媒体布局才是大浪淘沙下的精华。作为广播从业者来说,任何基于此的创新和拙见都应该被重视和分享,广播的春天永在!  相似文献   

13.
张锐 《中国广播》2012,(9):58-60
广播是最容易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媒体。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广播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的六大发展趋势,然后从机制、技术和内容等视角归纳了广播的创新策略,为广播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战略转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广播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营利模式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广播对于移动市场的渠道优势或将被瓦解,对于移动人群的需求满足也出现短板。本文以西湖之声为样本考量,探讨城市广播的应对策略,主张以新闻立台的理念统领内容生产,以媒介融合的手段升级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强内容、强创新的价值平台。  相似文献   

15.
苏文超 《视听》2016,(6):48-4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广播新闻事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广播媒体发展推向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面前。广播媒体要提高自身的新闻策划能力,才能够强化新闻节目的吸引力,提高广播新闻传播效果,扩大自身媒介影响力。基于此,本文期望在分析"互联网+"时代提高广播新闻策划能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找到提升广播新闻策划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环境更趋严峻,经营模式创新成为媒体事业增长、产业拓展的关键。广播媒体也纷纷寻求经营转型的新出路。河北广播电视台在广播经营的转型中,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契机,立足广播传统优势,从大型营销活动入手,盘活全台资源,进行节目、广告、活动、产业"四位一体"的整合运营,开启了广播的"全驱营销"模式,推动实现从广告营销向用户服务营销转型,从传统媒体营销向"融媒体"营销转型。  相似文献   

17.
陶磊 《中国广播》2014,(7):28-33
新媒体时代,广播呈现出频率多元化、传播多元化、节目社群黏性增加三大发展趋势。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使用户选择从传统的单一调频收听渠道转向多元的移动网络渠道,传统广播新媒体化是广播市场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笔者选取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具代表性的“音频类”产品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化的趋势及前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张蕾 《青年记者》2020,(5):47-48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广播业态产生巨大冲击,“媒体融合”成为时代命题。虽然目前广播业界在媒体融合的思维与路径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以声音为介质的媒体必然不会消亡,广播将沿着“广播融媒体”之路在艰辛探索中迎来嫗变与新生。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由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出现一种新的网络模式——微博,微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固有认识,受众不再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传统媒体与微博相比,无论是信息传播速度还是方式都有所不足,本文以广播为例,阐述广播在"微"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分析广播本身存在的缺陷不足。从而研究广播与微博的结合,以此来谋求广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来自以互联网、数字娱乐和移动通讯为标志的"新媒体"的挑战和威胁."如何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艰巨任务之一.有人预言:中国传媒业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