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在不同的状态下,脑电波的波长并不相同。美国快速学习先驱泰丽·怀勒·韦伯(Terry W yler W ebb)指出:α、θ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当人处于这种状态下,思维可以顺利进入大脑的更深层面,学习的情感能够得到极大的张扬,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这就是“放松型警觉”(relaxed alertness)学习理论,它有两个特征:前提是放松,警觉是放松中的警觉。这一种状态更易于使信息“飘”进深层的记忆之中。实践证明:将“放松型警觉”理论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无…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在不同的状态下,脑电波的波长并不相同。美国快速学习先驱泰丽·怀勒·韦伯(Terry Wyler Webb)指出:α、θ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当人处于这种状态下,思维可以顺利进入大脑的更深层面,学习的情感能够得到极大的张扬,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  相似文献   

3.
导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始,一个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人脑有四种意识状态,以放松和深思为特征的放松警觉状态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的导课设计好,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此状态.但是教学有法,却无定法.  相似文献   

4.
顾榕 《中学教育》2014,(3):91-97
脑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正不断地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从脑认知的角度探讨了放松性警觉,指出这是一种中高度挑战与低威胁相结合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最佳状态。本文重点讨论了教师所应采取的教学改革手段,包括:使用巴洛克音乐快速激发α脑电波,设计有效的课程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转换教学形式作为新异刺激,使学生跃过思维波谷,提高警觉度。相关的实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这些都为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导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始,一个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人脑有四种意识状态,以放松和深思为特征的放松警觉状态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的导课设计好,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此状态。但是教学有法,却无定法。*  相似文献   

6.
导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始,一个好的“导入”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人脑有四种意识状态,以放松和深思为特征的放松警觉状态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的导课设计好,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此状态。但是教学有法,却无定法。  相似文献   

7.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礼记·乐记》)许多古代思想家认为,在音乐旋律和心律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科学证实,音乐可以舒缓人的压力,打通神经通路,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心理——音乐”的关联作用,在教学中创设轻松的环境,即“放松性警觉”(re-laxed alertness)状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之一。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女士应用最新的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她一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总结和倡导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该方法其中一项重要发现是:把古典音乐作为高效学习的工具。特定的音乐会在特定的时…  相似文献   

8.
一、音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可以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觉艺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加以运用。(一 )能够创造情境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精神高度紧张 ,心理总处于一种“备战”状态 ,随时准备接受新知识回答老师的提问。这种精神状态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并非完全有利。长此以往 ,身心疲惫 ,事倍而功半。快速学习的创新者查尔斯·西米德说 :“……我们发现 ,在一种特别的放松中 ,我们的大脑最开放 ,最能接受进来的信息。”研究证明 ,当我们的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时 ,…  相似文献   

9.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理念和"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或范型,是一种教学策略.该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学与教"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要谨防课堂发生"模式化"、"统一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每所学校都要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让学生置身于诗情画意的和谐环境之中,可使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服务育人"这一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学校和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创建一个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更好地学习、更快地成长,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变革.我们可以把"生活世界"理论作为这一学习变革的理论基础,从中获得启发,从而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不断"生成"状态,重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往,使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交往、互助、合作,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年轻、优美、富于感染力的声音是进行声乐训练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歌者在歌唱中要有一个"自然放松"的状态,而且也需要歌者歌唱通道(各共鸣腔体)的通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训练中将二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才能获得富于生命力、感染力的声音和具有完整表现声乐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们每天大约花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觉,这足以说明睡眠的重要性.良好的睡眠能够帮助人们消除身体疲劳、保证精力充沛、增强肌体免疫、促进生长发育……但是,由于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全国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比例已经由近五成上升为近八成.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拥有黄金睡眠呢? 睡眠是怎样运行的 自1926年发现脑电波后,人们开始用脑电波研究睡眠的过程.研究发现睡眠过程中,交替出现两种脑电波,一类称之为"慢波睡眠",另一类称之为"快波睡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探索音乐节拍对大脑活动主要区域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脑电波谱变异.方法采用自编的音乐播放软件给被试分别播放(42、65、120 BPM)3种音乐节拍的65 dB音乐,每种节拍曲目播放5 min,并采集16脑区的脑电信号进行离线分析.结果 (1)与安静状态相比播放音乐时被试在7个波段的脑电波谱功率显著降低;播放音乐时脑电波谱重心频率向低频段移动,表明疲劳程度增加;(2)改变音乐节拍显著降低α1波频段的功率而增加α2波频段的功率;(3)从频段功率占比看,加快音乐节拍节奏增加高频段脑电波活动,降低节拍节奏增加低频段活动而降低高频段脑电波活动.结论音乐节拍显著影响脑电波谱功率变异,65 BPM的中等节奏音乐有利于注意力集中和放松休息,120 BPM快节奏音乐有利于激活唤醒水平,加快运动,改变音乐节拍增加注意负荷,消耗更多的心理加工资源,其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不少中小学生开始热衷于"摘菜"网络游戏,从中获得了"兴奋"、"激动"和"真爽"的感受.对这一现象的讨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眼. 第一,了解学生热衷"摘菜"游戏的理由.根据笔者的了解,学生喜爱的理由不一:有的认为,游戏能够使紧张的学习得到放松.有的认为,"摘莱"游戏体现了"公平"和"多劳多得"的原则,只要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并投入时间和精力,就能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祛"和"祛"是两个形近、音同的汉字,两字在动词义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特征的.在历史上,两字也都是处于一种混用的状态.那么在汉字系统中是怎么形成这样一种局面的呢?本文对此将从历时、共时的角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闲愁"就是"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相思,两处闲(原词作‘閑’)愁",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词中的两句话(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对这两句话,课本编者作了如下的注释:"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在一方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2007,(6)
潜能开发机依据现代仿生学原理,模拟人类大脑在最佳状态下的生物脑电波,通过声光导引诱发大脑产生共振,使大脑产生与模拟信号相同频率的生物脑电波,快速引导大脑进入最佳状态,提高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潜能开发机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压力,稳定情绪,从而帮助全面解决8大学习难题:记不住、忘得快、压力大、爱走神、效率低、睡不着、考试慌、情绪低。  相似文献   

19.
赵石 《教学随笔》2016,(6):146-147
近义助动词"能"和"可以"存在着一个语义共性特征:二者从不同侧面指出主语所具备的条件决定了宾语的实现没问题.两个语义区别特征:一是"能"强调宾语的实现条件充分,"可以"强调宾语的实现无妨碍;二是"能"具有积极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极性特征.语义决定语用,进而分析了二者语用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理解一种基于脑的学习与教学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国教育资料》已发表多篇文章向读者介绍融信息技术与新教学观念于一体的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现。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认知或学习视作智力建构的结果。所谓“智力建构”至少包括三层意思:其一是指学习者通过积极加工融新旧信息于一体而获得理解与意义;其二是强调学习必然受到学习在其中发生的情境的影响,受到学习者因与环境、与他人互动而产生的自身的情绪与情感、信念与态度的影响;最后,学习者在进行“智力建构”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放松警觉状态”,这是一种融合有意识的中心注意与无意识、下意识的边缘注意的一种特殊状态,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状态。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现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力求将有关人脑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充满信心地在创造性地掌握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高新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每一个人自身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脑的巨大潜力。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特翻泽R·N·凯因、G·凯因于1990年10月在《Educational Leadership》杂志上发表的“理解一种基于脑的学习与教学观点”一文,以引起对相关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