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峰 《中学教育》2006,(1):13-14
本来只是适合一对一地的经验之谈,被某些专家无限夸大,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其理,但凡教育出点什么问题,就挥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根大棒.把大帽子一股脑往教师头上扣,指责教师没教好……[编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就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习惯思维,教师高高在上,是绝对的主动者,学生永远是被动者。这种教育思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该摈弃。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先知者和绝对拥有者,学生知识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传授,教师乐意教与否,教得多与少,差与好,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命运,从而自然形成了教  相似文献   

4.
有句话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这个不教并不是字面上教师不教知识的意思.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就要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掌握通向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说.学会学习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上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惟命是听。教鞭指向哪里,学生学到哪里,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按教师教的去做就是正确,学生听教师的话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听教师的话就等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则成为“差生”或“后进生”。为了促进发展不平衡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重新认识教师在学生发展和成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说,教学和导学是比较容易解释清楚的。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1.主体不同。教是以教师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起着辅助作用。2.目的不同。教的目的以给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主;导的目的不但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在于方法的掌握。3.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7.
回头看看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占有知识的绝对权威。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各自运转。学生学得很没劲,老师教得也累。如此的语文课堂,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回头看看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占有知识的绝对权威。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各自运转。学生学得很没劲,老师教得也累。如此的语文课堂,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10.
1.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的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教育这一领域,社会越来越关注,领导越来越重视,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学越来越精细,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越来越辛苦.知识的更新、文化多彩的迫切性也更加突出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流向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双向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选择性地应用教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师与学生关系也将由过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转变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将由过去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多渠道、多形式获取知识信息;教师过去所学的知识信息远远不能,也不可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全方位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进步。树立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学.同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阅读作为语言教学中的关键一环,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植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使学生满怀情感米阅读文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转换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单向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这种绝对的教师主体地位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更不用说对学生情感的尊重.所“我转换教师角色,抓住课堂内一切教育资源.剖析挖掘作者的情感.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和哲理的启发:教师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曲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给学生固然重要,但是绝对不能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两者在教育中同样重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正在经验到的一切”。在这种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中.特别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育中,不管如何倡导教育的民主,教师实际上始终是居于权威地位的。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学生要学习知识,必须向教师求教,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是传统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还是信息的主要源头,学生要获得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绝大部分只能来自教师。于是教师便拥有了知识传授中、信息传播中的绝对权威,而学生则由于条件、能力的限制,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传统权威地位在逐步丧失,教师的角色面临前所未…  相似文献   

18.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9.
靳晓武 《天中学刊》1999,14(5):110-111
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可用新颖有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多数时间仍是依靠教学语言传授知识.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笔者认为,物理学教师不但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注意教学语言特点.1物理学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特点物理教师的语言既要有教学语言、生活语言的共性,还应有物理学科的个性.它应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物理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而且通过教学语言,要能给学生以科学思维方法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因此,物理教…  相似文献   

20.
在校园内常会听到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之所以难教.是因为许多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之所以难管,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教师应有的尊重。这正是目前教育现状的一种真实写照。其主要根源是教师不自觉地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是具有教育主体特征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从本质上说.教师并没有给予自己学生一种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