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要让学生的习作丰满起来,老师的指导方式、学生的习作方式更要丰满起来。从七个方面来谈如何丰富学生的习作方式,让学生的习作能够贴近生活,能够有生活体验的表达,从鼓励自由日记开始到改革评价方式,都是为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习作能够真实自然,习作方式的丰满能带动习作内容和表达的丰满。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教师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学生生活,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基础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教育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头,即充分开放生活,让学生自由习作.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改要从"真"开始,要让习作评改的"真"主体回归,还学生的习作评改权;习作评改要基于学生的"真"生活,让学生真观察、真体验、真感受;习作评改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真"指导,让学生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淑昌 《考试周刊》2013,(50):48-48
让学生习作反映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情感,体现学生的童心、童趣,就是要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作文教学要"以学定教",让习作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生活的技能。  相似文献   

5.
刘宏 《考试周刊》2012,(36):41-41
挖掘古诗词中的习作点,不仅可以将古诗词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词深厚的内涵,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依托古诗词,将学习古诗词作为习作的"源头之一",让水"活"起来,"灵动"起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言语日趋丰盈,打开学生习作的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6.
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在习作中体会快乐,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生活,积累习作材料;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发表"学生"作品"。  相似文献   

7.
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习作要靠生活积累,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实践表明,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把生活当作源泉,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我们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学生习作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才会具有自然素朴的美感。本文主要谈的是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美感渗透的分析与研究,让学生的习作亮丽起来。  相似文献   

9.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习作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尽情张扬。生活是铸就学生习作个性的熔炉,生活化的习作是彰显学生个性的窗口。因此,习作就是让学生反映生活本色,要让学生亲近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见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习作个性激扬。  相似文献   

10.
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作文,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这是习作教学的无序造成的。对此,教师要顺序而为,注意横向思考,纵向联系,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通过观察向内看,让素材变得多彩;范文"组合拳",让形式变得多样;纵向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习作发表,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小学习作来说,描写人物是个重要方面。但是笔者在批改习作中却经常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人物往往没有特征,往往看谁都像;没有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乃至心理描写,等等。怎样让学生习作中的人物"活"起来?笔者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生习作中人物修改浅析其策略,以供参考。一、要彰显人物特征,凸显外貌特点对于人物外貌,也许与习作内  相似文献   

13.
正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很多学生愁眉苦脸,写作时抓耳挠腮。学生为何对习作不感兴趣,是他们天生讨厌这件事吗?当然不是。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拾习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一个有趣的题目,自由的表达空间,自主、合作的评改方式,就可以让习作有趣起来。一、让题目变得有趣类似于"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等等写人系列习作,还有"记一件有趣的事""记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记一件事的习作,写来写去总是这些题目,怎么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呢?如果换一个题目呢?我们给常规的习作题目做了适当的改变。例如,我们常常会遇见介绍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4.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15.
李金贵 《师道》2008,(7):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如何达到要求?首先,学生的习作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为主线,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其次,学生的习作要遵循学生的认知与习作逻辑,引导学生先观察后感受,先说后写。最后,要注意平时素材的积累,让学生习作时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愿写、乐写,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从习作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要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引导学生参与游戏,点燃快乐;带领学生走近生活,感受快乐;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创造快乐;引领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习作教学指导,能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定好目标,让学生快乐写作;奠定基础,让学生积累素材;发挥特长,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科学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习作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倡学生自主拟题,习作内容要由学生选择确定,习作指导就要注意层次性,要因人而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只有用自己的语言,才能表达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重视习作讲评,强化习作自信。一、师生协同,共同成为评讲的主体。二、因人施教,让讲评成为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但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导致学生思维受到束缚,习作教学徒劳无功。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习作指导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参与意识,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创新学生的习作表达,转变习作的评改方式,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真实需求,让习作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