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悟类散文,以其优美的画面,独特的文风,隽永深长的哲理吸引着读者。读者在欣赏这类散文时,既学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因此它拥有广大读者,但是由于这类散文的独特特点,把握这类散文时读者尤其是学生难免有若即若离的感觉。写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是作者借对象(以景物为主)的叙写,来表明作者的心情或对某方面的认识的手法。如《绿》、《荷塘月色》、《灯》、《雄关赋》等。感悟类散文,也有这样的特点,不过它不像上面那类散文那样,强调主体驾驭客体,因主体心有所想,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学语文教材的文体概念,散文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记叙性散文,作品通过记人、叙事、写景,以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一类是抒情性散文,作品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事,或借景生情等方面感染读者。 一、散文的阅读思路 1.由“境界”探讨主观感情。散文是一种以意境取胜的文学体裁。所谓意境,是指客观的境界(事物)与作者内心的境界(感情)高度统一,或者说,是指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散文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是类似诗一样的优美意境。例如方纪的《挥手之间》,作者正是由于从毛  相似文献   

3.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4,(10):59-60
朱光潜认为“宇宙间一切现象都可以纳到四大范畴里去,就是情理事态。”而在《情与辞》中又说:“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出一种兴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薄,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朱光潜在这里将主体的情与理与客体的事与物并举,从而标明了文字的四大功用。而首重情致,显然是着眼于文学意味的。余光中在《不老的缪斯》中将散文的功用分为六项: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及状物。比起朱光潜的说法来有所引申,或者更为详细。这其中抒情与说理及表意,仍就属于主体方面;而叙事与写景及状物则侧重于客体。但若再加上写人,则主客体方面都齐全了。  相似文献   

4.
《兰亭集序》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散文,然而文中融合了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等多种表现形式,文章因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出现从平静到激荡再到平静的变化,极尽抑扬顿挫之美感。从这篇经典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善加提炼应用,完全可以吸取到类似篇章教学的诸多经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教学思路与审美教育融合两项。  相似文献   

5.
上课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满怀激情地去上课.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在近现代散文作品中,这的确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多少年来很多人都被朱自清先生笔下所描绘的美景陶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创作主要的是叙事抒情的散文,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布局都是十分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茶花赋》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珍品。说它好,不仅是由于作品的思想深邃、感情充沛、意境高尚,而且也由于作品的语言优美。杨朔善于驾驭富有感染力的、凝炼的、诗一般的语言来状物写景、叙事抒情,以他独特的语言的魅力叩动读者的心灵。因此,我们设想,教学《茶花赋》这篇散文,可以在那些传神的词语上化点力气,体会作者斟字酌句的功夫。以下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传世美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叙事主线,状旧居项脊轩之景,言喜写悲叹志。自问世以来,这篇散文就以其朴素悲凄之情打动着万千读者。  相似文献   

9.
叙事学为叙事作品的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其工具性源于叙事作品表达形式意义上的“话语”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叙事作品的涵义,另一方面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叙事作品叙事特征上的独特性。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表现出了传奇性涵义,这一涵义与散文性的叙事特征相结合,共同构筑了这部叙事作品的艺术独特性。从“话语”的角度探讨这部叙事作品中传奇性涵义是通过怎样的叙述技巧来体现的,以及其散文性的叙事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正确理解这一涵义,揭示其艺术独特性的根源和“话语”本身在叙事作品中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晚明小品文,打破了“道统”对散文的长期统治,在散文领域内言志抒情,叙事写景,充分表现出悠然自得,天真自然的情韵。晚明小品文中非常重视作品的“趣味”,敢于说真话、表真心、抒真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散文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一 )读者意识 ,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并贴近读者对象的意识。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读者的某种反应 ,这种预期反应能否实现 ,取决于作者和读者在双向交流中是否遵循合作原则。具有合作态度的作者必然关注他心目中的读者 ,并努力使作品从整体构思到细节设计 ,从材料选择到语言表达都能为”理想的读者”所认可和接受。因此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 ,读者不仅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之外 ,而且以”隐含读者”的方式潜藏于文本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读者是构成作品的要素之一 ,而读者意识是制约写作活动的要素之一。吕叔湘先生说 :“我写…  相似文献   

12.
让语文课堂像散文一样充满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散文除了记事写人以外,有时也要写景状物;叙事写人中要融进作者的情感底蕴,同样,写景状物中也要飘逸神韵诗意。这神韵,就是思想启迪、高雅情趣;这诗意,就是生动的画面、灵动的文字。美景丽物与神韵诗意的融合,就可见出内情与万物相生、心声与天籁交融的生气和韵致,这就是散文的“体物赋情”、“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阅读鉴赏准备散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散文包括诗歌、骈文之外的一切文体;我们所说的散文概念应当是狭义的概念,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别。写人叙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抒情写意类散文是以抒情为主要表现手…  相似文献   

14.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是文章的主体,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浓郁的人文气息。作者在描绘每一幅图景时,都不忘用人物的活动来点缀画面,景物中因有了人的活动,那原本可爱迷人的景色便有了灵气,也更有生活气息了,这也是这篇文章与一般写景状物散文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散文是文学作品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就写作的内容而言,散文一般有两种类型: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就写作的目的而言,散文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二是以表达哲理为主要目的。哲理散文就是通过作者对社会、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哲理散文所阐发的哲理源自作者的思考。源自作者观察自然或人文景观所产生的感悟、联想,  相似文献   

16.
一切写景状物的散文,其写作目的都是为了抒情,一篇优秀的散文,既要有景,又要有情,而且只有将景和情水乳般交融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为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品,本文从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材料、在写作中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充分发挥想像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便于学生掌握写景散文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细腻、动人而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作者写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荷塘是清华园内一个平平常常的池塘。作者紧紧地抓住“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方面景物的描写,使文章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荷塘月色》很象一幅国画的题目,这篇散文正如一幅极其优美、秀丽的图画,画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读这样的散文,委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8.
正散文贯穿于中国文学的始终,是一种最为真实最为彻底最为直接的展现作者心灵世界、抒发作者情感、展现人格魅力的文体。依照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和散文的文体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能够读懂文本,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入情、阅读入境、阅读入眼,引导读者与作者的有效情感沟通,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感。一、阅读入情,诱发情感共鸣任何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都闪烁着作者独特的思想火花,在作品当中作者表达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抒发作者对事件、对社会深刻感情。作者依情造文,读者就要  相似文献   

19.
“诗情画意”是散文家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因而许多散文都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在散文中作为作者抒情发感的载体,往往被描写得非常美妙,或者别有情趣。这是因为作者对写入作品中的景物进行了艺术加工。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写景不当的毛病。大抵说来,其病症有六种: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散文也不例外。在散文作品中,“形象”的表现形式有:山水游记和写景状物散文的“景物”、“风物”,托物言志散文的“意境”、“意象”,写人记事散文的“情趣”,哲理散文的“理趣”等。一、以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作品的解读这类文章的主体是包孕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或“风物”,所以,“形象”也就是文章中的“景物”或“风物”。———那么,应该如何解读这类散文的“形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对具体文章的解读,来阐述之。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