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安平 《考试周刊》2012,(25):32-33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教学与生活有机融合,使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教师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应该善用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让教材成为生活的再现与延伸,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教材产生共鸣、与老师产生共鸣、与同学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许燕 《语文天地》2014,(12):19-20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又并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它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课文里的。在语文阅读课上,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明白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今天学哪一篇课文;但通过这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事实上都是未定的,教师在备课之前是不明确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可以称作"语文教学内容的未定性"。  相似文献   

3.
鲁雅静 《学语文》2013,(1):74-7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却历来都是"重灾区",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语文教育中亟待改变的现实。面对作文教学的不尽如人意,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重任。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是有章可循的,教师务必做到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4.
倪华玉 《辅导员》2010,(13):101-10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把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是新基础教育各科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师生进行教学的主阵地。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根据学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在此,笔者以散文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不敢补充必要的新知识,不敢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增加实践内容,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我认为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使用教材,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写作体验的缺失是语文教学费时低效之根本原因。只有促使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基于"教"的"写",丰富写作体验,才能实现基于"写"而"教",即将教师写作体验转化为"遵循三境融合之写作规律、理清上下文之逻辑关联、渗透语词锤炼之文学传统"等具体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增强情感力量;明晰写作本意,提升谋篇布局力;感受汉语魅力,形成鉴赏能力",并因此实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使之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刘丽梅 《广西教育》2014,(21):90-90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点明了"德"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优良品质的形成期和塑造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除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育人典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选好教学德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纵观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改变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状况,首先就要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使每堂语文课都成为有效教学。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把学生当作"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走进教材",而归根结底还是要"走出教材"。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十分重要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要不要教的问题。比如现在叫得最响的口号,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甚至具体规定"教师讲课不得超过5—10分钟",教师要做课堂的隐身者,要站在课堂的角落里。很显然,这几乎是要取消教师的教了。难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真的不该教了?所谓教学,本就包涵着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面。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学生学,而忽视教师教,则此种教学,实际上是自学而不是教学了,教师在教学中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文本的"浅阅读",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教师阅读能力欠佳、过多依赖教参和备课不够到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苦练"内功"和脱离教参、精益求精地备课。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等误区,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高苏 《现代语文》2009,(11):79-79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关注学生就成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自然也就由关注教师的"教"转而关注学生的"学",强调关注学情。关注学情,语文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用王荣生老师的话讲,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大规模的""长期的""集团性的"。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出现如此大的失误呢?我认为是我们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处理不到位,不明白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把语文教材当成唯一的范本,而忽视了对语言的品味,或者过度开发教材内容,把语文课上得五花八门,丢失了语文的"根",赶跑了语文的"魂"。教材内容包括一切有效的传递、体现课程内容和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等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方法化处理,以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动态的,是有个性的,是为师生服务的,它包含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  相似文献   

17.
许育东 《文教资料》2013,(1):20-21,29
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文章并非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有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意境。学生在阅读、学习这些作品时,逐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逐步认识真、善、美的东西,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并时刻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中,教师既要全面理解"三维目标",又要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尤其是利用好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网络资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三维目标"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20.
章寒梅 《考试周刊》2012,(21):40-41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理念上,无疑会限制甚至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