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以下简称《考上大学》)这一新闻,1988年8月8日在《江西日报》第一版刊登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新华社8月14日向国内外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全国30多家报纸8月15日转载了这条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月14日晚联播节目也转播了。新华社《新闻业务》周刊去年第35期和36期连续两次对此稿进行了评述。王求晓夫妇收到了来自全  相似文献   

2.
伴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新华社在向世界性通讯社进军的征途中,新的事业不断涌现:1980年5月,新华社主办和出版的时事政策性刊物《半月谈》与全国读者见面;1993年1月1日,新华社主办和出版的第一张综合性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创刊发行;1993年10月,新华音像中心成立。作为《半月谈》杂志、《新华每日电讯》报、新华社音像事业创办人之一的闵凡路,抓住了新华社创办杂志、报纸和音像的机遇,谱写了自己的创业三部曲,铺就了一条开拓进取的创业不凡路。他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令同行赞叹,为新华人瞩目。笔者在与他谈及这些创业之事时,他语气平和…  相似文献   

3.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以下简称《考上大学》)这一新闻,1988年8月8日在《江西日报》第一版刊登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去年7月下旬此稿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在江西日报驻九江记者站工作过14年,记者站工作,使我养成了“爱动、好走”的习惯,一有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00,(3)
冯青龙 ,男 ,藏族 ,1957年10月生于四川小金县 ,现任《阿坝日报》党组书记、总编辑。1976年至1978年 ,在成都军区服现役 ,担任《解放军报》、《战旗报》特约通讯员 ;1990—1998年 ,在阿坝州委宣传部工作 ,历任办公室主任、副部长 ,期间曾担任新华社《半月谈》、《时事报告》特约通讯员 ,于1996年被新华社评为全国优秀通讯员 ;1998年担任阿坝日报党组书记、总编至今。在从事新闻宣传和新闻管理23年中 ,先后在中央、省、州各级报刊上发表上百万字的作品 ,其中有不少获奖。徐明利 ,男1953年12月生于四川…  相似文献   

5.
六百万份里其实没藏多少故事。新年伊始,新华社大院里贴出喜报一张:《半月谈》系列刊物发行量已达626万。其中《半月谈》416万,《半月谈内部版》150万,《时事报告》60万于是,好象平静的水面荡起了一阵涟漪,人们纷纷议论开来。不光新华社内,许多同行、读者、通讯员或者是与《半月谈》毫无瓜葛的人听了,也啧啧称奇。这《半月谈》嗨,这《半月谈》……  相似文献   

6.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以下简称《考上大学》)这一新闻,去年8月8日在《江西日报》第一版刊登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新华社8月14日向国内外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全国30多家报纸转载了这条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转播了。新华社《新闻业务》周刊去年第35期和36期连续两次对此稿进行了评述。又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王求晓夫妇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多封赞扬信件。在此稿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后,应贵刊之约,谈谈自己的采写过程和一点体会。我1968年大学毕业,196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新闻战线度过了22个春秋。其中在江两日报驻九江记者站工作了14年。长时间在记者站工作,使我养成了“爱动、好走”的习惯,一有机会就到基层走走,遇到好的报道线索就深入采访,抓点“活鱼”回来。《考上大学》这条“活鱼”,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下面碰上的。  相似文献   

7.
《解放日报》虽然是上海市的报纸,但它的内容却不限于上海地区的范围,它的记者,不仅在上海活动,有时还跑到江西、福建去采访。《解放日报》刊登的稿件,除了“本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写的以外,还有《新疆日报》和《四川日报》等兄弟报纸的记者为他们写的专稿。凡是适合在《解放日报》的园地里生长的果苗,编辑同志都把它移植过来了。  相似文献   

8.
《半月谈》与时代一道前行张正宪1980年5月,《半月谈》在改革的初潮中应运而生。14年来,她历经风雨,一路前行,显示了蓬蓬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作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党刊,《半月谈》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通俗朴实的文风,讲解党的政策,评说天下...  相似文献   

