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负责宗室案件的常设机构为廷尉、中尉、大鸿胪及宗正,以及宗室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皇帝会派出自己的使者干涉案件的调查与审理.到东汉时,宗室庞大,远支宗室的司法特权几近消失,其社会地位已接近于编户齐民.  相似文献   

2.
清代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清初多"从龙入关",驻守于京城内外。到嘉庆朝,随北京城的宗室人口繁衍,越来越多的宗室无官可做,清政府也无力供养,以致其生活窘迫。宗室犯法的案件越来越多。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帝命盛京将军择地建盖住房,并由宗人府挑选京城无业的闲散宗室移住盛京。从嘉庆十八年秋天开始,70户闲散宗室分三批移住盛京。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和录副奏折、内务府档案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清代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清初多"从龙入关",驻守于京城内外。到嘉庆朝,随着北京城的宗室人口繁衍,越来越多的宗室无官可做,清政府也无力供养,以致其生活窘迫。宗室犯法的案件越来越多。嘉庆十七年(1812),嘉庆帝命盛京将军择地建盖住房,并由宗人府挑选京城无业的闲散宗室移住盛京。从嘉庆十八年秋天开始,70户闲散宗室分三批移住盛京。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和录副奏折、内务府档案中编选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灿 《历史档案》2020,(3):96-104
嘉庆十七年(1812),因见宗室中不思进取者多而难以约束,嘉庆帝决意推行宗室移居盛京之事。为使天潢宗支回归故土后生计得到保障,特命建盖宗室营房,给予安家费、地租银等优待,以期宗室沐化善俗,安居立业。然而"发遣"与"移居"界限不明,一度使宗室人心浮动,引发混乱。宗室营设有弹压司员严格管理,却未能阻止宗室犯案扰累地方。至道光朝,随着八旗生计恶化,为免营房闲置空耗资产,更多获咎改移居宗室被送往盛京,几致宗室营成为"罪宗"及其亲眷的"聚集地"。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相关档案,在考辨嘉庆十八年移居宗室身份的同时,梳理宗室回京与续行移居的系列政策,把握嘉道时期盛京宗室营人员增减变化的动态历程,并尝试对移居推行后在充裕宗支生计、教养闲散成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的实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宋代宗室喜好藏书,其藏书家之多、藏书数量之巨,为历代所罕见。宗室的藏书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藏书习文,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宗室文人与学者。  相似文献   

6.
唐代宗室前后地位的升沉变化来自于中央政府的宗室政策,本文着眼于考查唐代前期的宗室政策。从唐高祖到唐玄宗之间,中央政府对宗室所采取的多种措施加以管理,一方面是衣食租税的优厚的眷顾,另一方面却是严密的防范,这条主线贯穿于唐代前期。唐玄宗时的防范措施达到了极致,这为后来宗室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7.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资料丰富,学界也不断为之补充,其中不少涉及蔡王房,但仍有未尽者.笔者发现<新唐书>卷七十上<宗室世系表上>蔡王房有高宗时期李冲寂者,资料颇为混杂,且<旧唐书>卷六十<宗室>、<新唐书>卷七十八<宗室>均无涉及.  相似文献   

8.
宋代宗室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是古代宗室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宗室在其存在的330多年时间里,以其恢宏的皇家气度,在文艺学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宋代文化发展的走向和特质,也为明清时代宗室文化提供了一种建构范型。一、宋代宗室文化的辉煌成就(-)文学成就宋代是汉唐文学繁荣后的又一个弘文盛世。宋初帝王多好学,喜为篇什,由此开有来一代崇文之势,宋初宗室在其影响下也多“善书翰”、“好吟咏”。至北宋中后期欧阳修等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使北宋文坛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这时期宗室中涌现出以赵令峙为杰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顺义县档案馆所藏档案中记载的"镶蓝旗载公府与嵩祝寺喇嘛互控地亩案"是一个横跨晚清民初、历时近50年的互控争产案件,诉讼双方身份特殊,一为满洲镶蓝旗宗室王公,一为章嘉活佛驻锡地喇嘛庙。通过对该案的梳理,可以看出此期间王府对旗产、寺庙对寺产的管理及变化,揭示出较为深刻的满汉、政教问题,以及相关的司法审判、承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的人口问题,是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为中外学者所瞩目。笔者由于工作之便,翻阅了许多与清代前期宗室人口问题有关的档案,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因而草成此文,希望专家学者指正。文中所论清代早期宗室,系指从天命至雍正五代。为简明起见,其辈份概以该辈皇帝的年号代表。另外,虽然对一个家族人口统计,应当包括家族直系亲属及配偶,但清代谱牒只收记宗室所生的子女,后、妃、妻、妾等,不作宗室成员论,因而缺乏完整的连贯的记载,所以,本文不涉及皇帝的后妃及宗室成员的妻妾。  相似文献   

