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是《四书》中的一种,其中关于诚信有精到的记述。可能是受到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子思———孟子的影响,《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大意是说:向“诚”学习,使“诚”成为人的行为准则,使“诚”得到实现,这就是人道。《中庸》中论“人道”,大体上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天按照规则运行,人应该按规矩办事,不能随心所欲;规矩既含有法规,也包含道德规范。第二,天道不息(自然界不断运行,四季交替),相应于此,人道应当自强不息。第三,人要讲诚信,不自欺,不欺人,自尊、自信、自爱。第四,人不但要爱人,而且要爱万物(当然不包含…  相似文献   

2.
从《论语》谈自我教育邓敏一直以来,儒学都被看作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影响几乎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儒家哲学被梁启超称为“人的哲学”,它从宇宙本体的高度说明人的存在,认为人“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  相似文献   

3.
“为己”和“慎独”──道德修养的境界与方法钱逊"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里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中国古代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提倡"为己之学"。孔子说:"古之学者...  相似文献   

4.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的一道程序。用当时的话来说 ,就是“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 ,非媒不得。”(《诗·齐风·南山》)在人们的印象中 ,媒人是沟通男女双方的唯一媒介 ,“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礼记·曲礼下》) ,为中国古代的通例。在先秦的史书及典籍中 ,就有大量与此有关的记载 :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曲礼》) “男女无媒不交。” (《坊记》) “处女无媒 ,老且不嫁。” (《战国策·燕策》)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氓》)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成名以上皆书年、月…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 2 6号简以“”所评析的《浴 (谷 )风》篇应当属于《邶风》而非《小雅》。简文“”非必以音转而读若悲、负等字 ,而应当依其本来的意义为释 ,其音、意皆与“马矣”一致 ,含有闭塞、偏执之意。《诗·邶风·谷风》的主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现弃妇之怨 ,而是在客观的叙述中蕴含了对于弃妇偏执情绪的委婉批评。孔子的婚姻观念中重视夫妻间的情爱和相互理解 ,“好美”、“好色”虽然位置在德操之下 ,但并没有被摈弃、被鞭挞。战国楚简的相关记载为认识和理解孔子以及先秦儒家的婚姻观念 ,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仁义、公正与市场经济张书琛公正(公平)是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一个总体性的原则;而东方的仁义与西方的公正在概念涵义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孔子和孟子都把"爱人"作为"仁"的基本涵义。孟子又进而释曰:"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仁即爱人,亦即...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忠孝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孝”意即忠君孝亲 ,它本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论语·八佾》谓“臣事君以忠” ,要求臣下对国君效忠。《孝经》说 :“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孝的初始含义是孝敬父母 ,这是子女在家庭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推而广之 ,每个社会成员对于社会也应承担“尽孝”的责任。这样 ,儒家就以忠孝为纽带 ,把个人、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 ,给每个社会成员规定了立身行事、居家做人的基本准则。孙中山自幼飘泊海外 ,深受西洋文化熏陶 ,儒学根底并不扎实 ,用他自己的话说 ,《四书》、《五经》还是从洋文中学到的。他曾竭尽全力宣传西洋文化…  相似文献   

8.
杨朱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按照庄子的说法 ,杨朱曾学于老子。其时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杨朱之学是与儒、墨并列的“显学”。杨朱本人并无著作传世 ,我们今天研究杨朱的思想 ,只能依据后人著作中有关其学说的零星记载。现存的《列子·杨朱》 ,系后人伪托之作 ,其中有的思想可以看作对杨朱思想的阐发。在极其有限的可据资料中 ,“一毛”与“天下”之辩 ,是关于杨朱思想的基本论题 ,辨析这一论题 ,是解读杨朱思想的关键。《孟子·尽心上》说 :“杨子取为我 ,拔一毛利天下 ,不为也。…  相似文献   

9.
张崇琛 《寻根》2003,(3):58-61
在端午节的众多文化事象中,有关赛龙舟、食角黍的文化蕴含已有不少学者作过专门的研究,因而人们并不感到陌生。惟有“兰汤沐浴”,则泛泛提及者有之,深入探讨者尚少。本文拟对此作些考证。中国人很早就有兰汤沐浴的习惯了。《大戴礼记·夏小正》言:“五月……蓄兰,为沐浴也。”《楚辞·九歌·云中君》云:“浴兰汤兮沐芳。”杨慎《丹铅杂录》更引六朝人刘义庆语云:“古制,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谓之兰汤。”可见,自先秦以迄六朝,兰汤沐浴的习惯一直被保持着。中国古代还有所谓“休沐日”,而用来沐发的,也多…  相似文献   

10.
人们最爱用“寿山福海”一词作吉祥语来祝福尊者、长辈寿如山高 ,福如海深。“福如东海”喻体明白 ,素无歧见争议 ;“寿比南山”则是我们这篇文章要加以探讨的。将“寿比南山”作为祝人长寿的祝颂语由来已久。语本出自《诗·小雅·天保》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蹇不崩。”此后 ,关于“寿比南山”的诗文就不胜枚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中嶷谓上曰 :“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 ,或称万岁 ,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 ,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明康海有曲《一枝花·寿王陂》 :“寿比南山还草草 ,福如东海任朝朝。”然而 ,尽…  相似文献   

