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发现当前中小学在教案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表征:现象1:学校管理者认为,教案要检查,否则一些教师会"偷懒",但限于时间、精力,在具体操作管理中大多只能查一查篇数,看看是否是手写,字数是否达标准,是否按统一格式等等在形式与数量方面达到要求,然后通报一下谁没上交,谁篇数不够,谁不规范,就了事。现象2:收上来检查的教案少则七八十本,多则一二百本,特别是经过三五年,教案颇有"堆积如山"之势。那么,这些教案最终要"何去何从"成为大问题。一部分学校私下当废纸卖掉,或干脆丢弃。现象3:一些地区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出这样的规定:"教师没带教案上课,以严重失职论处,一经查实,立即‘调离’。"学校也将教师是否撰写、缴交教案作为评定教师业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并在积分上明确体现出来。于是,教案被视为是一张判定教师是否合格的选票。现象4:教师对此怨声载道,认为教案应该撰写并缴交,但在管理上不应管得太死,卡得太严,关键要看课堂教学,而不是仅盯在教案上,以教案论英雄。一些教师采用抄现成教案,或干脆网上拷贝教案,或写集体教案来应付检查。上述,教案变成管理者一种放手也不是不放手也为难的"鸡肋",沦为教师一种简单为应付上头检查和执行日常教学常规的"形式"和"负累"。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学校教案管理的"服务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内容,学校领导查阅教师"教案"是常有的事,但在许多情况下是查"教案",不问教学效果,往往重在检查课时是否漏写、环节是否完整,甚至书写是否工整等"形式"上的东西,并记录在案,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至于这个"教案"突破重点、难点的教学设计、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则常常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3.
谢玲 《教书育人》2008,(8):42-42
教案,是学校对教学进行管理的唯一法宝.在不少学校管理者眼中,没有教案的检查,就没有了管理. 有的学校还规定了处罚办法来逼迫教师"自觉".检查和评选教案是很多学校的通行做法.通常的查教案,主要看教师是否有教案,是否及时写了教案,是否有足数的教案,而那些格式规范、内容详细、字迹清楚的教案,自然就会被评为"优秀教案"了,大会小会表扬,甚至还是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一些教师为了教案能被评上"优秀",不吝辛苦,一笔一画地抄写教案,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样造就的仅仅是"教书匠"或者是"熟练的誊抄工".  相似文献   

4.
一篇“‘0教案’的实践与思考”(《人民教育》2003年笫9期)再次荡起我心中的涟漪,并鼓足勇气,一吐为快,与同行们磋商。笔者查过教案,教案也被查过,无论是“查”,还是“被查”,心中总有疑云和困惑,查什么?怎样查?幸览—份“B级”教案,引发了深思。为方便起见,现全文摘录如下:求平均数(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6页)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教,正确算出简单平均数;2.培养估算能力和习惯;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教学过程:1.操作:“准备题”,移动铅笔,使每个笔筒里的支数同样多。2.操作:使每个杯子里的水高度相同(各学习小…  相似文献   

5.
教案漫谈     
在教学管理中,“狠抓常规”几乎是每所学校的基本管理原则,年年写教案,年年查教案。当我一本本翻看完以后,不禁对多数千篇一律的教案书写方式,又一次产生了质疑,同时也为有些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意识的觉醒感到些许欣慰。从70%的教案中不难看出,我们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付出的无为劳动,以及为应付检查而一贯采取的被动,无奈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已往学校对教师教案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教案评估的依据。为此,教师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的教案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基于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学校对教师教案的评价,往往会把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的填写是否完善,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等作为教案评估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备课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者认识上的偏差,误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并且过分夸大教案的作用,认为只要有好的教案,就能上出好课,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教案的质量,管理者不仅要求教案各种项目齐全、内容详细、字迹工整,而且把检查教案作为一项教学常规常年不懈地抓;期中查、期末查,每月查、临时突击查……有的学校还举行优秀教案评比,将教师的教案与本人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挂钩。于是,老师们为了避免背上不负责任的黑锅而影…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学管理:应弱化什么关于教育管理,教育教研室督导工作的部门,多年来,他们是如何管理中小学的教学工作的呢?主要方法不外乎如下几种:查教案,查作业,听课,测试。说到查教案、作业,列为教学管理督导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由多年经验可知,那实在没有多少实在意义可言。听课测验,对于了解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成绩是  相似文献   

10.
赵善礼 《中国教师》2010,(10):33-34
<正>写教案,一直是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心病。当前,一些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诸如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种要素是否齐全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  相似文献   

11.
学校对教师教案的评价,往往会把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的填写是否完善,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等作为教案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会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所以,我们对教案管理进行改革,实行“分头备课,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在微信圈里看到调侃教师的顺口溜,其中两句是:"抄写教案几乎崩溃,迎接检查比牛还累。"顺口溜虽然难免夸张,但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学校也好,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检查考核,每次必然少不了查备课查教案,只要教师教案写得工工整整,结构完整,就OK了。至于这个教案到底是教师自己思考设计的,还是照抄参考教案的,没人深究。其实,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极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在微信圈里看到调侃教师的顺口溜,其中两句是:"抄写教案几乎崩溃,迎接检查比牛还累"。顺口溜虽然难免夸张,但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学校也好,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检查考核,每次必然少不了查备课查教案,只要教师教案写得工工整整、结构完整,就可以了。至于这个教案到底是教师自己思考设计的,还是找参考教案照抄的,那就没人深究,无所谓了。其实,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极富创造  相似文献   

14.
1前言 编制教案既有助于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进入课堂,顺利进行教学,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资深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而为了督促检查教师工作,教案也成了一个管理教学的手段。然而,教案被检查的同时,也被当成衡量教师工作态度是否认真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中,教案是否也要来一次革命,使之与时俱进一,与课改同行,这是当前教师们谈论特别多的话题。结合我校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实行的教学常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突出的是教案管理的改革亟待进行。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如: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内质;照搬教参,千篇一律,缺乏创意;为了应付检  相似文献   

16.
一、“抓备课”与“查教案”之间不能画等号语文备课的意义尽人皆知,而抓备课则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一环。应如何抓呢?尽管有些管理水平较高的学校措施得力效果良好,但也无须讳言,以查教案替代抓备课的现象也是很普遍的。  相似文献   

17.
时下,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备课评估的依据。为此,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抄写教案以应付检查。虽然学校要求教师持教案进课堂,然而,"进课堂"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时有下列现象:1.教师座谈会上,部分教师自述:没有使用自己写的教案,教案是供检查用的。他们感到自己的教案操作性不强。2.有的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是所查的课与所查的教案分离,他们认为教师的课可以反映教师的教案编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关于新课标理论谁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一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人仍然停留在老路上,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学校对教师的备课管理仍然停留在检查教案的课时数与书写质量上。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无奈地按照检查标准的要求完成规定数量的教案,甚至有许多人在检查前加班加点补抄。教师被抄写大量无用的教案拖得精疲力竭,不仅白白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降低了钻研教学的激情。抄写教案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厌烦的事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大家在百般无奈之后终于有一天突然回过头来反思…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全国首例“教案官司”败诉一事,从案情本身、案件的审理过程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已的看法,并进而提出了教案管理改革应该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