11.
孟旭 《兰台世界》2024,(1):157-160
明代自开国以来便在地方上实行“封王建藩”的政策。受封于成都的蜀藩,作为四川地区的唯一宗藩,对四川地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蜀藩宗室所代表的明代宗室群体,其拥有在政治与法律上的双重特权,导致其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犯罪行为涉及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宗室内部等各个层面,对明代四川地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孟繁勇 《兰台世界》2014,(11):12-13
清代宗室允禧贵为皇子,才华横溢,却虔诚尊崇佛教。允禧的经历在宗室文人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和皇室成员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宗室允禧贵为皇子,才华横溢,却虔诚尊崇佛教。允禧的经历在宗室文人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和皇室成员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孙瑜 《山西档案》2015,(2):24-28
在北魏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三朝,北魏宗室成员与佛教的关系以崇信为主要基调,其中的原因虽多种多样,但是难脱功利的槽臼。北魏宗室成员的崇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魏佛教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高换婷 《历史档案》2003,(3):91-95,101
宗室人口迁移是清朝皇族人口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嘉庆年间闲散宗室大规模的迁移行动,缘由复杂,举措周详,颇有影响。本文就此试作述评。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宗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在政治上受到诸多猜忌与限制,但尊崇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仍然为他们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明一代,宗室中长于书画者颇多,仅《画史会要》《续书史会要》《历代画史汇传》所载就不下五十位。然而,由于改朝换代等原因,被艺术史遗漏的明宗室书画家也不在少数。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朱成鈠《停舟观雁图》,在明代宗室书画中算是创作水平较高的作品。然而,关于朱成鈠其人,艺术史却一无记载,其生平事迹也仅见于《明史》《明实录》等少数典籍。本文通过对朱成鈠生平事迹进行梳理与考证,并对其目前仅见的《停舟观雁图》等两件传世作品进行探讨分析,力图使学术界对这位被艺术史遗漏的明宗室画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知,进而吸引更多学者对朱成鈠及明宗室艺术家予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对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及其路径迭代进行分析,以丰富清代宗室封爵等级研究成果,为后续学者进一步分析封爵制度和进行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封爵卷进行标注、统计分析,并根据乾隆十三年“钦定爵表”,对宗室子嗣进行路径迭代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封爵卷自“封爵等级”到“封号”,内容条目数量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临时条例主要集中在乾隆朝及以前,而具体事件则主要分布在乾隆朝及之后;路径迭代分析极大地反映了子嗣地位在清代贵族中的重要性,同时严密的爵位等级加上降袭、考封等封爵方式以及世袭罔替、按次承袭的袭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宗室爵位冗滥,有助于维护清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河南开封出了一位宗室文人、藏书家、著述家、目录学家朱睦(木挈)(jié音洁),《明史》记载说:“论者以方汉之刘向。”笔者并不同意这种比附:朱睦(木挈)的时代境遇、造诣成就远不逮汉代宗室文  相似文献   

19.
《明史·艺文志》宗室集部著述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艺文志>集部云"各藩及宗室自著诗文集,已见本传,不载",然考之本传,几无所录,故<明史>传、志之间在内容编排上有较大的疏漏之处.而其他文献资料所载明代宗室集部著述凡196种,可补<明史·艺文志>集部之缺.  相似文献   

20.
三、清代王府的历史演变 有清一代,分封了百余位宗室王公和170余位外藩蒙古王公,自顺治登基至清帝退位的268年中,清朝在京城前后共出现过120余座宗室王公府第,其中贝勒以上级别的府邸有70余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