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不少学者认为,张问陶论诗写诗与袁枚相似甚至相同,所以是袁枚的传人。但两人交往的诗文表明,袁枚只是赞扬张氏大才,记录、奖掖的也不是张氏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张氏很少论及并肯定袁枚的诗歌、诗论,而坚决否定着意学袁的主张,还严厉批评后期性灵派。张氏诗歌、诗论渊源是多方面的,前后变化的。他主要受巴蜀先贤李白、杜甫、苏轼、张佳胤等人的影响,而受袁枚的影响较小。故张问陶绝非袁枚及性灵派传人,而是乾嘉时期独立特行的诗豪。  相似文献   

2.
苏虹 《天中学刊》2005,20(6):54-55
“性灵诗派”重要诗人张问陶《船山诗草》中所提出的诗论主张与性灵诗派的代表袁枚有诸多不同之处:不仅重性情之真,亦重性情之美善;不仅重诗中有我,更重诗歌反映社会现实;重视人品与诗品。这些诗论是对袁枚诗论的补救与发展。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生平经历、地域文化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张船山与袁枚的诗论和创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认为张船山虽然深得袁枚性灵说的神髓,但更多的是能跳出袁枚狭窄的圈子,注重诗歌的社会现实性,对性灵说进行了补偏和匡正,因而其创作实绩也在袁枚之上。就其影响而言,张船山诗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征服了当时诗坛,影响了整个晚清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4.
袁枚与赵翼交游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与赵翼相知相交40余年, 始于乾隆十九年,终于嘉庆二年袁枚去世。其交游的基础是共倡性灵说诗论,分别成为性灵派的主将与副将,但两人思想观念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张船山与袁枚的诗论和创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认为张船山虽然深得袁枚性灵说的神髓,但更多的是能跳出袁枚狭窄的圈子,注重诗歌的社会现实性,对性灵说进行了补偏和匡正,固而其创怍实绩也在袁枚之上,就其影响而言,张船山的诗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征服了当时诗坛,而且影响了整个晚清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袁枚对于“情”的认识明显比前人更深刻,在重“情”方面也大大超过了他们。不过,在这一点上,学者们仍然注意不够。他们往往只是从“性灵”的角度来论述他的诗学理论,使他的诗论中“情”的意义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局限在传统范围之内,而忽略了其中创新的内涵。其实,袁枚诗论中的“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表现为:以“情”代“志”;以“情”求“性”。袁枚的这种理论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张船山与袁枚的诗论和创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认为张船山虽然深得袁枚性灵说的神髓,但更多的是能跳出袁枚狭窄的圈子,注重诗歌的社会现实性,对性灵说进行了补偏和匡正,固而其创作实绩也在袁枚之上,就其影响而言,张船山的诗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征服了当时诗坛,而且影响了整个晚清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9.
性灵派为乾嘉诗坛影响较为广泛而深远的一大诗派,其后期主要代表有孙原湘、王昙、舒位、张问陶等。比较之下,孙原湘就诗论而言,虽无正式的论诗形式,内在精神却比张、舒等与性灵派主将袁枚更接近,更具性灵派风尚;就创作而言,也许内容、境界上或有不及舒、张者,而表现手法上却往往能以巧思、神韵胜人一筹,更能体现性灵二字;就与袁枚的交往而言,相对于其他三人也更为亲近,因此,堪称性灵派的殿军。  相似文献   

