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俄罗斯恐怖事件频发,民族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自古就存在大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苏联成立后苏俄各届政府又奉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冷战后国际上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鉴于此,要缓解俄罗斯的民族矛盾,就要坚持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制定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对于某些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分裂活动,要坚定不移地打击,并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吸纳西方伦理道德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提出的“救国之仁”、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人类谋幸福”和“替众人服务”的“博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吸纳西方伦理道德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提出的"救国之仁"、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人类谋幸福"和"替众人服务"的"博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思想理论,其内涵有一个丰富完善的过程和从功利到理性的飞跃,开放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特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终极追求。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而之所以能兼纳两种不同,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和个人特有的经历有关。在推翻皇权专制的过程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今后处理国内各民族的关系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恢复民族精神"的强调,加速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添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向近代民族发展和进步。其"反帝"主张的明确提出,弥补了早期民族主义的缺陷,推动了中华民族反压迫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对民族形成和区分的自然力理论,奠定了其民族主义观的基础。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有着对朱元璋民族主义观的承继,又因国情的变化而有所扬弃。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有着动态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着其作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根据时局灵活应变,将革命的阶段性、策略性结合起来的韬略。  相似文献   

6.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必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盟三个原则时,他的民族主义才具有国际主必倾向。以国际主义倾向的三个原则为尺度,孙中山民族  相似文献   

7.
“五族共和”思想是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初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作为当时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孙中山主张的“五族共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同时在我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思想,对于我国民族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检讨格尔兹的民族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 ,讨论了我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虽有自强求富 ,但陷于文化民族主义的冲突之中。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没能认识到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区别 ,导致了辛亥革命后这一话语的崩溃 ,“新三民主义”则解决了这一问题。陈独秀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利益受到侵犯 ,提出中华民族存亡和富强的诉求 ,整合了各民族的力量。当前我国仍遇到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 ,我们应结合自身历史和西方经验教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套具有整合力的民族主义话语 ,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带来前所未有的解放,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作为辛亥革命旗帜的孙中山先生,他一生献身于民族振兴、国家统一大业的高尚情怀和伟大品格,今天在海内外华人中仍然有着极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有时代性的,其理论内函在他探索救亡的道路上经历了几次发展演变.由最初具有种族性质的排满民族主义到五族共和的统一民族主义,再到以反帝反侵略的国家民族主义。这一过程反映了孙中山思想的不断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民族在不同时代境遇下发展的不同诉求。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孙中山及其居于核心地位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他的三民主义,之所以“适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关键在于他的民族主义发展到带有国际主义倾向.我们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孙中山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孙中山民族主义中的国际主义倾向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呢? 笔者认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产生之际,即是他的国际主义倾向形成之时.列宁主义认为:只有当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民族主义中具有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革命宣传和组织过程中,孙中山依次提出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革命纲领,首先提出的是民族主义革命主张,民权主义只是被看作民族主义的结果和延伸,民生主义也没有找到与民族、民权主义对接的现实途径,革命的起点还是民族主义,得到广泛响应也只有民族主义"反满"这一口号。辛亥革命正是在"反满"旗帜下迅速取得成功的,由于袁世凯是汉族,孙中山被迫作出让位于袁世凯的选择,过早地结束了民族革命,导致政治革命失去了依托也随之被终结。  相似文献   

13.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之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传入和影响。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是西方各国在从前近代的王朝国家走向近代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建立民族国家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或主要内容。受其影响,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也是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追求目标。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则有着不同的主张,前者主张排满,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而后者主张合满,建立一个包括满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此双方展开过激烈论战。其结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选择。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4.
不少论者认为,孙中山以反清为中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就已初步形成。本文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孙中山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1895年。一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衡量标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其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史学界似乎并没有引起注意。本文认为,在讨论孙中山民族主义形成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讨论资  相似文献   

15.
不少论者认为,孙中山以反清为中心内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在1894年中日甲午成争之前就已初步形成。本文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孙中山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1895年。一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衡量标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范畴。其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史学界似乎并没有引起注意。本文认为,在讨论孙中山民族主义形成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讨论资  相似文献   

16.
想象的共同体--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民族国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想象和话语形态,孙中山则成为这种“想象”的努力实践者。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民族主义”思想日渐明晰,并最终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并现实地调整了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的现代性追求奠定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封建主义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化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把反映民族情感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反对民族压迫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而逐步成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主义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和。在今天,民族主义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如何正确评价民族主义,如何处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利益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坚持理性的民族主义,从政治民族主义逐渐转向经济民族主义,充分利用世界明发展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作法。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 9月新疆三区民族军向国民党发动大规模进攻。张治中奉命调查解决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少数民族革命暴动问题 ,他遵循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民族主义原则 ,和平解决了新疆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邵元冲作为国民党元老,继承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精华,主张振奋民族精神,修养个人人格.强调民族文学与民族读物在培养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邵元冲积极推动并参与黄帝祭祀,以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精神,影响深远,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当代中国之民族文化复兴背景下,重新思考毛泽东思想之民族文化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民族主义”概念的使用,是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的,强调中华民族民族整体的独立以及这种独立基础上对世界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毛泽东用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思想代替了民族主义话语。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大众的”和“科学的”价值取向。此种论述,辩证继承了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矛头直指民族文化内部的阶级分野,而以人的普遍解放为文化建设的旨归。这种以大众之解放为理想的民族文化观,与当今强调民族文化身份的文化民族主义有着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