9.
优秀新闻工作者万忆萱吉林日报记者部主任王艾生人民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方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京记者站记者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尹学尧上海青年报记者冯森龄新华社陕西分社党组书记刘砥中中国日报采访组副组长刘黑枷沈阳日报总编辑刘婉玲(女j 单城晚报记者关涛(女) 河南日报副总编辑全一毛文汇报编委任谷威山西农民报总编辑 ·齐越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李玉鸿人民中国杂志社美术编辑李峰新华社《半月谈》总编辑严荣工江苏江都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杨生栋青海日报编报室主任 。;杨穆俊新华社曼谷分社首席记者吐尔地·买提尼牙孜 新…  相似文献   

10.
我给报社做通讯员至今,也做报刊的编辑至今。 1949年5月,《赣东北日报》在上饶刚解放时就创刊了。当时,我在上饶师范念书,被《赣东北日报》吸收为第一批通讯员。接着,《江西日报》创刊了,我又成为《江西日报》的通讯员,从此开始了与报刊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相似文献   

11.
王永亮  陆海燕 《今传媒》2006,(10):26-28
在政治上,《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创刊于1980年5月。自1985年起,《半月谈》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全国时政类报刊之首,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曾誉之为“中华第一刊”。在文化上,《半月谈  相似文献   

12.
新创     
《半月谈》推出纪念新中国60年经典系列特刊 《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特刊》,是经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主办,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出版的重要时政期刊。  相似文献   

13.
《恩施日报》在时事版开辟“今日关注”栏目已经整整一年,共发稿件近300组,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是《恩施日报》在探索新华社时事新闻稿件处理上的一个成功尝试。 《恩施日报》因版面局限,过去对新华社时事新闻稿件处理一直困  相似文献   

14.
薛凯 《新闻与写作》2001,(10):21-22
在《半月谈》上刊登的,由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帅政和盂晖采写的报道《张平:为人民而歌》,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被评为新华社的部级好稿。张平评价说.《半月谈》的这篇槁件是对他创作历程的最全面、最恰当的论述。 这篇报道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社会影响?我觉得,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首先是选题准,抓住了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 当时,反腐电影《生死抉择》轰动了大江南北,这部电影改编自张平的小说《抉择》。人们痛恨腐败,关心反腐败,而张平的小说正好传达了他们的心声,因此。张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5.
周金广 江西樟树 人,大专肄业后一直在《江 西日报》工作,历任记者、 总编室副主任、编委,1984 年参与创办《信息日报》,并 任总编辑。1986年任《江西 日报》副总编辑,1990年任 江西省委委员、江西日报 社社长。1989年被评为全 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 年晋升高级记者,1993年 任江西省记协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表各种新闻作品50万字以上,多篇作品获全国性奖励。  相似文献   

16.
陶克强  陈健 《今传媒》2007,(10):15-15
6月30日,《嘉兴日报》在杭州举办"《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研讨会".浙江省委宣传副部长高海浩,省记协主席马雨农、副主席傅上伦,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亮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单位的3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嘉兴日报》的这一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的建设需要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我们的人民也需要讴歌先进典型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继陕西日报3月推出长篇通讯《秦岭忠魂——记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田建国》之后,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联合采访报道田建国的长篇通讯《生命,为人民燃烧》于7月9日新华社发了通稿,翌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报等报台立即全文登载或摘编刊播,随之,有10多家省报(电台)也相继转载通讯全文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愿乡镇干部都像他》。田建国的动人事迹在全国产生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18日,在征得新华社《半月谈》编辑及作者的同意后,《中国煤炭报》的《今天》周刊将山西省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升任长治市委常委)离任前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突击调整、提拔干部的行为以《县委书记搞批发两月提拔二百八》为题作了公开报道。8月30日,王虎林当上市委常委3个月后被  相似文献   

19.
神奇的土地     
中国记者杂志社受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盟委的委托,于1992年8月组织一个记者组(有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瞭望》、《半月谈》、湖南日报、深圳商报、常州电视台及本刊的共12名编辑、记者),到边远的兴安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采访考察活动(当地兴安日报和科右前旗报也备派一位记者参与采访)。虽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但大家都感到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下面发表几位记者组成员对此行的观感,作为向本刊读者的汇报。  相似文献   

20.
在迎接十七大的报道中,重大主题报道再次成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头戏".结合《江西日报》和《江西日报》旗下的两张都市类报纸--《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在这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谈些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