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素质.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图形的形象、直观.研究数学问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简洁的解题方法,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用"数形结合"的技巧去训练学生解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为重要.现实教学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很多,但内容研究得少.数学教学的方向与内容相比于数学教与学的方法更为重要、根本.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首先明晰"教什么"的问题,然后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数学教学要依据"学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建构有意义的数学"学材".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阶梯,它能有效地把数学知识和能力整合.研究数学模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探索数学的作用,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学习数学应用性问题,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数学应用性问题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建模、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以近年来的中考、高考、竞赛题中以"台风"为问题背景的应用性问题为例,浅谈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必须认真研究"学情".基于学生学情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态度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合适的引导,设置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针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数次提问,这种提问方法就是"二度设问".小学数学教师应用"二度设问"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反思数学错误、延伸数学问题.本次研究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二度设问"技巧实现这三个教学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出发,从数学学科自身的属性来组织教学内容,挖掘数学内在的价值,帮助学生深刻把握数学思想、方法,即以"问题解决"为主线,遵循"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的教学流程,关注数学学科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注意将体现不同数学知识特点的发生、发展过程问题化,使学生在持续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方法、原理,并实现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备课思考 近来,我在思考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方法有着一定的共性,但对数学的学习是否有着"属于数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不是应该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有所渗透,到高年级有所明示,作为小学向初中在学习上的一种过渡?二是尽管"鸡兔同笼"各年级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且有着不同的目标指向,但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是否可以用来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数学?  相似文献   

9.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围绕"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进行的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深刻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课本上的过分"成熟"的题目使学生跳过了"数学化"的过程,不利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意识"几乎被忽略,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地做题,而不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会解题,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数学问题"还原为"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从"数学事实"开始,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让他们深度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数学体验",促进领悟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是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每一个人每一天都会运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应充分引起教师的重视.它是学生内化数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源泉.学生对过程与方法的掌握直接反映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数学味 数学教学既要有意识地选择生活中的问题或素材,又要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分析,尝试为这些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最终实现现实问题的数学解决,即"数学的思维".如教学二年级"数学广角"一课,在解决了以1、2、3三个数字进行编码和3只小动物站跑道有几种编(站)法的问题后,我又引出了握手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做一做"栏目的设置与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数学实验成为新的促进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方式,经验与研究表明,数学实验不能只是"指令性操作",数学实验需要学生在思维的牵引下去"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需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说".只有经历了由"做"向"说"的演绎,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实验有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达到数学理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入学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他们头脑中的数学经验与"学校数学"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更需要对学生的数学经验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以帮助学生实现"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跨越.  相似文献   

16.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植创新精神,习得科学研究的方法,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方法→形成方法→巩固认知→应用→小结"的流程,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归纳法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基于数学归纳法的源头与本质,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实现了对书本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高职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通过预习部分、课堂教学部分、考核部分体现数学的"自助餐"学习,解决学生盲目的数学学习误区,教会学生怎样学数学、如何学教学、学了数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思我们的教学策略,不难发现,我们太注重教学生解答现成的数学问题,只重视结果和答案的准确性,而很少或不够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更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鉴于此,设计"握手问题"的教学,通过解决"买单程车票"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探索这类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形成对"握手问题"的本质的理解,形成这类数学问题的知识链,掌握这类数学问题的解题关键.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敢问、会问和善问.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较全面地对"转换思想"在高中数学中所涉及的表现形式有所认识,从而可以明了转换思想发生的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转换思想方法,从而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发展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生成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数学"问题解决"就是比较理想的栽体,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本文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及其原则、运用情景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评价来提高"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