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法治 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全面理解“依法治国”含义、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 “依法治国”统一性关系、积极培养现代法律意识,构建民族法治精神等都是大学法 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的法治思想是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法制明的成果的积淀。他从“法制”的单一提法到“法制”与“法治”的同时提出,直到提出“依法治国”,是对“法制”内涵认为的拓展提升,体现了“法治”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且最终是人民群众,真正的法治国家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提出和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与“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相连接,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从本质上要求“领导”与“法治”的直接结合。本文通过对领导与法治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讨论和分析,得出领导与法治结合的必然性结论。  相似文献   

5.
“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极其深远的生成逻辑、鲜明的价值要旨和翔实的实践要求。从生成逻辑看,它是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精华,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法治遵循。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有益于党执政兴国、有助于人民幸福安康、有利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切实严格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动构建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法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道德对实施法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以德治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在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实施“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党治国的两大基本方略。本文从“德治”与“法治”思想的产生、融合,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论证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强调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着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从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宪法忠实记录了依法治国方略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是法治在我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转变宪法观念,完善宪法制度,对于逐步实现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围绕这一治国方略,对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十一个坚持”从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及实现路径,重要保障力量等方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新境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法治状况是“依法治国”极为重要的体现,法治状况的测定非常必要一可以实行。文章提出了法治状况测定的七类指标,并就实际操作作了模拟测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法治是人类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法治与法制含义上存在着差别 ;同时文章对影响依法治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法制与法治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通过“法制”与“法治”的辩析,旨在阐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依法治国”思想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而且还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其目的是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进而“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一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与法治社会的具体生活方式统一起来。建设法治中国,要高度重视、优先推动教育法治化进程,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相似文献   

15.
从近代法治到现代法治的转型制约依法行政原则的演变,学术界将依法行政原则从依法治国的基础性要求人为地上升到依法治国的核心、关键地位,既有悼于法治的现代精神,又曲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才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始终从战略高度来思考依法治国问题,对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基本方针、前提条件、关键环切、重要途径等方面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目标,是有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迈出了一个重要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依法治国与行政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理国家、社会的理论和原则,即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实行“法的统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社会主义的属性规定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一切权力归人民,因此必须依法治国。一切公民、法人、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和组织都必须依法办事,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必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才能实现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在1996年对依法治国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方略有其历史渊源。当代的“德治”、“法治”与以往“德治”、“法治”有根本区别。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肯定和有力支持,是在施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实行德政与德教。法治是道德的基本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二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共同起着维护秩序、固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中国当代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内容以及实现途径是对以往所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继承和发展,并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法治有共特定的内涵、作用和适用范围。法治与民主政治是不可分割的,法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主要是依靠人民群众动用法律来管理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吧国家,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实际行动。依法治国的价值不在“治官”,更不在“治民”,而在于人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人治是内涵相互对立的概念,要实施“依法治国”,实现法治社会,就必须实行法治、排除人治;法治不等于法,人治也不等同于人。法治并不排斥人的作用,而要积极地发挥人在实现法治社会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