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艳春 《教育探索》2008,1(3):98-99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依据,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位的教育活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要从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社会本质两方面入手,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其理论着力点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契合。高校应与时俱进地不断总结完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并将其基本理论贯穿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解可以从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中得到诸多启示。人的本质观是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逻辑起点,它为以人为本提供了必要性论证和内涵支撑,指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深入认识和发掘关于人的本质的立体内涵,顺应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社会潮流,从源头出发对人的发展进行突破性构建,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需要,从而达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人是实践的根本、价值的根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实践的客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把人当作实践和价值的主体,重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同时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实现主体客体的交互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人之所为,人的本质是人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从人的本质出发,切实抓好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动地塑造人的本质,造就一代会主义新人。同时,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合理的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对需要的实现和满足的狂热追求则容易导致腐败。需要应该得到重视,同时更应该得到提升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人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方法,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人性、人的本质入手剖析思想政治教育扬溢人文精神的依据是坚定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的观点以及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发展路向的必要理论前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然来看,存在着偏重人的精神属性而轻视人的自然属性,偏重培育人的社会属性中的阶级性、政治性而轻视社会属性的其他方面,以及对人的精神属性的整体观照重视不够的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来看,全面发展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个体本质才能实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上述两方面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扬溢人文精神的人学依据。基于此,观念上确立尊重、引导、发展人性及人的需要的思路,实践上注重培育人的主体性并促其健康发展,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扬溢人文精神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9.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就是建构和谐人性,推动人从自由个体走向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都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实践能力的社会的人。马克思的人性观是从哲学的高度对人本质所做最高的理论概括,它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简要阐述,并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点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对“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南。我们必须立足于人的本质,从人的本质出发,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和开发人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素质角度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则是灵魂,是4种素质中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即德性的发展,道德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即德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不仅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还塑造大学生的灵魂。基于德育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德育,就是肯定、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根本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同时,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教育工作之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以人为本德育理念,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就是建构和谐人性,推动人从自由个体走向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要求,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弗洛姆从新人本主义的视角,在自己的理论语境里对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承认人具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人的本性,并且承认存在着一般的人的本性和变化了的人的本性;马克思的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把人的本能和欲望区分为两种类型:自然的和社会的,人的自然属性属于人性的本质部分,而人的社会属性则是与人的本性没有直接联系的、非本质的部分。通过以上观点的表述,弗洛姆得出人的本质是隐藏在劳动背后并支配人的劳动的人类潜能的结论。这些观点实际上主要是弗洛姆本人的思想,并不是或不全是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它对人的思想形成具有主导性作用.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处于现时代的现实的人,才能从人的本质角度赋予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容晖 《大学时代》2006,(8):64-65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而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塑造人如果说当前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是发展经济和生产力,那么,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则是塑造人。从理论和历史看,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塑造人。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工作和人的关系有两个层面:其一、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或承担者。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充分活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 ,是思想政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 ,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而且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问题,不仅是马克思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前探讨以人为本的问题,更需要从文本研究的角度弄清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信奉黑格尔、用黑格尔的范畴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到信奉费尔巴哈、用费尔巴哈的范畴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再到形成自己唯物史观思想、用唯物史观范畴——"现实的人"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