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排球     
G842.19浅析男子排球后排扣球技术=On the skill of sma-shing from back row in man volleyball[刊,中,I]/吴敏才(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体育部)//广西体育科技.-2003,24(3).-10-12图2参4(XH)排球//后排//扣球//技术//分析 通过查阅排球文献资料和总结训练实践,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分析了男子排球后排扣球技术变化因素,构成了最新后排进攻技术模型模式,为提高男子排球进攻组合效果,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参加2007-2008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北方赛区的12支男子队伍进行的41场比赛和8支女子队伍进行的26场比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后排进攻的技术统计分析,在运用效果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指出后排进攻是一支排球强队不可缺少的进攻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排球后排进攻及跳发球的防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7和1998年世界男子排球联赛和锦标赛后排进攻的电视直播统计,发现后排进攻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中后场区,并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一排进攻应用的防守阵型。  相似文献   

4.
在一九七七年的第四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中,后排进攻首次得到了有意识的运用,它以有异于近网扣球的速度、弧度和落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战效果。近年来,在现代排球运动进攻战术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后排进攻已成为“立体战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排球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的发展,后排进攻屡见不鲜,当今世界女排球强队都有进攻好手来完成后排进攻。国内少年排球比赛中也有人才能组织后排进攻,后排进攻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战术变化。  相似文献   

6.
后排进攻代表了90年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我国排球运动的特点,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后排进攻的现状,认为虽然世界列强都广泛地运用了后排进攻,但后排立体进攻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有挖掘的潜能。目前,中国排球界应认清形势,抓往契机,大力发展后排进攻。本文还大胆提出了后排进攻战术,应以非交叉前排掩护和交叉前排掩护为参照的分类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前排进攻发展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坐式排球进攻战术沿纵深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我国女子坐式排球国家队运动员的手臀高、对后排进攻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员的个体与整体情况以及后排进攻的传扣时间等四个角度的理论与实践论证得出:后排进攻战术完全可以作为我国女子坐式排球队主要进攻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拦后排扣球进攻的心理训练在排球技术上尚属空白,笔者通过调查,访问了不少体院的心理学专家和排球运动员,并根据自己多年带高校排球运动队的亲身体会,结合运动心理学的知识谈谈在拦后排扣球进攻中的心理训练问题.  相似文献   

9.
挖掘后排进攻的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排球界要挖掘后排进攻的潜能,应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完成前排后排进攻的有机结合,大胆移殖前排的快攻技术,建立一套高效的后排进攻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后排进攻落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后排进攻,是现代排球运动的主要进攻手段之一。从各方面的文献记载上都能看到欧美洲的男排如荷兰、美国、俄罗斯、巴西、古巴等世界一流的排球强队都将后排进攻列为现代排球进攻体系之中,并成为不可缺少的进攻手段,其杀伤力不低于前排的各项进攻战术。就亚洲各国的排球技术战术特点来看主要以快速多变,防守  相似文献   

11.
对新一届加强后排进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女排应重视后排进攻,确定一套自己的立体进攻体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后排进攻在世界女子排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及与90年代后攻技术的差异,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世界女子排球比赛中后排进攻的使用频率与效果、后排进攻位置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以及后排进攻运动员掌握跳发球技术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10名辽宁省排球队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受试者3步助跑后衔接跳跃扣球的起跳期在三维空间坐标中的轨迹和与地面的反作用力参数,以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最大伸肌力矩和最大伸肌功率,研究排球不同扣球起跳下肢运动学的特征,为提高排球扣球起跳时的动作质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后排先行脚、跟随脚的动作时间、动作总时间短于后排,后排起跳动作距离长于前排(P<0.01);(2)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伸肌力矩后排大于前排(P>0.05);在踝关节伸肌力矩中,后排的先行脚大于前排(P>0.05),后排的跟随脚大于前排(P<0.05);(3)除先行脚的膝关节向心功率后排均小于前排外,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伸肌向心功率后排均大于前排。先行脚和跟随脚的髋关节、膝关节肌坏踝关节离心功率后排大于前排。  相似文献   

15.
以跳发球、后排扣球技术动作的助跑起跳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跳发球、后排扣球助跑起跳技术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为教练、运动员正确掌握跳发球、后排扣球技术提供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男排重新崛起的关键因素。通过体育测量、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男排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体能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青少年培养方式、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毅钧 《体育学刊》2005,12(2):105-107
通过对2003年11月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10场比赛技术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号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为主,并结合4号位强攻和3号位快攻的技战术打法,得分率高,拦网效果显著。中国女排进攻轮次最强的是第2轮,第3轮和第4轮也较强,第5轮较弱,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得分不如世界其他女排强队。  相似文献   

18.
李华燕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1001-1004
中外女排比赛中接拦回球数量仍然较多,占扣球总数的14%左右,比赛中80%左右的拦回球落在3m线前区域。中国女排接拦回球的效果好于日本女排、塞尔维亚女排和多米尼加女排,但与巴西女排、美国女排相比差距较大,同俄罗斯女排、意大利女排接拦回球的效果相差不大。接拦回球失误的主要原因有接拦回球队员反应跟不上造成无防守动作形成失误,其次是接拦回球队员防守意识不强未及时进入防守位置形成失误。中国女排应加强接拦回球跟进保护意识培养,努力提高各种倒地和单手垫球技术,从而提高接拦回球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最新排球规则的研究和世界男排诸强队扣球技术的透视 ,指出新规则实行后 ,排球扣球技术的发展趋势应是占有网上高度和后排进攻。  相似文献   

20.
排球规则的演变与排球技战术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排球规则的演变与排球技战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排球规则的演变推动了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技战术的提高又促进了规则的修改和补充,两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