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课外培训和各类竞赛活动发展迅猛,这是符合国内外科技基础教育发展潮流的。然而,围绕"竞赛"衍生出的种种优异成绩却并不能代表智能机器人教育在青少年中的发展程度。急功近利的"竞赛"教育并非机器人教育的精髓所在,少数学生的突出表现也不能代表学生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教育不能只看重分数而忽视学生身体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而缺乏与社会的联结。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借助恰当的游戏,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力、人际关系、领导力、表达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不能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更不能强调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订单式教育"。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片面化、功利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所谓"有所为、才有所位",高职教育应是帮助学生从"社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首席执行者",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年纪不大,涉世不深,却有着自己的"小脑筋"。学生这种"似懂非懂"的思维状态,要求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灌输式"教育,而是要讲究教育的艺术,让学生"口服"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学生好",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的行为表现,更是当下社会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职业要求。一、"为了学生好",要求现代的校长、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考,有自我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应有不断追求现代教育的愿望与素养。首先,学校教育要融入社会,当下教师发展与学生幸福成长是学校教育的本质需求。为了学生好,不能将教育落到追逐教育名利上,即不能将"为了学生好"作为追求个人及学校名利发展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师生冲突研究因其典型性与复杂性而备受关注。对师生冲突的研究不能仅仅从教育"技术"层面加以解释,制度化教育对学生的"规训"与学生内在的"发展"的矛盾是冲突发生的潜在因素,教育的民主化与人性化是校园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造就未来。当前教育正面临拐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人"。就教育内部来说,"人"在哪里?第一是学生,第二是教师,第三是管理者。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中的核心人物——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教育,要让今天的学生能够在未来世界生活得更美好。但这种"学生中心论"不能被绝对化。这些年的教育问题,很大的成分,在于"学生为本"的绝对化,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张小娟 《上海教育》2012,(Z1):38-39
"一个都不能少""一样也不能放"是平南小学"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核心理念。"爱满平南、一个都不能少"就是"面向全体"的关爱与教育;"一样也不能放"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种经历、多种体验、多种习得的平台,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自2003年10月提出后,"一个都不能少""一样也不能放"的理念始终作为学校"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尽可能提供一种适合学生的课程教学服务,以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优质教育的需求。为此,在学校"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化大为小、化繁为简"的评价方式,不断地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健康主动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能教师再"各显神通",学生却"按兵不动"。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既不能忽视技能的培养,也不能忽视人的发展教育,应该把握职业性和发展性,为人的"生存、发展、幸福"服务,既要考虑学生的近期就业,也要兼顾学生的远期发展,更要让学生具备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理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育最好的调节剂.教师年长于学生,不论阅历、知识,还是涵养都胜于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说太多的"不"、"不能"、"不许"之类的字句来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是广阔的,充满灿烂阳光的.班主任要拥有一颗爱心来接纳他们的一切,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传统意义上的第一课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于是,将课堂进一步延伸到第二、第三和第四课堂,并提出高职学生"四课堂"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全面加强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黄文龙 《教书育人》2011,(35):42-43
中小学校长都知道,教育的发展、质量的提升,其决定性力量在于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引导,而教师发展需要校长引导,因为校长是"师者之师"。教师不能把引导学生的责任推给社会或推给旁人,校长也不能把引导教师的责任推给他人或推给别的单位,而是应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学校教育涉及多方多面,其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体育教育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被全面调动,学生并不是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不高,长期如此,学生的动脑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对体育教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逐渐降低。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既要重视当下,又要关注未来。已结束"心理断乳期"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里,需要完成身心发展、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教育任务。这是时代发展、社会要求、教育选拔的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应共同合作让学生充分认识"未来的我",学会做自己未来发展的设计师。一、现象与困惑随着社会、家庭对教育关注度的提升,"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热炒,高考志愿  相似文献   

16.
":应试教育"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才干、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的人才培养。如今,随着我国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与以前大大不同",应试教育"早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提倡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卢梭的《爱弥儿》以哲理小说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自然教育"的思想。他强调要"把孩子看作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欲念,并指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和"不能把人固有的自由本性赶出了教育"。而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和教育实践无疑正是《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的回归和在当代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哲学家雅儿贝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么,数学教育中如何去"唤醒"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悟数学?其实,当下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就是主张能够在真实生活中发展学生运用技能并形成能力,教学内容不应过于模式化和结构化,不可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否则就不能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共鸣",进而不能达到有效开发思维的目的.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已有经验",进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有效 "唤醒"他们进行数学思考?下面就这一问题在教学设计上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  相似文献   

19.
<正>朱旭东在《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第2期中撰文指出:特殊时期的"停课不停学"催生出新的教育生态。与线下教育空间相比,线上教育空间的"不停学"要求教师承担的角色完全不一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不同,"不停学"不能降低学习质量,不能流于形式,还要促进学生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有必要提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根本要求,并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作为战略主题的构成,还进一步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们不能再把学校简化为文化学习的阵地,而应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建设一个民主、优秀的少先队干部组织将会成为德育工作成功进行的极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