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确定词语言语意义的类别是为了提供分析和理解的范式样本。从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可以把词语言语意义分为以语言词义为基础的词语言语意义和由语境规定的词语言语意义两大类,它们共包括概念义、感情意义、语体色彩、搭配意义、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形象色彩义、语境具体义、语境转义、语境降用义、语境同义和修辞义 12个小类。这 12个小类还可以从功能上概括为功能性言语词义、替换性言语词义、描绘性言语词义三类。言语词义的功能不同,则对它们的解释方法也不同。言语词义上述两方面的分类剖析共同完成了一个对它们识别、理解和概括,阐释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理解原文离不开对原文词语的理解。词的理解,词义的确定是理解原文内容和风格的基础。本文对词语词义的确定进行了探讨。认为词语使用的情境,语言使用者的态度,情感,逻辑知识,语体色彩对词义的确定很有帮助。翻译过程中,译文表达要重视对原语词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词义中一组最根本的特征。从词的理性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以及词义的来源、交际过程等方面探讨词义的客观性,从语言共同体成员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的差异、说写者个人对客观对象的特异反映、听读者个人对词语的不同理解以及人们对虚幻事物超越现实的反映等方面探讨词义的主观性,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词义的性质,进一步弄清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的关系,迅速准确地理解语义  相似文献   

4.
正词语学习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词语的理解是理解句、段、篇的基础。正确地理解词义,准确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恰当地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基础,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一种能力。小学阶段是在阅读中不断认识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关键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运用中,词义的形象色彩对增强词义的明晰性,构筑丰富的同义关系,强化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产生形象色彩的词语类型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研究汉语词汇的形象意义对我们正确运用汉语的词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加强对词语形象色彩的认识和研究,并进一步认识词汇的形象色彩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指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文中"是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含义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意的词义理解,二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理解。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临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考点透视   中考对词语的考查重在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不单纯考知识.就考查范围而言,包括词语的分类、内部结构、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但以词义为重点.一个词语单独看,它可能有多种含义,一旦进入语言环境,它就只有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8.
语境能确定或限定话语中词语各种各样的意义,制约着词义的理解,对词义具有调适作用:使词义单一化,使词义具体化,使词义延伸,赋予词语临时意义,赋予词语修辞意义。词语的这种受语境调适产生的言语义称作语境义,它在话语中常表现为表层语境义和深层语境义两个层次:表层语境义是理性意义项目在语境中的再现,体现着语境对词义项目的选择性;深层语境义往往是在词语原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语境的作用而生成了一个新的概念,词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观性很强。两者皆与语境信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辨析语境中词语的恰当意义,感受词语的情感色彩,是学生深度感悟句段篇章的基础渠道。采取有效方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于情趣与智趣中丰厚词语理解,使词语教学更加感性、形象,夯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基石,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关注。一、借助形象手段,让词语理解生动起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更容易让他们领会词义。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中"气势汹汹""不由分说"等重点词语,在  相似文献   

10.
<正>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大厦的基石。离开了词语的教学,是无法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的。抓住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语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的课堂实践对词语的教学还存在以词语解词语的现象。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义呢?一、追本溯源——让词义理解更实在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现在,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对词义往往是讲解给学生听,或者让学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语言中数字的语义模糊性表达以及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无处不在。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量,按分量而不是数量译词。模糊数字的翻译不能拘泥于数字本身的数值,而必须依托具体语境,悉心推敲原文的修辞特色,着重从文采上考虑,精心选择适当词语译出意境。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常发生语义重叠现象,即词汇对应关系。但是,由于英、汉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同一动物词汇产生不同的联想,同一动物词汇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意义相反。因此,英、汉语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的异同,以便正确传译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误译是对直译和意译的曲解.误译包括死译和胡译.死译不是直译.胡译也不是意译.汉译英中以死译的情况居多,而死译的结果造成翻译不足或翻译过头的错误.避免误译可以采用直译法、调整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4.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对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析具有重要意义。两种翻译方法存在异同,对比《红楼梦》中“元眷省亲”一段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两种译文,杨译大致体现语义翻译而霍译则基本遵循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科技英语汉译时的词义选择、词的增减、词的重译、转换和句子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实质就是语际间的意义的对应转换。词义功能对应是在分析、理解语义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及相应的文化背景,选择最贴近原文的对应译文。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差异对翻译具有重大影响。现代语义学认为,英语词具有三种属于不同范畴的意义:一是词汇意义,二是语法意义,三是社会文化意义。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语境中的文化因素诸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及文学艺术等在翻译中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词义在不断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扩大、缩小、转移等情况。"老乡"的词义发展演变至今,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层级性,其词义范围随说话者所处行政地域、籍贯的不同而扩大和缩小;词义伸缩性使其语用交际功能也随语言环境的改变也发生变化。其功能的变性主要体现在词义无限扩展时,为改善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缩短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以使交际目的得以及时实现。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词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词的多义性,抽象与具体及构词法三方面进行比较,并举例说明遇到各种情况的译法。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asked whether accuracy feedback on a meaning generation task would lead to improved contextual word learning (CWL). Active generation can facilitate learning by increasing task engagement and memory retrieval, which strengthens new word representations. However, forced generation results in increased errors, which can be detrimental for learning if they are not corrected.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immediate feedback on response accuracy would ameliorate this risk.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an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which presents target words in multiple contexts and prompts users to generate a target word meaning after each context. One group of participants (feedback group) received immediate feedback based on Markov Estimation of Semantic Association (MESA), which estimat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earner response and the target word meaning.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feedback. Results from conventional (pre/post-test) measures showed greater gains in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for the feedback group. Moreover, when contextual support was decreased mid-way through the training (from trial 3 to trial 4), MESA measures showed a corresponding drop in accuracy, but only for the No-Feedback group.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ccuracy feedback can improve outcomes in CWL, particularly when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errors. This strengthens the case for meaning generation as a tool to build high-quality lexical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