11.
李金坤 《寻根》2003,(6):40-4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人们以《诗经》作为教化人的范本,称为“诗教”。《诗经》内容丰富,自古迄今人们多喜欢从《诗经》文本中取名。人们取名于《诗经》,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直接采用句中之成词。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见《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孔明,意谓完备周详也,此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我国原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其名出自《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名字出于《鲁颂·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邦国,即国家。当代著名诗人贺…  相似文献   

12.
“仁、义,中、和”是中国传统的做人的伦理道德中心。四字四义,两段一体。先讲仁、义。仁者爱人。爱是为人的本质属性,但人的爱是社会性的,这就是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之人,仁者安人。爱的行为准则是义。义者宜也,事之宜者,行必利。因之,义是利之合,因和而合...  相似文献   

13.
“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尚书·尧典》)马融注:“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所以先民早就重视文明交往,而文明交往论包括交往主体和交往理论等内容。本文认为先秦文明交往经历人神交通向人人沟通的转变,文明交往主体“士”也相应变化,最终与儒家文明交往论相合。人神交通向人人沟通的转变:契合孔子文明交往论“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士在先秦大致有两大变故:其一,“绝地天通”后,懂得人神交通的“士”地位…  相似文献   

14.
健康人格的心理定势协调与和谐○祁英儒家文化主张“和为贵”,希望建立和谐、平定的人际关系。《论语·学而》说:“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儒家对和谐与协调的朴素概括。“和”,...  相似文献   

15.
张树国 《寻根》2000,(6):28-32
凤凰是在中国上古文化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凤凰:祥瑞的象征 凤凰为祥瑞的观念,可以说历史悠久。在《尚书·益稷》中,当大舜时代治平政和、九功维叙之后,这时颂声作,“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国语·周语》中叙述周族兴盛的祥瑞,有“周之兴也, 鸣于岐山。之语。在《诗经·大雅.卷阿》中也有对凤凰的歌颂。诗中“丹凤朝阳”的意象鲜明而生动,借凤凰与群鸟齐飞比翼来宣扬君乐臣和、共致太平之理。凤为群鸟之长,《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禽经》云:“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诗人应用这一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水和先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尚书·禹贡》)加之相传在尧舜禹时期的“洪水时代”——“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尚书·益稷》)。水以又可敬又可畏的角色被关注就很好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儒道两家对水的理解是迥异的。  相似文献   

17.
“幽默”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个外来语 ,源于英语HUMOUR的音译 ,译名最早见于北京出版的《语丝》杂志。据台湾梁秋实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的解释是 :“幽默 ;诙谐 ;滑稽。”据《辞海》的解释 :“(一 )寂静无声 ,《楚辞·九章·怀沙》‘孔静幽默’ ;(二 )美学名词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显然后一种解释是汲取了外来词的新义 ,与我国汉语之“幽默”释义相去甚远。从《辞海》的释义中可知“幽默”一词我国古代已有之 ,只是与今义不同。它的今义可以从《滑稽列传》中的东方朔这个人物的诙谐形…  相似文献   

18.
“左岸”,在中国大陆,现在属一个特别“小资”的词。左岸,来自法国。法国人爱把河岸分左右称呼,就像中国人爱把山坡分阴阳一样。“巴黎的左岸”,这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觉得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广义上是指流经巴黎、把“艺术之都”一分两半的塞纳河以南的部分;狭义上是指靠近河南岸、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汇的方圆数公里处。 提起“左岸”,人们马上联想到这样的背景或气氛:诗、哲学、贵族化、咖啡馆、艺术……当然,还有文化。 不错,巴黎的左岸非常文化。几乎所有的大媒体、大多数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都在左岸。这里还有数不清的画…  相似文献   

19.
“侑”是相佐相助的意思,“以乐侑食”就是在宴会中用乐舞来助兴佐餐。以乐侑食之风,历史相当早。《周礼·天官·膳夫》上便有了“以乐侑食”的记载。《诗经·唐风·山有枢》也说“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曰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周朝的大典、大宴,用大雅乐;一般的宴  相似文献   

20.
杨朱大概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倒霉的一个人。关于他 ,学人很自然地想起孟子对他的指责 :“杨朱取为我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这是非常形象的揭露一种极端自私的品质的描述 ,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极深 ,以至于只要一提杨朱 ,人们就把他作为极端自私的典型。但是 ,这恰是被歪曲了的杨朱。杨朱是春秋末战国初期著名的道家学者 ,他的学术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庄子·徐无鬼》称 :“儒、墨、杨、秉四 ,与夫子为五。”在庄子时代 ,以杨朱为代表的学派能够与儒墨并提 ,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直到战国末期 ,韩非依然将杨墨并提 :“杨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