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韵正》是顾炎武《音学五书》的第四部分,顾炎武在《音学五书序》中说:“于是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今音是指中古音,古音是指上古音,但是其今音注音所使用的反切却并没有照搬《唐韵》或者《广韵》,而是参照《广韵》音系,自己为被切字注音,所以在注音时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顾炎武注音的声母进行分析,以《唐韵正?去声卷》里今音的反切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其注音时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主要参考《广韵》、《韵镜》等语音系统,对《说文解字》翘舌音反切中介音增减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韵》一书中反切下字错乱现象加以辨证,并从中窥见唐宋时期支脂之、盍合韵部合流迹象,从反切下字错乱的来源中看到《广韵》博采隋唐韵书和字书的反切成分。  相似文献   

4.
古德夫教授是我省著名的语言学者。于今年元月23日不幸病逝。先生在高校执教40余年,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尤精于文字、音韵之学,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20多年内,先生主要致力于汉语中古音的研究,先后有《宋跋本<王韵>与<切韵>》、《<广韵>反切的来源》等多篇重要论文发表。这些论文,以翔实的材枓、确凿的论证,说明从《切韵》到《广韵》,是一个不断增益、不断调整、不断修改的过程,《切韵》并不同于《广韵》,从而纠正因《切韵》久佚而产生的误说,受到了海内专家的较高评价。现在这些论文已结集为《中古音新探》。本刊这期特发表其中的《<唐韵>对<切韵>反切的改易》一文,以飨读者,并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5.
以前代文献中的反切相较,对《广韵》一书中的错乱反切下字加以辩正,从中窥见唐宋时期咸、凡两韵的音近关系,看到《广韵》博采隋唐韵书和字书成分。  相似文献   

6.
艾红培 《现代语文》2009,(11):149-151
《原本广韵》是《四库全书》中保存的一种《切韵》系韵书,学术界对它的成书年代,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将《原本广韵》和《大宋重修广韵》韵字的反切进行了对比,试图从语音史的角度来揭示《原本广韵》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7.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的反切上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发育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睦改动的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兴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关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zhuang,chuang,shuang来自《广韵》的江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二等知组、庄组声母字和阳韵(举平赅上去)开口三等庄组声母字,涉及到21个反切,其读音格局(即音类、音类关系和音值的格局)初步形成于元代的《中原音韵》,定型于明代的《等韵图经》。并讨论了把这类《广韵》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有效反切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我们认为《唐书释音》声母系统应该是一个反映宋代读书音的声母系统,既有对前音义反切的继承,又透露出作者在不经意之间反映的时音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家所制的《广韵反切上字表》几乎都以泽存堂本为底本,然所得结果仍有些微差别,难以尽善尽美。有些基本问题,如小韵总数、切上字总数、混切具体情况等,权威说法都不完善,甚至具体归字参差不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版本校勘e、xcel统计、历史比较等方法,系统性穷尽性地清理泽存堂本《广韵》,为《广韵》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及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北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音取《广韵》,求正存雅,合于宋代注家风气。反切用字讲求等呼、洪细的协洽,是继《集韵》之后反切改良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课本内容分两大系统:一个是文选,一个是常识。两者相比较,常识更重要一些。其重点所在:一、工具书工具书这一节主要是记住十来种工具书各自的特点。1、《说文解字》是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说明每个字的造字本义。2、《康熙字典》先注音后释义。注音依次列《唐韵》、《广韵》、《集韵》等前代韵书的反切(反切是古代注音方法之一,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前一个字取其声母,后一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然后解说字的本义,别音别义,有所考辨就在释文之末用一个“按”字表示。3、《汉语大字典》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  相似文献   

15.
在《广韵》中反切声相同或相通、韵同、调不同的异读字共1694字,本文对这些字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平上去入四声之间的相转证明了古有四声别义;第二,我们推测,《广韵》异读中平去相转但又不辨义的字可能与方言有关;第三,浊上变去,这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揭示了《广韵》中包含有时音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是周祖谟先生编撰的一部音韵学工具书,它与周先生早年所著《广韵校本》相得益彰,成为学人研究古音学必备的参考书,深得学术界赞誉。由于某些缘故, [注]该书出现了一些缺误,很叫使用者迷惑。《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刊登李葆嘉同志的“《<广韵>四声韵字今音表》校读杂记”一文,指出了该书中反切上下字误用和颠倒的情况。观其所校,尚有未尽是正者。今拾遗补阙,胪列数条,以供学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切韵》是研究汉语音韵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对《切韵》的性质及它的音系基础,向来争论不已。唐代李涪在《刊误》中说《切韵》反映的是“吴民之言”,他以洛阳音为依据,批评《切韵》“又有字同一声,分为两韵”、“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则认为《切韵》是唐代的长安音。近代学者章太炎认为《切韵》包含古今方国之音。他说:“《广韵》所包,兼有古今方国之  相似文献   

18.
语音是一种客观存在,《汉语大字典》通过收录中古反切,希望能全面地反映出这一存在的历史及发展,然而它在利用古注时却多有不足。历史上存在过的读音当以文献资料为据,因此本文依据中古及近代韵书、字书,并结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对《汉语大字典》中的反切注音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9.
魏婕 《文教资料》2010,(13):26-28
在双反语的环境下,《广韵》四声的双声叠韵在用字上也像反切那样讲究排列顺序,其排列顺序有一定的格式可循。本文通过对平、上、去、入四声的双声叠韵的字序进行分析,试对《广韵》四声的双声叠韵格式作出归纳。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般认为“字典”之名是《康熙字典》首次使用的。刘叶秋在《中国字典史略》中说:“以‘字典’为书名的,《康熙字典》是第一个”。钱剑夫在《中国古代字典辞典概论》中开卷第一句就说:“字典这个名称是清代《康熙字典》最初使用的”。赵振铎在《古代辞书史话》中说:辞书命名为‘字典’的,就现有的材料看,当推《康熙字典》。”戴镏龄在《字典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