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代日本的中国观是其国际秩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这一时期日本的东亚政策。由于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欧美列强蹂躏的现实和在传统秩序下中国处于中心位置的历史原因以及其它多方面的因素,近代中国之于日本,既有弱者的一面又有强者的一面。近代日本中国观的这种彼此矛盾的双层构造使日本在制定和实施东亚政策时呈现出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1895年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以甲午战争为界,中国人前后的日本观变化很大,之前对日本充满轻视,之后则是主张学习日本,这一思想的变迁轨迹也反映在近代报刊中,《申报》作为当时影响力巨大的近代报刊,发表大量有关日本的社论,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日本式的"拉面",是近代日本的产物,源于中国的汤面而最后演变成了具有浓郁日本风味的面类食物,是一种结合了中国和日本诸多食文化元素后形成的独特的食品,是日本将外来食物日本化的一个典型。从"拉面"形成的历史以及它的现状可以看出日本人对食物的嗜好倾向和近代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近代史上加害中国最深最重的国家。新中国对其以德报怨,不再追究其侵略罪行,放弃索赔要求,此大义之举令多数日本人超出意料。但日本国内近年否认、美化侵华历史罪行的趋势愈演愈烈,若不翻然醒悟,历史问题仍是影响中日正常关系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之一。纵观日本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近代日本史完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对外侵略史,其中主要是对华侵略。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 日本军国主义挟着它那残暴的嗜血本性以灭绝人寰的手段袭向勤劳而善良的中国人民,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阵营中穷凶极恶、阴险毒辣的一个成员 ,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不但要了解日本是如何侵华的 ,更应清楚日本侵华的特点 ,这对学好近代列强侵华史和借鉴历史都大有裨益。概括说来日本侵华有三大特点。一、疯狂性日本和欧美列强相比侵华的历史不长 ,但就其疯狂程度而言无出其右者。老牌的英法美主要是输出资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以攫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 ;沙俄以侵吞我边疆领土为主要目的 ;日本则后来者居上 ,既要攫取经济利益又要吞并中国领土 ,最终要灭亡中国。近代日本最早的侵华事件是 1874年侵略我宝…  相似文献   

7.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长期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对日本本国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能够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更加详细的阐发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深入评价日本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深重的灾难。中学历史教材,无论是大纲本《中国近代现代史》,还是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都要讲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旅顺、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以战养战”大肆掠夺资源;思想上则推行奴化教育。泯灭国民意识。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后期以降,伴随着日本社会的近代转型完成,其历史研究也从经学的附庸,蜕变为独立的近代学科.至少包含有训诂与文字学、考据学、文献考证学、科学史学四个方面的日本史学传统研究方法,被运用到中国历史,特别是清史研究中,从而取得了巨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大批学生留学日本的热潮。中国近代留日热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留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有着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是中国民主化的推进者、新文化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军事近代化的促进者,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起了冲锋陷阵、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符婷 《考试周刊》2014,(69):38-39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就有着密切交流,灿烂的中国文化曾经在日本历史进程和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探讨日本文化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研究日本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历史痕迹,据此探索和评价中国文化。此外,近代以来,日本继承传统文化和积极摄取外来文化,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从文化方面探讨这些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启示。本文结合日本文化的研究方法,谈谈对日本文化研究的理解及现今日本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试论黄遵宪的日本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了解和介绍日本的人。他仰慕日本明治维新式的西化运动,明确提出以"日本为师"的政治主张,并积极推动实施;他对日本的侵略性有一定认识,警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主张加强中日友好往来。黄遵宪的日本观,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教习是近代中国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应时出现的特殊群体,自1902年开始正式受聘清国,至辛亥革命爆发、满清覆灭历经十余载,渡清人数达至千人以上。他们在中国尚处萌芽期的蒙养院,各类初、中、高等学堂从事教育活动,教授多门近代科目,不过在日本教习与学堂间催生的各类龃龉、赴日留学生渐次归国、西方教育势力涉入及明治政府态度漠然等诸重背景的交糅下,日本教习最终由盛至衰退出中国教坛,成为影响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史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汉字文化圈一员的日本,古来即接受中国古典词“封建”,近代又借用此汉字词翻译feudalism,“封建”演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其内涵兼容“封建”的本义(封土建国)和西义(封土封臣)。近代日本以此概念为纽结,对日本封建社会作时段划分,进而对中国史作分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受到欧美、日本思想文化的冲击、影响 ,也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 ,更是近代中国社会特定的历史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主题突出 ,政治性和现实性较强 ;名目繁杂 ,丰富性与激变性并存 ;文化转型 ,传承性与融合性交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产物,其兴起、发展和高涨都与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关.日本因素是我们考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自它兴起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和特质,就基本性质而言,它是一种进步的社会文化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有它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倡或保持一种“适度的民族主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中华文明在帮助日本民族走出野蛮愚昧状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中日两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孜孜不倦,把中国文化输入东瀛,留下了千古美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并没有很好地领会到儒家思想的精华,特别是进入近代后,穷兵黩武,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对近邻各国大肆侵略压迫,残暴屠杀中国民众,疯狂地摧残、掠夺中华文化财产,以达到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孔教运动的构想,相当部分源于明治日本的经验,这自然吸引了有贺长雄、内藤湖南、服部宇之吉等同时代日本思想家的关注。不过,他们眼中的"孔教",已经不再是中国专有的儒家核心价值,而是变成了日本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目标,是要确立以日本为主体的"日本孔教",在所谓文化中心位移、重新创造自身"历史"的冲动之中,为近代日本的崛起寻求法理依据。正是这份优越意识和自负心,令他们毫无顾忌地点评近代中国的思想变迁,也注定了其难以真正理解风云变幻期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苦闷。  相似文献   

19.
郑应芳 《中学文科》2009,(15):44-45
甲午海战中日本倾全国之力和中国的北洋舰队打了一仗,对双方的影响都很深远。日本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得到大量的赔款和割地,同时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实际上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甲午战争给中日两国都带来极大影响,对中国而言无疑影响是负面的;对日本来讲虽然表面上是获利者,但是也有损失,所以甲午战争对日本近代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决定,明年春天在东京都白鸥高中附属初中使用由日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鉴于日本明年将进行新一轮教科书的审定工作,在日本其他学校采用右翼教科书的可能性在增加。为历史翻案是日本右翼活动的最大的“主题”。例如有的人认为日本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从军慰安妇的记载,都是对近代历史的污辱,要日本青年学生不要学习那段历史。有的人极力否认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和中国劳工,并说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上述内容是一种犯罪行为。有的人认为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