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职务作品 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相似文献   

2.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五大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创作的作品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被新增为特殊职务作品,媒体享有作品的著作权,作者与单位间的利益分配转向“厚单位主义”,这一重大修改显现出过度扩张特殊职务作品客体范围、背离意思自治的基础导向、阻碍《著作权法》的激励机能等弊端。我国同时移植“视为作者规则”和职务作品规则,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构成要件交叉导致二者边界难以界分。应从一般职务作品的定位、增加意思自治规则、优化媒体创作者的奖励机制、明晰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关系的角度完善媒体职务作品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学位论文的权利主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权利主体是依法对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或单位。学位论文的产生方式决定其权利主体的最终归属,除了普通主体外,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可以成为权利主体;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作者作为权利主体,而优先使用权归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相似文献   

5.
版权,也称著作权。按照民法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即版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权,二是财产权,也可以称为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物质权利,作者的人身权利又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受尊重权、修改权、收回权、起诉权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财产权是指作者依法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  相似文献   

6.
在著作权领域,因权利的归属原则自相矛盾,引发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的著作权纠纷,廓清著作权权利归属原则,便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以德法为代表的“作者权体系”,一直奉行“创作人为作者原则”,不承认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体现了人格价值观;而以英美为代表的“版权体系”,例外规定了“视为作者原则”,承认雇佣作品,体现了商业价值观;而我国的著作权立法,其价值取向不明,权利归属原则自相矛盾;我国应该取法“作者权体系”,严格确立“创作人为作者原则”,取消有关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的规定,同时创制“雇佣作品法定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7.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1)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 )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2 )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第3条…  相似文献   

8.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3 )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条界…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我们经常会看见一家设计公司或建筑公司委托他人创作美术作品或实用艺术品,最后由设计公司或建筑公司完全享有包括署名权、修改权等精神权利在内的著作权。对于这种情形,我们已屡见不鲜,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意思自治,有什么可谴责的?!而且,现行《著作权法》第十七条关于委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教材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根据《著作权法》关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具体分析了高等学校教材作品著作权的一般归属以及合作作品、职务作品、汇编作品和委托作品等的特定归属。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作权法》对于职务作品权利的归属做出的规定十分详细,但是在实践运用过程中会使人们产生许多疑问。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对职务作品做出明确的界定,然后从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格权两方面,加强对作者的保护;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职务作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尽快改变现有的职务作品权利归属制度的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职务作品是指著作人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组织领导下,为完成单位分配的工作任务而创作的作品。业余作品指著作人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所创作的超出本职工作范围的作品。要保护著作权,就要正确而严肃地处理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3.
叶志宏 《当代电大》2003,(10):67-69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1)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 )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 (2 )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4.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 ( 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著作权法早于1991年6月1日起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对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作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对于完善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发展对外科学文化交流,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就是版权,是广大作者对其创作的文艺作品、科技作品依法享有的出版或作别种处置的专有权利。版权意识,作为广大作者意识集合体的一个方面,必将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者的发表权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作者享有一项重要的权利,是作者行使其他一些权利的前提。作者的作品在期刊上发表出来,是行使发表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期刊编辑流程中,第一道程序就是审查作者的作品能否发表。编辑除要看作品的学术性,还要审查作品的合法性: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剽窃行为,是否"一稿多投",是否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17.
胡子阳 《学子》2014,(4):47-47
正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著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为了保障作者因创作作品获得正  相似文献   

18.
我的儿子6岁,从小在一个美术中心学习画画,多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儿子所在的美术中心准备把他的绘画作品送到一家出版社,计划出版《儿童优秀美术作品选》。我得知该中心可以得到一笔稿酬,请问我儿子能否得到这笔稿酬?我儿子还有哪些权利?(江西江一黎)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就是该作品的作者,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你儿子虽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年龄大小只影响人的行为能力而不能影响人的权利能力。因此,你儿子仍然享有《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具体包括: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  相似文献   

19.
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络著作权的本质 所谓网络著作权,又称版权,作者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含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的权利.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而知识产权是与物权、债权、人身权相并列的四大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20.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制度在中国现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视听表演者权在影视演出合同蜕变为署名权和劳务报酬请求权.在表演者权侵权判决书中一部分体现为对录像制品的表演者权,一部分体现为对影视作品的署名权和劳务报酬请求权.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取消了录像制品,规定了对视听作品的后续使用获酬权,取消了“约定”规定,但非主要表演者权利的剥夺,似有不公平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