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作为教研组长,我经常组织开展全镇性的教研活动。课前还需与执教者一起备课、试教,并作理论指导。几次下来,我发现课前备课时,分析并吃透教材非常重要。不但执教者课前,应透彻分析教材,听课评课者,课前,也应透彻分析教材。对执教者来说,课前分析吃透教材,是为了上课时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灵活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  相似文献   

2.
近期,参加了市“与课堂同行”数学主题沙龙研讨活动,仔细聆听了一位青年新锐执教的“圆的面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03)一课。课堂上,执教者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教学了课例7,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探究圆的面积与,之间的关系。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不久前市里组织的4节同课异构“圆的面积”比赛课,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教师在一课时内对例7、例8两个开放的探究发现题的处理不够妥切,要么过于浮光掠影走过场,要么学生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要么探究重心偏移拖进度,这些引发了我对教材编排及教者处理教材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说课”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课”是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是世纪之交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度地重视“说话”,科学地设计“说课”,认真地组织“说课”,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不揣冒味,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向广大同仁请教。一、“说课”的内涵及种类1.“说课”的内涵。所谓“说课”,就是说课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自己的课的解说或是对别人的课的评说。它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的特定的场合,说课者在课前或课后,面对听课者解说自己所执教课文或是课后评说被听课者所执教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的字幕:某某课题,设计者某某,执教者某某。课的设计者和执教者竟然不是同一个人。再如,有些刊物上刊登的一些课例教学设计与指导者是一位或几位教师,执教者却是另外一位教师。这样的“公开课”和“课例”中的执教者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教学表演,完全失  相似文献   

5.
○ 你对“1:1”的教学格局作了分析,如果能谈谈怎样改变这种格局那就更好了。 ● 那只是一家之言,是根据湖北26个课的统计资料提出的一种说法。这些课的执教者和参与教学研究的老师,都是自然课改革积极的探索者,是改革探索中出现的教学现象,是在朝告别传统教学的方向走,同时也说明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 ○ 是呀!一个人教的课,许多人教的课都存在“1:1”现象;一个课、一类课、各类课的教学,也存在“1:1”现象,说明这种现象值得研究。最好有一批有经验的老师率先进行研究,拿出成功的课例,供大家学习,就像自然课改革初期那样。  相似文献   

6.
缘起:比赛课上学生两次不合时宜的“抬杠” 在一次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上.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单元的“一一列举”一课。重点围绕教材的两道例题(见下图)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我执教了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图形的拼组”一课,在课堂上安排了四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应邀参加了某校一次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每一个执教者时间观念都很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绝不“恋战”,即便是有点“夹生饭”,仍然是继续完成下一个教学环节,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衔接得非常紧密。更令笔者惊讶的是,执教者几乎都是在下课铃响之时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然而,这些课给我的感觉却是,执教者就像导游,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就好像是一个被导游驱赶着的旅游团。  相似文献   

9.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初听起来好像是绕口令,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渐渐发现,这文字的排列顺序一变,其中蕴含的意思是大不一样的。而且就在这种“变阵”中展开了一个令人遐想的教育世界。“教”教材,看起来也是天经地义。教书匠,以教材作为站讲台的天然资本,课堂上哪离得开教材。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发生教学关系的“纽带”,双方的共振也许最初是在这“三角”中萌生的。凡正规的课堂,正规的学习,教材是必需的。因此,“教”教材,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许多执教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教学行…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有机会现场聆听了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执教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受到不少的启发。这个教学内容是国标教材刚刚从初中移到小学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例。丁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内涵极其丰富。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来自教材,但却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张力和深刻。丁老师在这节课上突出了她所追求的理念——为“思维而教”,用丁老师自己的话说“任何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完美”。  相似文献   

11.
说课“五性”说课是执教者就某一课题口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再由听者评议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说课应注意以下“五性”。1.科学性说课的内容应以教育理论为基础,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充分发...  相似文献   

12.
一驳公开课“耗时费力”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公开课与常态课放在同等位置上。两者虽然同为课,但是还有不同。公开课除了与常态课一样担负着育人任务外,还担负着大范围地传播先进教学理念的任务,必定要求精益求精,需要的是取众人之智。同时,在大兵团的“打磨”中,既锻炼了执教者,也相应地增强了执教者所在组织的学习研究能力。这是耗时费力吗?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说课”逐渐成为一种较广泛的教研活动形式,它有利于教师钻研教材,选择教法、学法,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值得我们研究、探索。一、“说课”的含义说课是把备课的隐性活动和上课的显性教学活动的过程用阐述、解释的方式,向同行或教研人员、教学行政领导就一个具体课题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作介绍的活动。阐述中可使用适当教具、一定的板书形式,以利于说明自己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进行评述、讨论,从而达到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二、“说课”与上课说课与上课都是在备课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都是经过教师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一、“说课”之要义“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课者答辩,在在评议答辩中改进备课,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简而言之,“说课”就是说明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研讨课。内容源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这个单元教材还安排有“综合陛学习”——开展一次活动,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说(写)具体、抒真情。执教者为李华明老师。  相似文献   

16.
一、“说课”之要义“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课者答辩,在在评议答辩中改进备课,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简而言之,“说课”就是说明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  相似文献   

17.
“磨”者,“砺”也。课经过磨砺,磨掉的是粗糙,炼出的是精华;教者一磨课,磨掉的是倦怠,炼出的是深思。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通过磨课,“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师生合作交流的默契,在磨砺中成长,砺炼中成熟。  相似文献   

18.
刘建娟 《广西教育》2013,(25):72-72,74
最近笔者欣赏了一组《用字母表示数》的同题课例,发现众多执教者对教材中“数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则”这一“规定性”知识的教学把握不到位,仍停留在“告知”的层面,未能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那么,对于教材中的“规定性”知识,怎样才能更好地凸显它们的的教学价值,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结合《用字母表示数》和《圆的认识》等一些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说课”活动在很多地方广泛开展,成为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说课”不是简单的教案复述,而是对备课、讲课等各教学环节从教育理论上进行阐述,把执教者的教学设想,教学思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出来,供同行商榷和交流。本文是根据本人的一次“说课”比赛整理而成,“说课”的内容是“自由落体”一节,下面介绍说这节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说课”是近几年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新兴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说课可使执教者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过程,也有利于听(评)课者更全面地了解执教者的教学行为,正确评价教学得失。所以,说课对于专题研究某一问题的教学,培养学者型的教师群体,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课就是依据教学大纲、课本,运用教育理论,结合学生实际,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