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14):10+12+14
焦点统战部:加大力度安排党外干部任政府正职中共中央统战部近日召开会议,安排学习中共中央精神,加人党外干部任职力度。目前,中共中央各部委担任正职的非中共党员人士,有科技部长万钢和_J生部长陈竺等,任副职的在司法系统有最高法院副院长万鄂湘和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此外,全国31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中国已经开始认识到商业美术设计在经济上的价值,中国的设计师也已经开始竭尽所能地去捕捉世界美术设计上的最前沿信息。同时,中国的设计师也获得相当的关注,并在海报展上取得了数量可观的荣誉。中国设计师在国际上的成功也激励了更多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设计。随着信息量的提高和互联网带来更多的信息交流,中国设计师在设计风格上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李玲 《视听界》2013,(6):117-119
外宣的目的是让海外受众形成良好的“中国印象”,提升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近年来,外宣在理念上实现了从宣传向传播的转变,在立足点上实现了从“以我为主”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在载体上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转变,在信息上实现了从严密控制向及时公开的转变,在话语上实现了从官方语言向受众语言的转变,在方法上实现了从讲道理向讲故事的转变,“’服务中心,围绕大局,为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尹悦 《今传媒》2014,(12):110-111
自《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开播以来,这部美食题材的纪录片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51届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美食香飘海外,《舌尖上的中国》引起海外片商竞相争抢,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打开了新局面。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今天,《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向世界讲好一个"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7.
在第六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上,5天时间内,中国签署共计2417项版权输出合同,创历届之最。新中国最早向国外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杂志是一份名为《中国文学》的英文版杂志,不可否认,这份杂志在传递和宣传中国文学作品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中国影业蓬勃发展,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他的影片中便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造型设计上,使得拍摄出的电影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和民俗风情。本文将立足于张艺谋导演对电影造型风格上的独特理解与设计,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服饰美学与建筑美学、婚礼与葬礼造型上的习俗文化。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分析电影中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用,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在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闪耀法兰克福 书展期间,法兰克福展览中心内外充满了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汉字"纸、书,中国"构成的艺术图案出现在法兰克福街道的展示牌上,展馆外飘扬的展会旗帜上以及展馆里所有的公共标志牌中.在展场一号馆--主宾国馆中,对中国出版文化进行了集中整体理解,在这个馆里,中华文化概念的展示超越了出版本身.  相似文献   

10.
李晓晔 《传媒》2012,(11):30-31
"限娱令"之后电视节目向何处去?这是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看完《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之后,答案似乎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要朝着增加电视节目的文化含量上走。《舌尖上的中国》所表现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动了每一个观众。这部片子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它在刺激人们味蕾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高臻笛 《视听》2016,(1):67-68
作为一部以饮食文化为主线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而且,《舌尖上的中国》以普通国人饮食文化的叙事内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获得成功,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对隐藏在视觉背后的叙事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归纳出《舌尖上的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旨在思考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图书分类法是在学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的学术性,反映了学术发展的趋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论述了中国古代学术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关系,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分类思想,指出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类叙、提要的撰写。互著、别载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3.
杜艳萍 《大观周刊》2011,(32):37-37,47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对中国当时的政治格局——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治角运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抗日战争决定了囱共两党的兴衰消长,改变了国共两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且奠定了中国未来的政治格局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元素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失败的案例很多,成功的也不少,央视招商广告《水墨篇》便是一则创意新颖的成功作品。本文以《水墨篇》为例从中国文化元素在《水墨篇》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中国文化元素应用于电视广告创意表现上的成功与不足,并对在电视广告创意表现上运用中国文化元素提出了一些总结性的建议,对广告创作者在电视广告上正确使用中国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春康 《今传媒》2010,(3):82-82
《阿凡达》火了,火得一塌糊涂。李承鹏说:"中国电影技术上相差50年,人性上相差5000年。"而依我看,在智慧上,中国人至少领先N个5年。谁说中国人不智慧?说这话的人,纯属睁眼说瞎话。  相似文献   

16.
杨洋 《兰台世界》2014,(6):125-126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和进步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成为中国近代进步的文学家和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和进步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成为中国近代进步的文学家和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千年之交,回顾历史,上一个千年之交,即1000年前后,中国发生了什么? 上一个千年之际,在中原大地这个历史的舞台上,宋王朝建立,结束了十国纷争,统一了中国,并艰难地通过了其统治中国的"瓶颈口".  相似文献   

19.
罗皎洋 《东南传播》2014,(8):105-107
2006年横空出世的《变形计》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文化品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当时娱乐盛行的中国电视荧屏注入了一股清泉,获得了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变形计》在节目创意和价值观念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对底层大众与城市民众的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将国外的电视节目形态成功移植到了中国电视荧屏上。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美术教育体制,在土山湾画馆的画风教学上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作为中国西洋画风,"土山湾画馆"是西洋画在中国近代画史上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中国早期设计人才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