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儒家的诗教和乐教为阐述重心,通过阐发其思想义涵和理论渊源,彰显其寓教于乐的道德内蕴,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鉴儒家诗乐之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仁政”是儒家关于如何为政的集中表述,其思想要义是“为政以德”。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德主刑辅”是儒家“仁政”思想的价值立场,体现了儒家政治治理中以道德引导民众的价值取向;其二,“义利之辨”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利益考量,代表着儒家对于政治生活中道义与利益关系的思考;其三,“推恩及民”是儒家“仁政”思想的实践法则,旨在探索实施仁政的理想模式。儒家“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儒家“仁政”思想将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治国理念对欧洲民主政体确立的影响、儒家“用人之道”对欧洲启蒙学者反对贵族世袭的影响、儒家“天命论”及重农思想对启蒙时期法国重农学派“自然法则”和“重农”观点形成的影响、儒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启蒙学派反对中世纪教会思想束缚的影响,以及儒家“有教无类”平民教育思想对欧洲启蒙学者推行教育世俗化和普及化的影响五方面阐述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深远影响。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些影响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儒家十分看重群体的作用,把群体的需要作为个人适应社会而生存的伦理前提,并把这落实到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的行动中去。因此,儒家极为往重个人的内在修养,同时,强调要把个人的修养所得推广到社会中去,做到“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理想道德人格。这一思想对当代新闻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素养.仍然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1、“修身齐家”与新闻工作者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品德的培养和提高,把有没有道德品质当作区分人与禽兽的标准:“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放禽兽。’V)为此,偶家提…  相似文献   

6.
李琳  赵贤德 《档案与建设》2017,(12):45-47,50
刘国钧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他创办的大成企业创造了中国纺织业史上的奇迹.在创业实践中,刘国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企业名称体现了“以和为贵”“集思广益”的儒家中庸思想,企业精神体现了“修养之道”“立身之本”的儒家慎独思想,企业管理体现了“修齐治平”“自强不息”的儒家仁政思想.  相似文献   

7.
孔子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文章受孔子管理思想的启发,结合图书馆管理实际,提出了“治”、“和”、“仁”、“类”、“艺”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对于促进图书馆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红 《图书馆论坛》2002,22(4):9-11
文化将儒家管理文化与图书馆管理结合起来思考,认为儒家管理文化中的“有为”、“常德”、“和谐”思想对21世纪图书馆的生存、发展、竞争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儒家管理思想引入图书馆管理,是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又是“无讼”理论的奠基人和鼓吹者.儒家“无讼”法律思想在解决纠纷,在调解制度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嘉伟 《大观周刊》2011,(48):18-18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基本分为“内圣”与“外王”,即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两类。随着学科的细分,主要从以下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私学第一人。世人亦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文化圣人”。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熹从小接受儒家、理学和佛学教育,年少时又接受二程理学熏吞,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根植于儒家、折衷于理学的德育思想.他将德育思想应用于官学和书院教育实践,广泛传播“明人伦”、“学事理”等主张.  相似文献   

13.
修身,即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儒家的伦理学说当中,修身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须本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学习和借鉴儒家学说中的修身理论和思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特征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4.
回眸历史,诸子百家,争奇斗艳;思想论著,汗牛充栋。若要谈及中国式的管理思想,就不能不讲到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儒家学说。而提及儒家文化,是不能不说《论语》的。《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若干弟子言行的书,是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辑的“接闻于夫子之语”的思想汇编。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汉时称之为“传”,宋以后列为“经”,一直被儒家奉为最高经典。古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相似文献   

15.
傅韬 《大观周刊》2011,(48):14-14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其巨大的渗透力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的灵魂。“格物”是为了“致知”,其最终目的乃是“治国平天下”,可见,定国安邦的学问在儒家看来方是最大的学问。湘南名师王船山曾把辅佐国君,造福天下苍生的“帝王之学”视为学问的最高境界,使儒家精髓得到较清楚的诠释。这事实上也是历代文人虽远离朝政,却始终“未敢忘忧  相似文献   

17.
张昉 《大观周刊》2013,(2):26-26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以无为本”“崇本息末”“崇本举末”的本体论思想是对儒家经典思想进行阐释和改造,形成了“以无为本”的哲学体系。“崇本息末”是王弼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根本性的观念,所以我们必须知道王弼体系中的“本”和“末”的实质含义。以无为本,以有为末;以无为一,以有为多;以无为静,以有为动。王弼的“以无为本”“崇本息末”“崇本举末”的本体论思想对后世的宋明理学等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有着奠基石的理论基础作用,其重大的文化价值和哲学研究价值芥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张锋 《兰台世界》2014,(10):95-96
湛甘泉是明代中期极富盛名的儒家心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儒家心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并从事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此外湛甘泉还提出了“德业”、“举业”合一思想理论,对明朝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屈原与儒家     
雷鸣 《新闻爱好者》2008,(12):142-143
屈原思想归属哪一流派在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把屈原归人儒家、墨家、法家者皆有,但更多的是将之归人儒家。《史记·屈原列传》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王逸说:“《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离骚序》)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说:“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清戴东原也说:“其心至纯,其学至纯,其立言指要归于至纯,二十五篇之书,盖经之亚。”(《屈原赋注·序》)陈澧《东塾读书记》更明确指出:“屈子之文虽为辞赋家,其学则为儒家。”  相似文献   

20.
从儒家人性论谈图书馆激励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磊  蒋南 《图书馆》2006,(6):39-42
人性研究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依据,儒家对人性的研究形成了完备的思想体系。本文从儒家人性论角度谈图书馆的激励管理,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利用儒家的思想精华指导图书馆激励管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