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多数父母常采用以下几种做法:制止争吵;评判对错;阻止自家孩子的行为;靠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平息“内战”……孰不知,这些方法一次次剥夺了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儿童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儿童交往的一种方式,孩子正是在争吵中逐渐地学会与人交往的。父母要允许孩子争吵,让孩子在冲突中获得必要的经验,或学会保护自己,或学会收敛自己。如果父母干涉太多,就会影响孩子这个学习过程,使弱者不能学会保护自己,使强者变得肆无忌惮。。C理学家皮亚杰主张…  相似文献   

2.
张丽 《宁夏教育》2012,(4):30-30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观象,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1岁以前的宝宝而言,同伴交往是在父母的主导下进行的,宝宝相对比较被动。1岁 ̄2岁的婴儿已经出现社交欲望,他们和小伙伴之间的同伴交往逐渐增多,并开始模仿成人的社交行为,同伴关系对幼儿日益重要起来。1岁以后,独立和同伴交往能够使幼儿获得许多社交知识和技能。幼儿从同伴交往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他们所掌握的与人相处的许多知识,并不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而是通过同伴交往学到的。让宝宝独立进行同伴交往独立和同伴交往能够提高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没有父母参与的情况下,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对各种从未遇到过的交往场景,为获得同…  相似文献   

4.
刘素芹 《早期教育》2001,(11):36-36
许多幼儿在交往中常常发生争吵,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只想要别人尊重自己,而没想到自己先要尊重别人。在音乐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安排幼儿自己分配音乐作品中的角色,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与失败,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尊重的道理。我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积极的交往行为,适时引导解决冲突。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谈谈他们是如何商量角色的,玩得是否开心,及时表扬在表演中尊重他人、乐于谦让的幼儿,并请在交往中获得成功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穆紫 《家庭教育》2004,(11A):40-41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很多人都有过打架的经历。小孩子不谙世事。与玩伴、同学相处时,拌嘴、争吵,甚至动手,都属正常的事。问题是,我们的家长在碰到孩子打架时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当家长遇到孩子打架时,一般有这样几类情形:一是把打架的孩子拉开,避免更激烈的冲突,等孩子冷静下来时,再给他们讲清道理:二是劈头盖脸地把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让孩子学会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细观察周围,你会发现一些性情较为孤僻,见到陌生人就害羞,到了不熟悉的环境就感到不安,很难与小朋友们相处和玩耍的孩子。这些孩子是缺乏交往能力的。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一项统计表明,100年前,286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2/3是与人交流合作完成的,而在近25年的获奖者中,竟有80%是合作获奖的。由此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让孩子学会交往,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一是帮孩子打好交往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大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魔新的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相似文献   

10.
王志 《宁夏教育》2007,(10):77-77
检查自己干涉的初衷。在你出手干涉孩子与他的朋友交往之前,先问问自己不喜欢那个孩子的理由。是因为这个孩子真的给你的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是他喜欢冷嘲热讽,还是他喜欢玩危险的游戏?不管你因为什么干涉孩子的交往圈子,你毫无道理的横加干涉只会让他在与人相处时变得不自在,因为他对你限制她的理由并不是心服口服。你的偏见还会导致孩子在今后的社交生活中不知所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娓 《学前教育》2023,(22):3-4
<正>孩子是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交往问题,这些问题也牵动着家长的心。有关交往的道理有很多,不妨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交往的图画书,在亲子阅读中学习和朋友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12.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是件既令人高兴又令人烦恼的事情。孩子长大了,比以前懂事了,可是让他们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这时的孩子一回家就喜欢躲进自己的小房间,爱买带锁的日记,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家里还会时不时地接到孩子异性同学的电话。对于孩子的异性交往,有些父母和老师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他们看到孩子男女相处,就大惊小坚,紧张敏感,怀疑孩子的收信是否是情书,疑惑电话中是否有秘密,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严加防范,甚或横加干涉和指责。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面地类似问题或欲言又止,或旁敲侧击,不知如何是好。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异必效往呢?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09,(3):8-9
孩子除了要认识周围的物理世界。发展认知能力来理解周围的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还要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人类社会,要学习认识人,认识人是怎样思想、怎样交流、怎样相处的,这就是社会交往学习。那么,就让孩子从交一个好朋友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吧!  相似文献   

14.
苏芬 《山东教育》2002,(36):39-39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特别是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其健康成长也极为重要。但是,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许他们交朋友,使孩子的交往范围大大缩小,孩子慢慢变得封闭自己,任性,不知谦让。怎样让家长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科学地指导孩子,并真正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呢?我不断寻找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一、让家长转变观念,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关心,过…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中要求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未来社会在强调个性张扬自我表现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合作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分享活动有益于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对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位母亲的教子心得。 上学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人缘也不错,交往的朋友更是什么类型都有。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异,但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我的孩子学习的地方,与他们相处孩子能收获很多。  相似文献   

17.
<正>小班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个发展关键期,从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友好行为培养等方面培养幼儿,使他们乐意与人交往、心情愉快地与人和谐相处,建立融洽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具备平等交往的意识,获得得体的交往语言,初步发展与同伴分享,轮流与等待,解决冲突等方面的能力。一、调查幼儿交往现状1.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开学初,可针对幼儿交往的实际情况进行家长问卷调查。100%的家长对幼儿进行了具体情景下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的培养。有两名幼儿回家时不会主动与家人打招呼。有7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打招呼方面不  相似文献   

18.
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建立友谊。并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解决冲突,逐渐成为社会人的一员。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往往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认可,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处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往往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技能,缺少正确的交往经验。幼儿同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那么,如何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呢?笔者在实践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里,总有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不爱说话和表露自己,总 喜欢一个人单独待着。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合群,不愿与同伴接触和交往,这种不爱交往的个 性,一经形成,将会阻碍他今后的成长,影响其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强调培养孩子的 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帮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在交 往中健康成长。  首先,针对孩子内向性格形成原因,创造条件支持鼓励他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调查 了解发现,孩子内向的性格与婴儿期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 ,孩子…  相似文献   

20.
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的学习驱动力。父母要鼓励孩子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多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具体来讲,玩耍有诸多益处:通过玩耍,儿童能了解自己周围的事物,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圳人;玩耍能培养儿童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能促使儿童集中注意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玩耍中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玩耍能促进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