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技术掌握在国家专门设置的部门手里,主事者(王官)世守其业,和其他部门一样,它是被把持、被垄断,以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当春秋战国之际,社会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扁鹊乘机而起,打垮了旧的、狭隘的父子相授的王官医事制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医事组织与疾疫防治的法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防治疾疫为核心的医事体制独树一帜,其所采取的法律措施影响广泛而深远。跨越历史时空,探析宋代的医事组织与疾疫防治的法律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反应机制和医事制度的社会功能,并为我们提供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曹魏正始五年《石门铭》所见郎中、司徒从掾位,即魏晋史籍中被称为王官、司徒吏的群体。王官、司徒吏与九品中正制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群体应该渊源于汉代察举与辟召制下的三署郎、公府掾。魏晋时期,伴随着自身原有职掌的丧失,他们常受命承担一些临时性职使,活跃于地方军政事务中。由于具备了虚衔化的特征,王官、司徒吏又常被最高统治者用作赐官,由此人数急剧膨胀,成为官僚体系末端的一个特殊群体。木工司马一职是曹魏时期伴随着材官校尉而创设的,当时又存在着以都匠冠于官衔之前的职衔组合,《石门铭》所见都匠木工司马恰反映了这一点;当部匠军司马则是隶属于军队系统的工匠。这两类职官的存在表明,当时对工匠的管理引入了军事化建制,一如屯田系统。《石门铭》所见诸职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助于从微观层面观察汉魏之际地方行政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4.
病历档案既是患者知情同意权实现的书面证明,又是人民法院确认医疗纠纷诉讼中患者知情同意权是否被侵害的重要证据。现行医事法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做出了明确规定,以病历档案为载体,落实患者知情同意权,有助于强化医患沟通,预防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5.
崔金奇 《兰台世界》2011,(10):39-40
我国古代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技术都掌握在国家专门设置的管理部门手里,主事者(王官)世代掌管这一部门,后逐步开放,唐代时完善了太医署,即世界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级医药学校。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技术都掌握在国家专门设置的管理部门手里,主事者(王官)世代掌管这一部门,后逐步开放,唐代时完善了太医署,即世界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级医药学校.  相似文献   

7.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即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并逐步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战争连年不断,使得“礼崩乐坏”,社会十分混乱。这样的局势,使过去“统于王官”的档案,遭受到了重大冲击,周王朝档案有的流向他国,有的被毁损,而诸侯各国的兼并战争使得档案的流失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1.现存最早的医药档案是甲骨档案中有关疾病医药方面的记载。2.现今所知最早的医事文件。据《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这里所说的“医之政令”是我们现今所知最早的医事文件。3.现存最早的病历档案是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传》中记载的淳于意的25种医案。4.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检验档案是1975年我国高梦县出土的简片,其中有秦朝的尸检鉴定书。  相似文献   

9.
左康华 《东南传播》2011,(3):103-105
儒学是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时间跨度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学术思想派别.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儒学的成功可视为传播上的成功."学在王官"的背景下,孔子以私学作为承载其传播意图的实现途径,结合了言传身教以及编辑典籍这两种传播方式,切合了当时的传播现实,取得了最佳的传播效果.私学不但使儒学成为了当时社会知识阶层共同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10.
兵书略“兵家”一般是指我国古代的军事家,但在《汉书·艺文志》中是专指先秦、两汉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及其著作。《汉书·艺文志》云:“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艺文志》将兵家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其中兵权谋家是专论用兵之战略  相似文献   

11.
西周以前,“学在王官”,文学和学术为王室和上层贵族垄断。《汉书·艺文志》指出,先秦学术的源头都出于王官。如“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等等。这是因为,只有王室贵族和史官才掌握文学,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才有资格当作者和读者。在图书还保藏在朝廷秘府、金匮石室之中的情况下,极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图书馆》2008,(1):39-39
2007年12月28日,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颁奖仪式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厅举行。本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是:《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医事: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  相似文献   