10.
诗论诗,滥觞于杜甫《戏为六绝句》。宋以后不下数十家,大抵可分为二大流派。南宋戴复古到清代赵翼、张问陶、丘逢甲的诗论,属于阐说理论;从金代元好问到清代袁枚、陈衍,属于品评作家作品。后者往往扩大范围到摘赏佳句,点缀琐闻。惜哉!今日诗坛鲜见矣。张怀瑾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乃闻一多先生之高足,以十年心血撰成《钟嵘诗品评注》。大著虽已问世,但未有诗论,又以耄耋之年赋诗六十三首,兼取二大流派之长,以补阙如,惠赐本刊。今本栏目特以刊出,聊慰先生之隆情厚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李渔与袁枚都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两者的饮食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相似性表现在:都重视饮食的清洁卫生、强调文明饮食、强调“自取自食”、反对铺张浪费;相异之处表现为:李渔更祟尚自然,袁枚则提出饮食要保持自身特色,反对落入俗套,总体而言,袁枚比李渔更讲究饮食,其饮食观也比李渔的更系统和完善。研究两人的饮食观有利于发展现代社会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一、初识经典 1.作品概说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一部诗论作品,用随笔的形式,大量采录当时诗人的诗作,分条排列,逐一评点,所以也兼有诗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正"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是乾隆年间诗坛的旗手和主将袁枚《遣兴》诗中的一首。该诗以诗论诗,给后来学诗者以启迪。诗中的"夕阳芳草"即为"寻常物","解用"是懂得采用的意思。在袁枚看来,只要"肯寻",又有"灵犀一点",  相似文献   

14.
袁枚(1716-1798)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主盟乾嘉诗坛,为性灵诗派主将,其倡导的性灵说诗论为清代诗坛带来清新之风,其创作的散文与笔记小说于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思想上他以孔孟与庄子为基础,承袭晚明启蒙思想之遗风,尊孔而疑孔,入俗而超俗,旧习未尽却思想解放,是封建盛世向近代  相似文献   

15.
曾为清代诗坛宗仰达五十年之久的袁枚,固然以其诗作及诗论著称于世,然尤其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是个善于教人作诗的有心人。请看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 霞裳(袁枚门生——笔者注)初见余时,呈诗十余首。余不忍拂其意,尽粘壁上。渠(指霞裳)亦色喜。遂同游天台,一路唱和,恰无一言及其前所呈诗也。往反两月,霞裳归家,急奔园中,取壁上诗,撕毁摧  相似文献   

16.
姜夔是南宋时期名词人、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深刻独到,不同流俗。在诗的本体论方面,他不苟同当时盛行的江西诗论和理学诗论,倡导“诗缘情而绮靡”;在主体论方面,他众外在的技法到内在涵养、天赋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在创作方面,他不仅总结出一套颇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法、技巧、而且特别强调“妙悟”与“兴会”;在风格论方面,他标举“风雅”,但更推崇“自然高妙”。  相似文献   

17.
袁枚的《随园诗话》中多有对其诗歌用典观念的论述,主要包括用典非以多为贵,应避用僻典,应对典故加以适当调度和锤炼,以及用典不可太泥等几方面。这些观念和袁枚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正相符合,而且也是针对当时诗坛上翁方纲的"以考据为诗"和浙派诗人的好用典故等风气而发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乾嘉诗坛盟主的袁枚,在其诗论中将"趣"与"性灵"相结合,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着这一诗趣理论,其山水诗融诗情、个性、才情为一体,呈现出生趣、谐趣、奇趣等审美特征,具有非凡的感染力,为清代诗坛作出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表现出鲜明的推尊诗教、尊唐黜宋的诗论立场,袁枚对此提出非议.袁枚认为诗歌应当表现出诗人真实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应该力求创新,反对刻意用诗教来约束性情和用时代来区分高下.沈袁二人的诗学追求"求雅"与"求真"、"尊体"与"求新"的不同正是格调、性灵两派论诗宗旨的根本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20.
袁枚(1716-1798)是清乾嘉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主盟乾嘉诗坛,为性灵诗派主将,其倡导的性灵说诗论为清代诗坛带来清新之风,其创作的散文与笔记小说于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思想上他以孔孟与庄子为基础。承袭晚明启蒙思想之遗风,尊孔而疑孔,人俗而超俗,旧习未尽却思想解放,是封建盛世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杰出的思想学术批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