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最近,笔者听了几位科学课教师执教的科学课,发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出现了一些误区:①在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时,教师不置可否,不加以引导,甚至对错误的结论也不提出自己的看法。②教师眼里看到的还是发言积极、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少数学生,没有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课不断改革过程中,在听公开课的时候都能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探究实验,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慢慢地发现我们的常态课课堂就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因为老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对学生前概念的不了解、对实验材料准备不到位,而使科学课出现了活动的形势化,课堂探究也仅仅留于表面,有时甚至会出现明显的科学错误.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教学,它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探究中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文以一堂科学课的课后活动为例,分析了探究性活动的基本过程,并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反思:选择适合科学探究的问题;科学探究的课堂应该以问题开始也以问题结束;在动态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宜探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邵旭光 《山东教育》2008,(12):52-53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标中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位教师心中。大多数的科学课课堂,教师都舍得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历探究过程。但是,也有不少科学课的教学,学生动手有余,动脑不足。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其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曾说过:我们在上科学课,我们在做科学教师,我们在做实实在在的事--用一节一节的科学课、一个一个的探究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就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在当今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不敢指导,课堂常常出现学生探究活动不能最终完成,或有过程无结果的现象.为此,我以三年级上册"纸飞翼"一课为例,进行了一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用40人的一个班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评价,组织和引领学生展开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措施。科学课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科学课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为主的活动,这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其中,提出问题是这一系列探究活动的首要环节,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从探究,教学也就无法开展。因此,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研究性问题,是科学课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课上,怎样引导学生,怎样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发现科学知识,进而提高科学素养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究并不断改进的。一、在科学课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建者1。好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的身份的转变,即从教者转变为活动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学生动起来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多了,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怎样体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偏离了教学预案,教师该如何有效捕捉、筛选、利用这些生成的资源?如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调控?本文结合科学课教学案例,对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出几点策略,并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地进行。科学课的课堂活动应该是进行踏踏实实指导.引导学生实实在在探究的阵地。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实验这一教学形式,紧紧抓住实验目的、操作过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几个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科学课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逐步发展科学思维,使科学课因有效的实验而焕发更多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就应当使探究成为一个不断发现、不断主动参与的自主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怎么办?许多人认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领者,就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什么呢?是“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行为应该有适切性,应该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以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认识,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衡量教师是否认真学习、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标尺,是检测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水平的重要内容,更是将其作为评价一堂科学课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标中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位教师心中。大多数的科学课课堂,教师都舍得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历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准备好实验材料,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实施有效引导,合理安排探究时间等,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科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甚至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本人粗浅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应以生活为基础、探究为灵魂,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1课堂中生活化的探究在很多人眼里,“科学”是深奥的,似乎只是科学家们的专利。但科学来自生活,科学同样也是通俗的。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玩”(即探究)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课在空间上要由狭隘的课内回归生活。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课程内容要向生活贴近:②教学要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可根据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组织学生搞个小制作、写科学小童话、我是小小科学家等。我们学校在城乡结合部,农村生活和生产劳动所产生的废旧物品,简便材料就是许多小制作的原料,这些制作尽管土气,但能使学生惊叹不已,自己还那么棒竟然能制作出这般神奇的作品。如:在《溶解...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准备好实验材料,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实施有效引导,合理安排探究时间等,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吴俊卿 《科学课》2014,(5):33-35
科学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新课程的实施,使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的关注点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科学教师,要创设科学、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思维活动,师生共享知识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课堂质量,更关乎着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