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人旅行家     
黄土高原的巨大身体抖落的漫天的黄沙占据了我孤独窗户的整个下午。再一次看完了孟京辉导演的《像鸡毛一样飞》。我仍旧怀念着那样一个微小动人的细节:在结束相当长的一段漫游生活之后,诗人欧阳云飞回到他朋友的鸡场“定居”,一进门,曾经也是诗人的朋友陈小阳就翻他的旅行包,包很大,但是却很空,里面仅仅塞着两件物品——一本诗集,一块荞麦皮枕头。  相似文献   

2.
小说《金陵十三钗》是非常适合拍成电影的作品,强烈的戏剧冲突、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极具话题性。正是这种话题性引起了电影制作人的浓厚兴趣。与小说相比,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说的女性主义视角到电影的英雄主义叙事,完成了对南京大屠杀中妓女拯救女学生这一故事的电影化表达。  相似文献   

3.
利金的短篇小说《玻璃珠钱包》就像一首最具俄罗斯感伤情调的抒情诗。和利金其它作品一样,这部短篇小说也是情节单一而情感凝重。作者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尤其是外视角和内视角交互使用,戏剧因素的植入,富有象征意义的叙述语言,使作品空灵而抒情,艺术上非常醇美,并极具深刻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荒唐搞笑的画面为表现电影刻意追求的荒诞性、游戏性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也是《让子弹飞》这部充满后现代游戏风格电影的重要表征。《让子弹飞》还大量运用了戏仿、拼贴、重复等后现代主义手法,以在叙事层面实现了影片的游戏化。  相似文献   

5.
姜文电影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从《让子弹飞》到《邪不压正》,姜文赋予自己拍摄的电影一种巧妙的叙事方式.在电影《邪不压正》中,姜文以流畅的叙事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并用这些人物表现姜文内心对世界的看法,姜文意图构建一个与现实不同的电影世界.本文以《邪不压正》电影为例,从叙事艺术、身体隐喻以及黑色幽默三个角度分析这部近代历史题材...  相似文献   

6.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7.
刘恒 《天中学刊》2014,(4):108-110
陈凯歌电影有着多元化的主题和叙事方式,其中运用戏剧影像参与影片叙事是其电影的独特之处。陈凯歌电影中的戏剧影像在展示人物生活时代的戏剧文化、给电影涂抹上浓重的戏剧意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陈凯歌在其电影中建立起了一套独具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戏剧影像,以此来完成电影叙事并传播和阐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显示了华语电影民族化生存的意义和可能。  相似文献   

8.
浅论“群体形象”在话剧《思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以戏剧舞台上处于次要角色的“群体形象”作为中心论题,以《思凡》为例,探讨“群体形象”在孟京辉先锋戏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就布莱希特戏剧理论及其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并以其为参照系对希腊歌队和中国传统戏曲进行回顾对比,从文本叙述、舞台调度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从布莱希特到孟京辉,虽然“群体形象”始终只能是配角,可是在一度、二度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使其永远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功用,必将继续活跃在当代戏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创作过一篇题为《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的实验小说,他又在《务虚笔记》第五章描写女导演N突发奇想,让两个演员在人潮如涌的大街上扮演一对恋人,第十一章的一节干脆用戏剧设计来叙事。其实史铁生自己就像一名导演,在写作之夜调动一大批演员在他的文本世界扮演了一系列“角色”,  相似文献   

10.
《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启了姜文的导演之梦,《鬼子来了》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导演地位,《太阳照常升起》将他推向舆论争议的风口浪尖,《让子弹飞》让他再次回归商业和大众审美,赚得盆满钵满。尽管有人抱怨《太阳照常升起》晦涩难懂,怀疑《让子弹飞》商业色彩太浓,但是仍然有些东西我们只能在姜文的电影中找到,只能从他的思想深处挖掘。从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策略等方面出发,探究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力求揭示出叙事风格背后构筑的视觉神话。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孟京辉的戏剧观念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内涵:一是市场经济与先锋性戏剧问的关系,二是世俗化对诗意的影响;三是由此引起的戏剧与观众问关系的变化。他找到了中产阶级这个“人民”承担先锋性戏剧发展使命,从而试图使得商业化和先锋性达成一种亲密的合谋。但这仅是孟京辉的一个乌托邦似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戏剧,从深受西方影响到艺术的自觉,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但艺术自觉之后,要让艺术凭着自身特点赢得市场,更加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验。"MM时代"的戏剧家牟森和孟京辉,有了从诗到戏剧的尝试,让他们的《零档案》和《镜花水月》,具有了诗一样的语言、生动的想象、寥廓的意境、深刻的情思等诗歌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13.
泛政治化的语境导致了游戏的缺席,社会的松动和戏剧观的变化使之得以出场。高行健的游戏观注重其人性解放的功能。90年代以来游戏的含义因孟京辉等人的实践具有了另一重含义——戏剧的存在状态和演出过程本身成为关注对象,舞台变得更加自由。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戏剧出于商业的考虑而虚假地游戏。  相似文献   

14.
"词足达情"是晚明戏曲家孟称舜所提出的一种戏曲审美观念。这种戏曲审美观强调无论是戏曲创作,还是戏曲鉴赏、批评,都应该"词足达情",即无论写景、叙事,曲词宾白抑或情节关目,戏曲艺术都应该将"传情"作为第一要务。如果"词足达情",那么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就会呈现"浑厚"的特点,否则就会"俊而薄"。孟称舜的这种认识基于"汤、沈之争"而提出,符合戏曲艺术的美学追求,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独树一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韩国家庭伦理剧立足于对家庭叙事的镜像表达,运用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和朴实的叙事手段,向世界传播着韩国的民族文化.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成功独特的主题模式、结构模式和审美模式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与当代民族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叙事结构的多元化看第四代电影的创作追求与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的叙事结构又可以称之为文本结构或影片总体结构。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叙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但对观众而言,结构并非直观可见的。第四代电影冲破传统戏剧式电影结构的束缚,积极寻找新的电影表达手段和叙事技巧,完成了中国电影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李贺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9-130,133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梁》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19.
崔护故事首见于唐诗《题都城南庄》,后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将其本事衍为故事,宋代更是产生了关于崔护戏的杂剧雏形,至金元时期的崔护戏已经有了多个剧种。从崔护戏的缘起讲起,以不同时期崔护戏演变的不同剧本为例,通过具体作品版本的的变化来分析不同时期崔护戏的流变情况,这对崔护戏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再生缘》由古至今的传播情况作初步梳理,从中掇取弹词《孟丽君》、话剧《孟丽君》、越剧《孟丽君》、电视剧《再生缘》、网络小说《凤开新元之孟丽君传奇》五部作品,探讨原著《再生缘》中孟丽君形象的演变。孟丽君形象不断演进,其身上"女权主义"的反叛色彩,经历了"由隐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