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礼仪课程教学中的"礼"、"仪"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是“仪“的内在道德要求,“仪”是“礼”的外化行为规范,只有准确把握“礼”的内涵,“仪”才会更加得体。目前,在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重“仪”轻“礼”的误区。因此,要改革礼仪课程教学,强调“礼”的本原作用,弘扬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推动礼仪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礼”是“仪“的内在道德要求,“仪”是“礼”的外化行为规范,只有准确把握“礼”的内涵,“仪”才会更加得体。目前,在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重“仪”轻“礼”的误区。因此,要改革礼仪课程教学,强调“礼”的本原作用,弘扬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推动礼仪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儒家礼文化对我国的礼仪教育具有非凡的影响。礼仪教育与儒家礼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传统儒家文化对现代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儒家礼文化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吸收传统礼文化精髓,对当代高校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礼”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说文解 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 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学校承担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 任,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开展礼仪教学,通过有效举措促 进小学生知礼识礼,是开展小学特色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礼仪是以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为依托的文化载体,其传播方式应具有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美德的指向。在高校礼仪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探索,探讨礼的本质与内涵,寻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礼仪的契合,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礼仪课程育人功能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礼仪课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以明德修身为基石,将礼仪课程深化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过程。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礼仪课程相结合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传统美德为主题导引课程,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将传统文化的德育要素转化为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礼仪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赵华 《江苏教育》2022,(7):35-37
<正>江苏省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以下简称“花园实小”)秉承“尚美”校训,积极开展崇德尚美的新时代礼仪教育,培育学生“向善向上”的品格,构建“乐仪正心”的新时代礼仪教育实践样态。一、新时代礼仪教育的核心价值何谓新时代礼仪教育?它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培根铸魂的新时代要求,扎根中国大地砥砺时代新人“约礼和正仪”的品格锤炼。《礼记》有言:“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相似文献   

7.
赵力杰 《中国培训》2023,(11):77-79
<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礼”和谐万邦,治家理国,“礼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和规范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中华传统礼仪课程作为礼仪教育的抓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中华传统礼仪课程的课程思政优势  相似文献   

8.
鲍跃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95+151-95,151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于中国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提倡“克己复礼”,坚持维护礼仪文化.本文在梳理“礼”的历史发展及内涵变化的基础上,从对礼的维护、对礼的补充、对礼的重视和对礼的实践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孔子“礼”的发展,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孔子的礼仪文化对于当代的借鉴意义,主张辩证地对待孔子的礼仪文化,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让孩子从小养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好习惯,在农村幼儿园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正>学校将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根据文明交际礼的行为领域、传统文化以及表现要素,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题组提出了"学校礼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礼规行,以礼养德,以礼育人。我们校园礼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博爱、自主,拥有彬彬有礼的好孩童。一、以礼规行"以礼规行"就是要用良好的礼仪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行"是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学校的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讲礼仪  相似文献   

11.
叶玲 《现代教学》2015,(Z1):60-61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的存在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礼仪在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范遵循和人际关系建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校就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一、明确传承礼仪文化的关键点1.择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视礼仪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华礼仪文化中有关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治学修身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要求,对我校师生养成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大学礼仪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中国有着丰厚的礼仪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礼仪教育经验,吸收和借鉴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是改进和发展大学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传统礼权文化、重建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黄兴富 《课外阅读》2011,(10):105-105
讲礼仪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人民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所以从小加强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小学礼仪教育应该主要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具体内容。要使我国的小学礼仪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采用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构建“以礼待人”的环境氛围、老师们做到言传身教并且加强与家长们之间的沟通和共同教育等具体措施,使我们的小学礼仪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避免成为一种形式,也避免孩子们形成只在校园内讲礼仪,而除了校门就忘掉礼仪为何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多元文化"为取向的小学礼仪文化教育课程,基于培养学生"文化自尊"与"文化尊重"意识的课程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认识与理解多元礼仪文化知识基础上,逐步形成"国际礼仪"修养.课程内容以融汇古今、中西优秀礼仪文化为构成,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突出民主、灵活与开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导向。以“礼善”为核心建构学校文化,是学校履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根本要义,更是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需要。学校可以通过营造“礼善”环境、打造“礼善”课堂、开展“礼善”活动、实施“礼善”课程、制订“礼善”评价、树立“礼善”典型等途径,引领师生行有礼、心存善,实现师生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65):5-6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华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是超越地缘和血统的核心存在,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开发《华夏礼仪的智慧》课程,正是希望通过华夏礼仪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浸润式的体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深厚感情,成为知礼、懂礼的"谦谦君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髓,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被替代与淹没的危险,基于此,笔者试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挖掘传统礼仪文化因素,让大学生了解传统的待客之礼与见面之礼,对推广传统礼仪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跆拳道礼仪成为项目的首要任务进行文化传播,一直以"以礼始,以礼终"作为行为规范,跆拳道训练的各方各面、各个角落,"礼"贯彻自始至终,在推广跆拳道项目和高丽文化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借鉴其成果。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跆拳道礼仪文化的价值分析出发,进而探讨目前我们传统文化礼仪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借鉴跆拳道礼仪文化的发展方向及社会化推广的基本模式,试图为我国传统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礼仪传统下称谓语的对应英语空缺语言与文化相互制约和影响。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标准之一。战国时期的《左传》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论述。在此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如俗语所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在可塑造的阶段,是进行礼仪等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这就要求学校自身应该重视德育工作,促使礼训之花开满“园”,培养小学生“八礼四仪”的素养,促使他们更加高效率的融入社会。对此,本文将深刻分析“八礼四仪”的基本内涵,从营造氛围、言传身教以及实践活动等多个角度出发,强化小学阶段的礼仪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