13.
“报”的传承与期刊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报刊媒介有其内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先秦时期虽无报刊,但有图书、符传递信息。图书大致分六类,孔子分别编述,为之“六艺”或“六经”。其中《春秋》,就近乎国家的新闻媒体,被王安石称为“断烂朝报”。虽然“断烂”,但毕竟是“朝报”。应该说是一种最简陋最古老的“报”,是藏于宗庙、扬于王廷的文器。到了汉代,中国已出现公布于众的“布告”、“露板”或“露布”,用来传播重大新闻讯息。侯王官府在京设“邸”,属吏抄简书帛,以“通奏报”。唐代出现了传播政治新闻的进奏院“状报”或“报状”。公元8世纪,唐宣宗时中书省专管收发或拟…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从“有奖捉错”说起王官成有不少报刊为了扩大影响,纷纷开展“有奖捉错”活动,对先找出错别字的前3名读者奖励。我是个读报迷,向来喜欢在报刊上吹毛求疵,“有奖捉错”活动,对我来说就好比喜从天降。功夫不负有心人,错是捉到了,怕写信到报刊社耽误时间,我赶紧打电话。电话打通了,接电话的人说,我是第4个打电话的,与奖无缘。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编的《清宫医案研究》一书,已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约二百余万字,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清一代的宫廷医药档案史料,作出系统的整理研究。书中不仅展示了清代历朝帝后妃嫔及王公大臣之病情医事,名医国手之辨治经验,以及某些视为禁脔之宫廷药治,可供临床借鉴。同时本书编著者对这些清宫医药档案进行了潜心研究,医史结合,有方、有评、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我国书籍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 第四节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我国上古时期,“学术统于王官”,一切文献书籍,都归史官掌管,世代传习,供少数贵族谘询和使用。据古籍记载,周代专门设有掌管典册的史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各有不同的分工。东周时书籍的数量已有不少,特别是各国的史书很多,据说墨子周游列国,曾看到过百国《春秋》。但是这些古籍后来都散失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动,使依附于奴隶制的“士”(当时的知识分子)逐渐发生分化,成为一个新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3,(12):96-97
本书讲述从秦汉起头的儒家哲理在重大历史阶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儒家的哲理应对:其一,拒秦兴汉,讲解秦汉之际儒家与法家的哲理交锋,以董仲舒为代表,开显出汉儒“王官学”的盛大气象;其二,应对佛教,讲解两汉之际佛教入华对儒家正统形成的挑战,中华佛学的思想之花与儒学相激荡,最终结出宋明儒学的果实。冀望未来儒学的进路成为两者的内在结合,以精深的、真正太极化了的道理,来开显活的时间意识体验、艺术体验、生存体验和历史文化体验(其中必含中华与西方的历史文化交往体验),开启出一种有灵性的、时机化的、不离人的实际生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毒与药原本是一个相同的概念,如《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张景岳在《本草正》中亦云: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偏也。……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  相似文献   

19.
前言我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有了文字形式的文献资料,如甲骨、钟鼎等。这些文献资料之丰富,是世界各文明古国所不及的。但我国古时,政教不分,官师合一,学术掌在王官,民间没有著述,图书很少.学术专赖口传。口传的学术,历久不能没有差误,而后乃刻书于竹木,使之少有差错。文献资料既多,不加以系统整理,就不好应用,所以在春秋战国以前,官府办事、民间信约,都以习惯或师传的道德为准。根据《礼地官》记载,六德有:“知、仁、圣、义、忠、和”。这是属于社会道德标准的。  相似文献   

20.
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日前在京揭晓。《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医事: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发展》《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美国的科学与卫生普及》《最有价值的阅读》《上帝掷骰子吗》《中华文明史》《上学记》《世界是平的》《地图的发现》10种图书入选,此外还评出了推荐图书2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