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末法制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在中国法制变迁过程中,清末法制改革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清末法制改革的缘由、过程及其结果与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邹黔荣 《兰台世界》2013,(29):155-156
先秦以后一直到清末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档案立法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整个发展过程的影响因素既包括了政治因素也包括了文化和法制等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新闻法制史上的重要一页,清末新闻法奠定了中国新闻法制近代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清末颁布的新闻法律法规出台背景及具体内容的分析,试图找出其对今天新闻立法所带来的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灏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93-96
《盛京时报》凝聚了大量清末法制改革与近代法律体系构建的史料,包括晚清与民国法规、民国修约运动、司法体制改革、判词案例、地方法治建设、法政教育资料、法制论说等法学信息。该报以静态的文本动态地记录了近代中国与东北地区的法制建设及法文化转型情况,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法制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董康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精研中国传统法制,远赴日本考察寻现代法制之精要,与晚清修律大臣沈家本等人积极推进清末的立法和法律修订工作,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清末商事立法作为我国近代最早的专门商事立法,开创了私法在我国立法的重要地位,并对民国时期商事立法的影响十分广泛。因此,清末商事立法,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菲 《兰台世界》2013,(28):139-140
清末修律的主持人沈家本是一位公认的律学专家,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最杰出的法学家。他通过修订刑法、变革刑事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开启了中国刑法近代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循"清末修律"的历史脉络,从三个方面对"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进行研究:"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的主要原因;"百日维新"期间新闻出版立法的有益尝试;从"报禁"开放到近代新闻出版法制的初步建成等.本文反映了"清末修律"中新闻出版立法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所奏夹签附片的解读切入,能够看到在清朝末期夹签制度无论从所用文书形制的“改题为奏”,还是所涉案件由“斩绞”到“绞刑”的量刑变化,直至《大清现行刑律》的颁布被最终废止,都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亦能映射出彼时各方权力的博弈。20世纪初期夹签制度的革厘嬗变,既是传统法律体系逐步解体的具体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法制近代化过程中的艰难与局限。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社会中国妇女地位低下,不仅存在于社会观念中且有法典予以确认,《大清律例》里有很多专门针对女性而设的罪名。通过《大清律例》与《大清新刑律》对比可知,清末法制变革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社会中国妇女地位低下,不仅存在于社会观念中且有法典予以确认,《大清律例》里有很多专门针对女性而设的罪名。通过《大清律例》与《大清新刑律》对比可知,清末法制变革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锦涛 《兰台世界》2012,(30):45-46
兴办警政是清末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时局的推动下,清末警政迅速在全国铺开.为达到统一指挥及切实推行新制于各省,清廷决意创建巡警部,这是中国采用现代警察制度之嚆矢,标志着清末警察制度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3.
中外法制调查局是清末修律初期由修订法律馆人员为方便聘用外国法律顾问参与国外法制调查及法律草案编纂等修律事宜而创设的具有明显官方色彩的民间法学研究团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行政法学的形成是在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完成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封建帝制的弊端逐渐显露,中国人民在各种尝试以后,最终选择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在大形势下清政府开始变法改革,引入了西方法律制度和宪政体系,建立新式学堂和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闯 《北京档案》2020,(5):50-53
在清末新政改革的浪潮中,法律教育一度骤然升起并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创办于1906年的京师法律学堂,作为近代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创办堪称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的一大创举,不仅是配合新式法律创制与实施的必要举措,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清末民初二十余年间,法律教育盛极一时,曾有一枝独秀之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末修律的历史中,劳乃宣作为礼教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参与其中,与法律派针锋相对,形成了清末著名的礼法之争。他从礼教纲常角度出发对刑律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中国的法律改革上也提出了一些极富远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颁布遣派王公大臣随带人员出洋考察的谕旨,史称"清末五大臣出洋"。五大臣出洋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西方宪政文明,为清政府能否乃至如何推行宪政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各国报刊媒体普遍对这一极有可能影响清朝政治走向的考察团给予密切关注。本文即本着清末中国政治走向与外论回应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分析外论对考察团"形象"以及中国改革新面貌的宣扬,另一方面分析外论对清末宪政改革的评论,总结外论对清末宪政改革的基本态度、对中国政治走向的判断和期许,从而揭示清末宪政改革初期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五大臣出洋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01年清政府推行的"新政",涉及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法制改革等多个领域。此期新式体育在新军的广泛推广,是我国近代体育史和军事史上的重要历史现象。本文认为,清末新式体育在新军中的推广,在促进我国体育观念的革新和社会体育的发展,推进中国军队近代化发展进程等方面具有发人深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官媒为清代州县的常设衙役,其承充与辞退都有相应的程序和要求。官媒在管押涉讼妇女、承办涉讼妇女的婚姻择配、为涉讼妇女验身验伤、伴送押解女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亦存在诸如虐待管押妇女、透拿勒索被押人财物、逼妇卖奸谋利等问题。虽然清廷对官媒之弊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然积重难返,效果有限。随着清末法制改革的推行,传统官媒制度走向了终结。官媒作为一种制度被废除,并非完全归结于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流弊,它与官代书、乡约这些政府代理人一样,是清末大变局下中外碰撞与内部反省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清末时期,国内掀起了学习西方法律的高潮,法律著作翻译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是我国近代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历史现象。本文从设立官方翻译出版机构、统一中西之间法律词语的对应关系、培养法律翻译人才等方面考察分析了清末时期我国西方法律著作翻译的显著成就,并从促进新旧法制转型等方面指出了清末法律翻译成就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