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尚没有成为国有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驱动;私营企业研发活动发展较快,研发效率较高,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制;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市场化导向强、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当代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猛烈冲击着社会、经济、军事、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等各个领域,影响着国家的盛衰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在全球变革的大势下,企业技术创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各国加强科技政策调整,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是社会研发经费的主要投入者;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重点转向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多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合作创新成为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国家目标下政府科技研发组织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创新型国家政府科技研发组织体系的共性变革趋势为基础,通过时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揭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科技研发组织体系中仍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下,我国的政府科技研发组织体系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和完善,包括:以创新体系的要求再造公共科研组织体系,多举措做强企业技术研发支撑组织,以及以组织和制度创新引领跨部门跨组织合作,推动合作研发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我国全面启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来,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起点低、历史短,在许多方面仍有不足,自主创新的紧迫性要求尽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通过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建设的目的,就是把企业主导的研发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将国家意志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帮助我国企业实现赶超国际一流研发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制度观IBV理论,采用2006—2013年6 854家沪深A股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OLS模型回归的结果显示:国家创新体系与下一期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资本密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而且资本密度会显著调节国家创新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的作用与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家统计局与科技部公布的数据,对于高校与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资源、产出及效率进行比较,讨论了两者研发活动的侧重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等问题,建议在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高校和研发机构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准确定位,政府应加大对R&D、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研发能力持续增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国家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创新主体也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基于国家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企业创新主体的内涵,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创新现状,发现我国企业在创新中发挥的主体作用还不充分,企业尚未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组织实施和价值实现的主体,未来应从加快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在创新决策体系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创新意愿和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组织实施多主体协同创新和完善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提升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8.
民营大企业研发体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大企业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大企业要实现长期创新发展,离不开企业自己的研发力量,因此,建设研发体系是民营大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从科技部等三部委评出的202家创新型企业中选出规模超过100亿元的8家民营企业作为典型企业,总结出科层集中式、中央主导式和网络开放式三类企业研发体系模式,并分析各个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发创新体系是企业的战略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研发创新体系具有知识型员工众多、知识密集度高的突出特点,知识管理是研发创新管理的关键要素和重要路径。本文描述了企业研发创新体系知识管理平台的业务需求、建设目标、技术路线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创研活跃指数是反映企业创新水平、研发活跃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有利于衡量和评价企业创新研发水平及进步情况.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本文构建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创研活跃指数指标评价体系,测算企业创研活跃指数,评价辽宁高新技术企业创研活跃程度,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重大工程与国家创新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重大工程,是国家为回应重大挑战而行使最高权力,动员全社会资源组织实施的战略性工程。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可能带来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效益,对国家的发展道路、对国际关系格局都可能带来深刻影响。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必须解决好立项决策的科学性,组织实施的有效性,积极推进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正确的战略决心,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合理的体制和政策,是国家重大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国国家情报的斗争性、战略性与人民性,以及中国国家情报的战略与战术,阐述了中国国家安全的总体性与人民性。从国家冲突的周期波动规律推导出国家情报、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周期性战略互动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三者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互动关系,并主张中国采用国家主义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国家竞争情报体系建设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家竞争情报体系的内容和含义的分析和主要发达国家的竞争情报体系建设概况的介绍,讨论了建设我国竞争情报体系的意义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15.
CAE技术在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技术。CAE软件系统可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高端软件历来被国外禁运。计算机模拟将给21世纪工程和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变革。为保证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竞争能力和维护国家安全,本文探索了建立自主CAE产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是人类活动所生产的一种特殊的“产品”。这种“产品”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何有效地共享和利用人类知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拟从知识共享、知识在开发高技术产品中的作用、数字化图书馆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阐述国家知识基础设施 (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 ,NKI)的意义 ,并扼要介绍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家R&D计划在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创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本文以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出发.指出由于存在着系统失效,创新绩效会低下,因此政府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干预,不仅基于市场失效,而且要考虑到系统失效。以这种角度看,国家R&D计划对于修复系统失效,建设创新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说明了国际上两个重要的R&D计划在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中国高技术R&D(863)计划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本文建议,为了更好地发挥863计划在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应该加强相应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19.
While building a na- tional innovation sys- te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China should not blindly follow developed countries or simply negate its successful prac- tice over the past five decad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 development and its hard-earned S&T infrastructure and systems, much less forget the basic fact that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will remain in this stage for a long time to come, urges CAS Pres ident LU Yongxiang, who is also v…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十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简述了“十一五”期间基础研究的总体部署和发展的重点以及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