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闽台民众体育交往方式、内容及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俗体育是闽台民众未来首选交流的内容,具有台胞祖籍地的区域文化认同、"象征"中华文化的认同、海峡经济区域认同的作用。必须抓紧挖掘整理、发展与普及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八闽特色的民俗体育,切实发挥闽台民俗体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实现闽台地区民俗体育的当代保护及发挥其在推动两岸交流上的积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闽南古镇蚶江海上泼水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当代传承与发展进行阐释分析。结果表明:闽台民俗体育有着密切的渊源,其产生及文化内涵的形成离不开闽台民众特定的民俗生活,其当代发展离不开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及民众和政府的支持。保护和发展闽台民俗体育有利于两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实证法以及民俗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学的相关理论,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闽台民俗体育项目——"中元抢孤"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对民众、社会的渗透和影响,促进具有地域性、亲缘性的闽台民俗体育重焕光彩。研究认为:闽台民俗体育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民俗体育是剖析现代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中元抢孤"折射出闽台密切的亲缘性和史缘性;"中元抢孤"要进行改造、规范、合理继承才能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及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闽台民俗体育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认为:闽台民间信仰对闽台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民间信仰与体育之间产生了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民间信仰活动中,包含着许多民俗体育的内容,而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又渗透着民间信仰的色彩以及民间信仰观念;它们间的关系是我们正确认识闽台文化亲缘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学地考证由中华体育文化一脉相承的闽台民俗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括出闽台区域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充分论证闽台两地的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地域文化,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研究认为:闽台无疑属于同一个形式文化区具有同一种体育文化的特征,即闽台两地体育文化同属于中华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6.
宗族社会视角下的闽台民俗体育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和台湾都是经由移民社会过渡到定居社会的,宗族意识和组织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深刻影响了闽台居民的日常生活.民俗体育既受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的推动,也在闽台宗族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土著社会中扮演宗教祭祀功能的民俗体育,在移民社会中更多地承担了族别认同和文化内聚的功能,而到了定居社会则主要是维持宗族秩序和社会稳定.闽台民俗体育目前仍具有文化认同与传承、促进经济、健身娱乐和教育未成年人等重要价值,需要体育、文化等部门联手,通过不断创新来开启民俗体育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徽州民俗体育的保护对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价值,探讨徽州民俗体育的保护与利用等,对于推动徽州地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体系,促进徽州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探寻徽州民俗体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对于拓展徽州民俗体育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发挥民俗体育在促进徽州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闽台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两地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类型相同相近相融,闽台之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闽台传统体育文化由闽入台,互补共荣.阁台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都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闽台传统体育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需求中,其一部分已向娱神祭祀、节日庆典、社会风情、婚丧纪念等民俗祭祀文化和戏剧舞蹈文化方面流变;另一部分则向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竞技竞赛体育文化和传统养生娱乐体育文化方面发展.深入研究闽台传统体育文化内容,有助于推动闽台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田野考察、访谈法等,并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华体育文化的闽台延播研究,认为:闽台体育文化区的形成是中原体育文化传播的结果,是移民社会的文化延播。从中原到福建,再根植于台湾,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中国古代社会时期。闽台移民的先后、历程以及社会的后续发展等方面不甚相同,而呈现出的相异的特殊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带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不能改变闽台移民社会共同的本质。中华体育文化与闽台地方体育是一体和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金容 《精武》2013,(35):124-124,126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鄂西南民俗体育进行分析与探索,阐述了鄂西南的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并对民俗体育文化提出了可行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旨在促进鄂西南民俗体育及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闽台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历史学、文献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方法,考察民俗体育的文化景观,探究闽台民俗体育的渊源,从学理上阐述台湾所谓的“本土体育”,其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现出闽南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闽南民俗体育文化,对促进民族认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民间文化的形态之一,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大地,并在传承过程中体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海峡西岸所处的特殊地缘位置,是其他省(市)所难具备的,所以,研究海峡西岸民俗体育,以体育文化为媒介,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着特殊意义。文章试图以厦门地区开展龙舟竞渡现象为出发点,对探讨海峡西岸开展民俗体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有:(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2)民族传统体育法制保护和发展机制不健全;(3)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和扎实;(4)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缺乏.指出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要遵循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原则.在开发策略上,提出:(1)加强政府主导力度;(2)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文化法制保护与开发机制;(3)深入开展普查、科研工作;(4)着重关注民俗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培养;(5)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6)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竞技、娱乐、休闲等活动;(7)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中有选择地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与活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起源、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传承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龙舞"具有鲜明的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同时具有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特征;其传承方式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传承,主要包括群体传承、社会传承和学校传承等;新形势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为"人龙舞"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闽台两地体育文化及其交流现状和发展前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合作的进程,剖析体育交流合作发生、发展过程的体育文化现象。从两岸学界对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现状、结果、趋向的认同,推断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近期和远景目标、内容、方法、路径和功效。研究认为,两岸体育的交流与合作所产生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对两岸社会关系特别是对台湾地区管理层的政策调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两岸体育交流合作的内容形式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民俗体育交流是两岸同根同源的人文基础;竞技体育交流之“奥运模式”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雏形和先导;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以及所有与体育有关的项目、活动、生活和生产方式由于迄今尚未给予深度挖掘,因此,将为今后两岸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6.
开展民族民间体育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开展民族民间体育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设置主要以武术教学内容为主,所开展的民族体育课与武术课的教学内容相重合;民族民间体育课的内容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地域的特色设置,选取以毽球、舞龙舞狮以及腰鼓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