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勉学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2.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3.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4.
姚为洲 《中文自修》2004,(11):44-45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教学不能只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这一点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恨之。学会自学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教学不能只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这一点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恨之。"学会自学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勉学》     
课文摘要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相似文献   

8.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9.
易学宗师黄寿祺教授,以学术成就之博大精深而著名,同时他的书法艺术别具特色,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六庵先生以学者的身份而为书法艺术家之风雅,故观仰其墨宝,即可感受那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学者修养与气度。  相似文献   

10.
首先.先秦儒家强调学习是把修养主体精神之外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自身的精神。所以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苟子也认为如此,“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修养主体经过学习使自身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为了取悦于世。所以学习主要是把外在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直来以“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2.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3.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4.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5.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7.
告作者朋友     
本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刊物,一贯坚持“学术,学者之学术;观点,学者之观点”的务本精神,真诚与以学术为事业的朋友结缘,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将秉承“支持真正学者研究,发展中国学术事业”的理念,以快速和重大力度为您的学术作品出版与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8.
近代学者对于治外法权还是领事裁判权早已存在争执,大多主张英美学者以词义的近似为缘由混淆两词关系进而蒙蔽国人,以治外法权之名行领事裁判权之实。本文以词语所载解释文本以及条约文本等载体、词语由日到中的转借以及词语论争所处语境、国情为视角,重新审视民国以来学者对此所引发的论争,认为两概念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牵连,实则都可涵盖在治外法权这一论断之下。  相似文献   

19.
善学者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②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相似文献   

20.
张栻提出"学者之诗"的概念,并站在鉴赏的角度,描述了"学者之诗"的美学效果:"读着似质";"有无限滋味,涵泳愈久,愈觉深长"。通过探索这些提法潜藏的诗学观念,可以发现,"学者之诗"根源于理学家所标举"道",以将"道"传达给读者为旨归,极力淡化诗歌本身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