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晓华 《生活教育》2011,(12):36-37
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在写作上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从而凸显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表明作者鲜明的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结合这一特点,挖掘文本内在资源,展开对比教学,一定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一些具体教例,谈谈笔者对"对比"教学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2.
对比,能把所描写的事物、人物的性质和性格特点鲜明地刻划出来。小学阅读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采用了这一表现手法。教学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一向情有独钟,钻研的多一些,想法多一些,下面想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类似于写景散文的课文,它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类课文。设计的想法是能从一篇或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找到学习一类课文的方法,学习到作者描写景物的美词佳句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对阅读和写作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一学期以来,一直在思考与钻研。  相似文献   

4.
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无处不在的,读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课文续写、词句扩写、想象描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重视课文语言的积累,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本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课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写景物为主的课文,如《繁星》、《桂林山水》、《火烧云》、《梅雨潭》、《海上日出》……这些文章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种是在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6.
迷失在功利中的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智慧启迪、增长见识、明白事理。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却有不少本末倒置的情况,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把阅读教学变成写作教学:整节课下来,不是让学生去感悟,去吟咏,而是让学生去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文章的记人叙事,模仿作者的风格写作文。在这样功利的教学观念的支配下,课文丰厚的人文内涵无非是为提高写作能力服务的例子。一些教师甚至还越过例子直奔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偏离课文的具体内容去大讲特讲写作目的和要求。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故乡》只留下了肖像描写、对比描写,对《药》只留下了明…  相似文献   

7.
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无处不在的,读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课文续写、词句扩写、想象描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重视课文语言的积累,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本板书紧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人物、关键词语,通过简洁直观的符号线条连缀成一个整体再现和强化了教学内容,对比突显了文章中心。一、读“射门”,欣赏美课文以主要篇幅描写了福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放弃射门以及他对裁判员判罚的态度。其中第三自然段的描写是福勒外在形象的展现,而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描写则重在展示他的内心世界。教师承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设置悬念,导入重点段的学习。然后请学生们默读课文第二到六自然段,想一想运动员福勒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并努力记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后,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研读疑难,图…  相似文献   

9.
聋校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描写了一些栩栩如生的可敬可爱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审美意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其审美功能,采取有效手段,培养聋生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我们有这样一种同感:记叙一件事的同时加上一些恰如其分的景色描写,会使文章增色不少,还可以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达到抒发真实情感的目的。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也常常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那些生动的景物描写的句子。于是学生的作文中也能够出现一些写景的句子,但那只是为了给作文中添加一些写景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的重点是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和记叙、描写、议论在小说、诗歌、议论文中的作用。其难点是小说和诗歌中的议论的区别及其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以及不同文体中记叙与议论的关系。本文的可考点有:①小说中景物描写部分的语段阅读;②诗歌的朗读停顿;③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对比的写法;④词句的感情色彩。 本单元四篇课文《故乡》、《有的人》、《论雷峰塔的倒掉》、《读后感两篇》,其中小说一篇,诗歌一首,议论文两篇。先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和课文,然后围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放大一些力透纸背的细节描写,能够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和表象建立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荷花>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是许多老师教学时处理的重点,往往运用换词法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之妙.我则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想象荷花冒出来想干些什么,使学生领悟了课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学的不同需要,运用比较法可以有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一、从本篇课文中选择比较的内容 在课文内容方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两种生活的对比,《故乡》中有闰土少年与中年形象的对比,《一件小事》中有我和车夫两种态度的对比,《范进中举》中有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嘴脸的对比,《鸿门宴》中有刘邦与项羽两种思想策略的对比,《我的叔叔于勒》中有若瑟夫与菲利浦夫妇对于勒的的态度的对比等。 在写法方面,《药》中有明线与暗线的对比,《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的对比,《阿Q正传》中有阿Q与赵大爷、假洋鬼子在革命到来前后神态心境描写的对比等。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放大一些力透纸背的细节描写,能够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和表象建立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荷花》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是许多老师教学时处理的重点,往往运用换词法让学生体会课文用词之妙。我则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想象荷花冒出来想干些什么,使学生领悟了课文的神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这是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四组的一组教学内容。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观察中的发现。教材编排的内容丰富多彩,主题突出,有描写植物课文的《花钟》,有描写动物课文的《蜜蜂》、《找骆驼》,有描写玩的课文《玩出了名堂》。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课标要求,推进呈螺旋式上升梯度发展序列的语文要素,需要每位教师的思考。青岛永宁路小学方雪萍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方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巧设提问,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 例如《火烧云》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抓住重点直入中心;①课文讲的什么时候的火烧云?②哪些地方讲霞光,哪些地方讲火烧云?③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有哪些变化?④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⑤这样一静一动描写在课文中有什么好处?挖掘课文深处,讲究提问的分寸,才能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到课文所  相似文献   

18.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叙事与感悟有机结合,二是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两位教师均能根据课文表达上的这两个特点来设计教学。一是"事"与"理"结合。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不"孤立",而是与"事"有机结合,或在"事"中渗透"理",或以"事"  相似文献   

19.
运用对比策略,是加强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和原文对比,对不同的描写进行对比,对不同的文体、文题进行对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立意、构思等表达技巧的领悟,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除了知识的传授外,美育也很重要。我们要依托课文中的多种描写进行美育,依托课文中对社会生活的描写进行美育,依托课文中对艺术作品、古迹的描写进行美育。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培养健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