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乡村生活是泰戈尔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书信集《孟加拉掠影》是泰戈尔对这一时期乡村生活和情感的记录。该文以《孟加拉掠影》和泰戈尔在乡村生活期间的创作为依据,梳理了泰戈尔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从泰戈尔对大自然的亲近、赞美及运用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对其情感态度的表现三方面论述了泰戈尔对大自然的情感态度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印度诗歌及泰戈尔对我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通常认为新诗是西洋诗歌的横的移植,忽视东方诗歌,特别是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事实上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较大。它不仅是新诗革命的潜在动力,还较大地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新诗的形态及新诗的诗体方式,小诗体正是泰戈尔诗歌直接影响的结果。泰戈尔的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对郭沫若、冰心等人的影响较大。他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他的强调诗的哲理性的诗现和散化式的诗体方式,对中国新诗诗体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时代潮流和诗歌翻译等原因,中国新诗人也误读了泰戈尔,以为他写的都是无韵诗。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的大部分诗歌的基调是在周而复始的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对永恒的发现和无限的赞美,其中的一些记录“日常景色”的诗歌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朴素的词汇,不加修饰的白描,宁静的调子,确有中国田园山水诗那平易自然,而又悠远深厚的风格。这也是泰戈尔把它们称作“我的中国诗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RabindrannthTagore,1861—1941)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印度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等作品,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24年访问中国时,徐志摩担任联络、接待、翻译之职。访华期间,徐志摩一直相随泰戈尔左右,陪同泰戈尔一行人。徐志摩对泰戈尔恭执弟子之理,博得泰戈尔的欢心,泰戈尔除了送给他印度袍印度帽外,更赠他一个印度名字———素思玛(Susima),徐志摩把泰戈尔叫戈爹,泰戈尔与徐志摩结成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5.
<正>1泰戈尔:爱与永恒的动情歌者《母亲》这首诗也许是关于母亲的现代诗中最优美动人的一首。泰戈尔是一个幸运的诗人,他的诗很早就为世人接受,而且长盛不衰,其诗歌往往描写人类心灵内在那些最温柔的部分:祖先、死者、儿童、后人。对人,对神的爱,一直是泰戈尔歌唱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位才华横溢、“无人可以和他并驾齐驱”的艺术大师,既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并且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奉献出丰富多采、精致无比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他是印度文学的光辉代表,同时也属于整个世界。一般认为,泰戈尔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除晚期出访苏联,日本和中国后,发表了一系列充底激情的政治抒情诗和具有鲜明反对殖民主义倾向的著名剧本外,他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都发表于早中期。特别是泰戈尔中期的抒情诗具有魔幻般的唯力,譬喻新颖,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当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英译稿传到英国,叶艺一读…  相似文献   

7.
<正>印度近代蜚声世界文坛的文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但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领域的造诣最为突出,他的诗歌享有盛誉。印度和世界各国的泰戈尔研究者对于他的小说、戏剧和散文的看法常有分歧,评价有高有低;可是对于他的诗歌的评价都很高。他在印度被称为诗圣,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下了60多部诗集(包括孟加拉文诗集和英文诗集在内),还发表了一些关于诗歌理论的见解,本文拟对他的诗歌创作加以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8.
彭立鸿 《重庆师专学报》2003,2(1):60-62,110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9.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寄寓了诗人对自在的热爱和向往人性自由的思想感情,中国现代作家冰心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在她地诗集《繁星》,《春水》中,也通过对自然的歌咏,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对生命的向往和对人性的礼赞。这些诗歌都是哲理和“爱”相结合的自然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他继承并发展了印度的传统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在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表达了丰富的生态主义传统。细读泰戈尔的诗歌,我们发现这些诗歌突出了整体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的自然观以及人的精神和谐。这些思想正是生态批评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由于泰戈尔对生态自然的深刻认识,在诗歌中表达的一些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批评家们"不谋而合",从而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泰戈尔的诗歌,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人的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11.
将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归为两类,一类是传统伦理道德压抑下的女性,另一类是反抗意识下的女性。这两类女性形象,反映了泰戈尔对印度社会的深入思考,为印度女性的解放指明了道路。深刻的个人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他对文明冲突的深入思考,促成了泰戈尔既复杂又进步的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散文诗中对人的心灵、对人性人情的展示是非常充分的,它是一首首真正典型的人的诗。而这个人的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他的象征意蕴包孕了无数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永葆着动人的光彩。泰戈尔的心灵总是沉浸在大自然中,他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一种审美寄托,一种爆发情感的契机,一种传达人的意志与力量的途径,所以,大自然在泰戈尔的幻想与描述下常常是人化了。泰戈尔笔下的人与自然往往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小说中走向死亡的女主人公数量众多,而且贯穿了他整个短篇小说的创作。这些女主人公的死亡大都离不开各种旧制度的迫害和反抗的无助,由此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印度妇女的悲惨命运。她们的死被泰戈尔描写得凄婉而悲哀,这与泰戈尔本人亲历众多亲人死亡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也体现了他“宇宙一体,梵我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齐己诗气骨遒劲。咏怀诗清高自许,山水诗境界阔大,咏物诗寄托遥深,寄赠、酬答诗亦气势恢宏;齐己诗的语言明快、清美、劲健有力。齐己诗的气骨,是他的经历、个性、气质的反映;也和他的诗学趣尚有关;齐己钟爱李白、李贺等有气骨的诗人,也是其气骨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许敏歧的创作涉及散文诗、散文、诗歌和诗评等,其中成就最高,最具特色的是散文诗。许敏歧的散文诗中,有一个以"荒原"为核心的意象群,也有一个沉思者的身影。"荒原"这一意象蕴涵了他复杂的感情,有绝望也有希望,有疼痛也有深爱。而沉思者的身影则渗透了他创作中的思考,有对已逝岁月的思考,有对生活、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许敏歧的散文诗是"荒原的苦恋",也是"荒原上的沉思"。而这种苦恋与沉思是通过凝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完成的,许敏歧散文诗的语言虽然没有刻意追求外在的韵脚,却有一种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初等及中等教育需求多年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教师的数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从整体上讲,教师队伍自1971年以来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初等教育阶段的增长到2000年之后便出现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可谓"雄视百代",其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自成一体,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陶诗》是苏轼晚年贬谪期间艺术创作的精华,体现了苏轼仕与隐的思想。《和陶诗》标志着苏轼的创作风格由豪放恣肆转向冲淡平和。在对陶渊明诗歌继承、创新和传播方面,苏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伦明是广东近代的诗人,《伦哲如诗稿》是其主要诗集。版本与诗作佚字、分期与诗作题材、诗作特色与不足是分析《伦哲如诗稿》的主要方面。诗作中的书世界、叠韵怀人诗是伦明诗作的主要特色,比较一致的诗题与用韵,则是伦明诗作的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诗歌创作与伦明身处的时代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9.
萧衍诗歌,在内容题材上,可分为艳情诗、咏物诗、述怀诗、表现佛理诗三类:在审美风格上,一是“艳丽”,二是古雅与新变结合,三是质朴与华美融合:在语言艺术上,句式多变,善用比兴,注重声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