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因而对于以小说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小说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之成败。而文学文体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加敏锐地抓住小说语言形式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体现在译文中,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能进一步说明文学文体学方法在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就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而言,文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因而对于以小说作品为对象的译者来说,恰当地处理小说作品中的文体特征关系到翻译之成败.而文学文体学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更加敏锐地抓住小说语言形式的特点,并将这些特点体现在译文中,从而更完整地保留原作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该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苔丝>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说明,进一步说明了文学文体学方法在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李莹 《英语广场》2020,(13):21-24
"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假象等值"现象即译文与原文看上去大致相同,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相去较远。小说翻译中普遍存在的"假象等值"问题,可以采用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以《骆驼祥子》的英译本(施晓菁译)为例,分析其内容和语言层面的"假象等值"现象,并考察其造成的主题意义表达欠缺和风格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本作为非文学文本中的一种,文体特征明显;历来非文学文本与文学文本跟非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样界限明显,而《翻译综合法》一书则认为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区别不是单纯的两元对立,而是对表达范式的一种逐渐的偏离,如果依靠《翻译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将法律文本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同样进行"自下而上"的研究,同时借助文体学下的认知文体学和功能文体学的理论观点,即文体能够产生的认知效果和功能,对法律文本进行翻译批评和翻译质量评估,有助于明晰中英文法律文本在文体上的异同,同时也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实践中,探讨现代文体学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掌握文体特征能极大程度在译文中重现原著的文学价值,对于翻译小说作品的译者来说,准确把握原著的文体特征能让读者在译文中感受到原作的写作手法和作品魅力。文学文体学的理论指导可以帮助译者敏锐地抓住作品语言形式的特征,将作者的文风和写作手法融到译文中。笔者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对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三个汉译本进行文学文体学指导下翻译风格的分析,探讨文学文体学对翻译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选择文学文本中具有文体特征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发现其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册收录的文章《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修辞、句法和词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文章语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联系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68):15-17
小说翻译中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假象等值"的问题,可以采用文学文体分析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处于文本不同层次的文体价值展开分析,将文学文体学,一门联系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引入风格翻译研究,旨在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文学文体学应用于小说风格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主要从词汇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语言形式的文体价值,并在实例中考察了译者在风格把握方面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8.
冯智娇 《海外英语》2012,(1):136-137,139
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包含有语言学对语言本身的描写,也涵盖了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当文学文体学运用于翻译研究,则对译文的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中具有指导作用。以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及修辞两个层面切入,探讨两位译者的翻译特点,试图找出两位译者在这两个层面的异同。经过对比发现,在词汇层面上,汪译本所运用的押韵方式与原诗相近;在句法层面上,两位译者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但谭译本在突显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上与原文较为接近。而在衔接层面,两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在修辞层面上,两位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文反复的修辞手法,而对于叠词,两位译者在译文中都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9.
对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文体学引入翻译研究,开拓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视角.然而,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翻译研究,对戏剧提及甚少.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所提供的新的视角,以鹿金的<玻璃动物园>的译本为例,论证了戏剧翻译中文体风格对等的重要性.如果译者忽视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则容易导致"假象等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以通顺的方式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就是连贯,因此往往忽略了原文的形式或文体,而文体连贯在文学翻译中对于保留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同时"混杂化"是一种在翻译中重构文体连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描写藏族人民生活的伟大作品,作者在文中广泛使用叠词和拟声词以及反复和比喻修辞,形成其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基于文学文体学理论,以葛浩文和林丽君夫妇合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汇和修辞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探析译者是否保留原文中表达美学功能和文体价值的语言形式,产生与原文相似的文体效果,进而表明文学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学性是文学文本的生存之源,变异是文本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文体又是文本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鉴于此,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译者在解构与重构文学文本时,针对原文变异的语言形式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在译文中产生的文体效果,旨在强调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对文学文本的重要性,敦促译者提高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在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出现了文学文体学这门新学科,它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扬必译作《名利场》是一部荚汉译作的瑰宝,其在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的选择独具特色,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对其分析将对英汉翻译提供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近代报刊与中国传统文学、文体学有着渊源关系,颇具传统文体学特色。报刊中关于"报章文体"的言说则是具有文体学价值的理论突破。报刊本身因栏目及其分类受到传统文体学分类方法影响也呈现出鲜明的文体学特征。同时,作为传播新学重要工具的报刊极大地冲击了八股文体,孕育了诸多新文体,将以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体不断推向历史舞台中心,促进了古今文体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文学文体学是以语言学理论为方法,从文本的文体风格和作者的语言技巧为出发点,用以阐释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根据文学文体学理论,英美文学课程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四大模块,从语域、句法、音韵、修辞和意象等要素入手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和阅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倩  王慧娟 《双语学习》2007,(8M):1-1,3
随着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在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出现了文学文体学这门新学科,它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杨必译作《名利场》是一部英汉译作的瑰宝,其在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的选择独具特色,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对其分析将对英汉翻译提供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美国伟大的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近年来受到文学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语料库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借助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收集和统计小说相关数据,从词汇、词组、句法和修辞四个方面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深入了解作家的文体风格。语料库文体学分析不但解释了语言学形式与小说主题及美学效果的关系,也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文体学与翻译研究的紧密关系,针对学生翻译练习中常见的"文体失误"现象,提出从文体学的角度进行翻译教学。先以实例分析了文体作为系统所呈现的三个层面与翻译,进而指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1)区分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2)了解各类文体的语言特征;(3)识别语句的文体价值。作者认为,把文体学引入翻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认识到翻译既要"译意"也要"译体"。  相似文献   

19.
钟勤佳  杨娜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45-146,154
功能文体学是语言的功能理论来分析文体。基于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的语篇功能,文学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问题得以发现和讨论。因而在揭示文言小说《促织》中的与此相关的文体特征和体现出的丰富艺术内涵之后,来对比分析三个英译本是如何保留或忽视这些文体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令国林 《海外英语》2012,(5):135-136
新闻翻译已成为当今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其又不同于文学翻译,因此,该文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三方面探讨了新闻翻译中应该注意的文体特征,我们只有正确地掌握了这些特征,才可以正确地解读文本,给出更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