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口译工作虽早已存在,但人们对口译工作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一些大学已发现口译工作的发展潜力,开设了口译课程,但其教学目的仍是流利、准确翻译。随着语言在社会中作用度提高,口译也越来越被重视,在此对于口译的教学原则与方法与大家交流指导。  相似文献   

2.
市场对口译人才需求的层次化要求口译人才的培养多元化。应用型口译人才适合担任一般性口译工作,口译工作要求与专业型口译人才相比较低,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育符合口译市场需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英语口译人才。我国传统口译教学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本科阶段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因此英语口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胡斌 《考试周刊》2013,(23):83-84
口译笔记,是帮助译员回忆讲话者的原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口译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口译笔记中常见的问题、口译笔记的原则及技巧等方面分析口译笔记的特性,强调口译笔记的重要性,旨在让口译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口译笔记辅助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4.
谢璐 《考试周刊》2012,(88):22-23
二战以后.口译成为国际上重要会议的沟通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口译工作,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口译的作用更加让人不能忽视了.但就口译本身而言.其临场性、快速性常常给口译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从口译的特点和标准要求出发,说明口译工作的困难,旨在更清楚地认识到口译本身,对口译实践工作者有引导作用。本文分别从两个主要方面对口译的困难进行了研究.一是口译的特点;二是口译的标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口译的一个基本介绍;第二部分介绍了口译的特点,还比较了其与笔译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了口译的标准,也对其比较了笔译.而在这两部分里面,口译的困难显而易见:最后一个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根据之前的论述.对口译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要柬  相似文献   

5.
口译工作是一项脑力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我们的口译人员要拥有英汉双语的听力、理解、表达能力,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百科知识,尤其是在口译现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通过加强对口译人员的注意力分配的训练,口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口译中理解发言者的发言内容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方法,从而提高口译人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从口译工作的特点、口译教学的特点、口译教材的选编原则以及课上实战演练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专业口译教学的方法,旨在使学生掌握口译的理论和技能,促进专业口译课程的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国学口译教学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蕴含的传统文化、俗语谚语、诗词歌赋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口译教学工作的进行,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国学口译教学工作因素前提下,充分说明国学口译教学工作应如何开展及如何顺应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8.
商务俄语在中俄贸易实际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其独有的语言、文体特点。本文从商务俄语、口译、商务俄语口译三个角度分析了商务俄语口译工作中翻译技巧及其能力的培养。围绕口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翻译工作尤其是口译工作因而备受关注。作为翻译的子学科之一,口译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本文从口译特点、技巧及理论框架三方面探讨了口译的理论研究,以期促进我国口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口译的定义出发对口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根据心理学家对人类记忆的研究,解析口译工作中译员记忆的工作原理。进而通过对口译过程中工作记忆模式和原理的分析,确定口译工作中可能影响译员工作记忆能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并得出了口译教学中几种有效的记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a small-scale pilot study on the expectations on interpretation quality from employers. It i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in which eight criteria of quality and two open-ended questions are listed.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rate the eight criteri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ifferent employer groups share similar expectations on high-quality interpretation, but the value they attach to each criterion varies according to their affiliations. Employers sometimes mix interpretation quality with their personal tastes and feelings.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专业英语口译技能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质和量的标准 ,专业口译人员各方面素质过硬是保证口译质量取向规范和定位的前提条件。有质有量的口译理念才是专业英语口译必胜的预知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传统的、狭义的理解,现代意义的"素质"概念已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素质的这些新特点决定了在政治与公共行政的领域中,素质与作风之间是统一的,两者是内化与外显的辩证关系.因此,培养良好的行政作风必须从内化与提高官员素质着手,而新时期培养官员素质可以从内化和提高"德性素质"与"才能素质"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素质拓展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不乏优秀的语言学习者,良好的语言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使得对其开设口译素质拓展教育是可行的。非英语专业口译素质拓展课应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穿插不同领域的口译话题,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的口译技能的同时拓宽知识面,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课是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有益尝试,也为我国培养社会亟须的口译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体育比赛实况解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电视体育比赛实况解说理论性探讨较为鲜见,本从体育实况解说员的基本素质、解说内容、解说方式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探讨,由此说明一个好的体育实况解说员应该具备高质量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的内在质量主要是指文本质量,影响文本质量的因素有内容选择、结构组织和印刷制作。通过分析教科书内容选择的主体、客体、标准和价值,阐释内容组织的指标和方式,描述教科书印刷制作的质量标准,思考我国教科书内在质量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业界对教科书内在质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就新形势下的新的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及在其引导下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性和具体措施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新的教育质量观应建立在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上,建立在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个体要求上;未来高校当以高效求生存,以优质求发展,以特色求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完善了前人的评估方法,提出了计算口译忠实度的公式。利用评估公式,计算出同一篇汉英交传语料、不同口译学员译文的口译忠实度。研究结果表明了忠实度公式的可行性。而通过对比口译总体印象分和评估公式计算的口译忠实度百分比,也证明了这一公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在各个领域与国外关系的加深,对于高级口译人员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但是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仅仅依靠口译一门课是解决不了的,因此,应该通过其他的课程教学来提高和改善口译课的教学.本文通过详细阐发口译的重要性,提出口译教学和实践的难点,在对其他几门外语课的角色和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各科英语教学以服务口译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commonly rely on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OTP) by school principals. However, the value of OTP as evidence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depends on its psychometric quality. In this study, we address a key aspect of the psychometric quality of principals’ OTP ratings. Specifically, we investigate the degree to which rating scale categories have a consistent interpretation across teaching episodes and practice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1,324 principals’ use of the rating scale categories functioned as intended overall. However, we also found that the midpoint category is underutilized and that rating categories do not always reflect similar level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cross teaching episodes and practices. When such discrepancies occur, we cannot assume principals’ ratings reflect a consistent lev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within and across classrooms. This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validity evidence that can inform the interpretation of OTP ratings and point to areas for improvement in both the rubrics and in principals’ training for classroom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