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追赶型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始终把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作为快速提升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不断健全完善职教为农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越来越明显、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因此,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人手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因素,对我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和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在我国县域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形式以及办学经费的投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不适应,为此,重构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服务县域经济的全方位教育体系,深化高职类院校各方面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张奎 《贵州教育》2012,(20):7-9
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虽然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培育了不少人才,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就笔者多年对西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探究和其与东部、南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对比,发现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模式单一,教育资源滞后,  相似文献   

5.
《职教论坛》2004,(9S):13-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和“加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全国职教工作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联合办学、共同招生等形式,促使西部合作学校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缩小了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差距,推动了职业教育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同时,也为东部提供了大量技能型紧缺八才,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县域职业教育是以县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职业教育.县域职业教育具有地域差异性、相对独立性、对外开放性、战略基础性和功能综合性等特点.研究县域职业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职教理论体系的需要,是县域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县域职业教育重点要研究基本理论、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办学形式、发展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把握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的市场化、民营化,更好更快地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欠发达地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重新审视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立足点,构建西部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理念转变入手,切实做好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营造出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形成适合西部发展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以此发挥职业教育在西部发展中的固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县域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单元,西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发展自身经济,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分析,力求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特征决定了其在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时,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县、乡、村三级行政建制为依托,形成农村职业教育合理的空间结构;根据县域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趋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质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根据县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与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在以农业为基础的贫困地区县域经济中,职业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是面向本县域培养县本人才;二是面向劳动力转移培养大中城市需要的外向人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甚微。实现两者的耦合发展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来风县的实地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供需矛盾明显,其原因在于地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中等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为此,必须从教育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入手解决教育供需矛盾,在教育外部营造有利于职教发展的改革环境和舆论氛围,教育内部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调整专业和课程改革,两者协调促进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办高职院校向新的城镇化地区、产业集聚区、边境城市延伸。新办高职院校如何在县域城镇发展,服务当地经济社会,走"校地融合,协同共生"的发展思路,提高县域内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形成独有的办学特色,避免千校一面,脱离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类职业沟通的桥梁。如何使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德胜鲁班木工学校的基本项目、办学优劣势、治学内容等基本情况的分析,挖掘木工学校在县域职业教育办学中的新思维与对策,反思县域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展望,以进一步推动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县域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个性发展的功能,是教育与经济最直接的一种结合形式,也是促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县域职业教育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则更艰巨。相比普通教育,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的难题,解决教育结构严重失衡问题,是众多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学校要转变办学观念,拓宽就业门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核心是教育差距、人才素质的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历史跨越,要求教育必须和谐发展,并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牵引和支撑。高等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肩负历史的使命,为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经济振兴、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人才培养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东西部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西部的差距最根本的是经济水平和教育的差距。东西部教育比较的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发展状况和条件的比较,二是双方自的特色和特点的差异。西部教育首先必须找出基本条件的现实差距而作必要的弥补和改造,其次要找准西部教育的特色和特点予以强化,并将其融入全球化历程,走具有西部特色的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在原差距。以贵州省的民族职业教育为例,阻碍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一是大部分民族地区仍处于产食经济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职业分化和行业成不明显,二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某些环节的失控对及剪刀差政策的推行,使得民族地区已有的一些职业分化和行业分成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萎缩,使民族职业教育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须以各种方式促进其职业分化和行业分成,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实际,使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福建的民族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秦汉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融合情况 ,认为在秦朝和西汉前期 ,福建地区的主要民族是闽越人 ,其主要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经济 ,而偏远山区则仍为部落经济。经过汉王朝的多年努力 ,至东汉时期 ,闽越王国的大部分越人已经融入汉族。福建地区普遍建立了县级行政机构 ,经济、文化逐步走上了与中原开放交往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进程中遭遇的毕业生就业困境,既有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的因素,又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等多种因素。高职教育要顺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找准办学定位,注重内涵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和政策扶持,这样才能有助于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境,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