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方财政面临着收支矛盾:一方面,短期内,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存在刚性,另一方面,地方财政资金在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与地方政府的理财思路还未及时转变,财政资金的使用不能体现公共对政的理财要求,出现财政“缺位”与“越位”,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有关。因而,在财政收入刚性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应积极进行公共支出改革,使地方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解决财政困难,发挥地方财政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步伐;有利于防止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3.
刘欣 《承德师专学报》2008,28(1):118-119
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整个财政支出中,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尤为重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核算,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财政资金的拨付及使用监督是我国财政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财政资金拨付及使用监督尚不完善,尤以民营企业财政资金拨付及使用监督问题突出,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民营企业财政资金拨付及使用的现状和成因,以构建财政资金拨付及使用监督机制,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财政困难是客观的、明朗的:导致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向西部的开始阶段,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状况仍将不会得到迅速改善。一方面。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不得放松;另一方面财政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预算外资金管理松驰、资金浪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在一些地区存在着有预算外收费的单位和部门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未按国家财政管理规定。依法纳入财政综合预算,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因此。充分认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严格执行国家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结合各地实际把预算外资金纳入规范管理轨道是缓解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谈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原则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辽宁省沈阳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做法,论述了现阶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施此项制度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防止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财政支出的效益审计可以促进用款单位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使用效益。本文就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体系、对财政支出管理审计、对政府行政支出的审计等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现行预算管理模式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了财务工作质量.本文就高校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遵循的原则及预算绩效考评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不但可以增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而且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当前我国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了由于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部门、单位苦乐不均,甚至导致腐败的危害,并提出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健全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改革预算外资金征缴方式等措施,对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基础教育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础教育支出效益评价的目的和重点是评价学校对当年(或某一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产出效益和使用效率(不是评价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即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学校的实际数据进行测算,得出各个学校使用财政性资金产出效益和使用优劣的结论。按照这一思路,我们把评价的内容划分为两个基本模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产出效益。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到教育领域后,以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以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即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物力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OECD主要成员国在公共财政收入、教育支出结构上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不大,而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比例却相对偏低。要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需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我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充分开发财政性教育收入中的其他来源收入。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出绩效是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在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财政职能、改进财政管理的需要。文章分析了泰州市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我国1991-2009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运用协整理论估算了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教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76%。从短期来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4%。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多元回归模型、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1978—2006年安徽省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等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财政收入变动对GDP变动没有显著影响;财政收入变动是财政支出变动的原因,而财政支出变动不是财政收入变动的原因,说明安徽省财政收支总体上还是一种"量入为出",而非"量出为入"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财政支出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断裂,但在弥合某一方面城乡断裂的同时加大了其他方面的城乡断裂。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政府在有选择地实施财政支出政策的同时,还应该配合使用其他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82个地级市2007—2016年“市辖区-县域内”两部门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检验了中央政府对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相关规定的政策表述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努力度的总体影响及其空间分布效应。研究发现:在“4%”表述明确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里,地方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和GDP的比例、教育经费增长率、生均教育经费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增长;教育支出在公共财政经费中的占比以及教育经费的环比增长方面,县域内的增长显著低于市辖区;在GDP占比和生均支出等指标上,县域内的增长显著高于市辖区。本研究对“后4%”时代教育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建立、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问题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应从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出对GDP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对GDP潜在的影响更大。财政支出已经对第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是解释第一产业变动的主要因素,银行信贷尽管对第一产业的实际影响非常小,但潜力很大。第二产业的发展似乎更遵循自身的行业发展周期性波动规律,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次性的影响。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都很小,但相对而言银行信贷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要更大一些。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的收入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对农村居民的作用非常有限;银行信贷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潜在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要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增加商业银行对本区域的信贷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增加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信贷增加对第一、第三产业的支持;引导银行信贷向居民倾斜。  相似文献   

19.
以代表性消费者的跨期替代理论模型为基础,利用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宁夏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消费有挤出作用,且挤出作用逐渐变弱;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起初有挤入作用,95年—98年大幅度变为挤出;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始终起挤入作用;行政管理费用对居民消费呈现先挤出后挤入的作用;其它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挤出作用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于零.研究结论为促进居民消费,合理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我国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主要定位于财政支出手段,我国应形成以财政支出调节为主、税收调节为辅的财政收入分配调节体系。要充分重视并发挥社会保障支出、教育和培训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三大手段在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建立一系列能提高财政支出调节能力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