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辛弃疾与姜夔共同铸就了南宋词坛的辉煌,作为爱国文人,词坛前辈,辛弃疾其人其词对姜夔都有很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对稼轩爱国词对姜夔词的影响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用词表现农村题材是辛稼轩在词史上的贡献之一。本文旨在说明稼轩农村词在描绘农村生活的表象之外,还倾诉了自己深沉的忧愤,展现了自己对理想的幢憬,并试图表明稼轩爱国思想在各阶段的一致性和强烈性,以及他在农村题材抒写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辛派爱国词在中国词史上是颇具影响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辛派爱国词的产生;辛派爱国词的发展与结束;辛派爱国词的总体风格、艺术成就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辛派爱国词在中国词史上是颇具影响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辛派爱国词的产生 ;辛派爱国词的发展与结束 ;辛派爱国词的总体风格、艺术成就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靖康之变不仅使南渡词人卷入到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荡中去,也使他们的心境与词境为之一变.南渡词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其创作风格上承苏轼的豪放雄迈,下开稼轩爱国词派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更工。”两宋面临国难当头和民族危亡之机,时代的熔炉铸造词心,爱国词派崛起,爱国词掀起了怒涛排空的浪潮。本文就两宋爱国词的源头、时代精神,显著艺术特色及对后代词的发展所起的深刻影响作了独到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三方面论述了辛弃痰作为词人的爱国思想.他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辛派爱国词在题材方面的革新,使词成为爱国之士抒发爱国情感的工具,拓展了词的内涵;在表现手法和风格方面的革新,使词体得以空前解放,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但同时辛派爱国词的变革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贯道之作,部分作品的艺术性减弱。  相似文献   

9.
张元干为南宋词人,其词继承苏轼的豪放风格,具有爱国思想。本文着重论述了:张无干爱国思想的成因——社会环境之外还有家庭、交游及颂经习儒诸因素的影响;张元干爱国情感在词中的多侧面抒发——颂和平生活、欲收复失地、与奸臣抗争、望君臣砥砺。同时还对张元干爱国词对南宋词坛的最大影响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忠芳 《文教资料》2014,(16):11-12
南宋初期的袁去华,词作颇具特色,尤其是寄慨国事的爱国词,意境雄浑开阔、音调悲愤苍凉,体现了他的个性和品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因之,袁去华在南宋初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爱国词人。  相似文献   

11.
12.
爱国是世界各国弘扬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向世界。本针对在新时期一些大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围绕慧能“嗣法三偈”所展开的禅学和禅宗史研究,角度不同,见仁见智。文章对其中的代表性观点予以扼要的梳理,并认为包括“神秀偈”在内的四首偈子,与《坛经》中的传法故事,是慧能后人为“禅宗南宗”思想的发展需要而虚构的;“神秀偈”并没有如实反映出神秀的禅学思想;慧能“嗣法三偈”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空”,同样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慧能超越二元对立的般若佛性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论阐述,更需要生动的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需要从加大投入力度,挖掘精神内涵,注重改革创新,优化内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爱国主义基地与高校的联系,利用基地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开展红色旅游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以诗译诗诗人译诗 --王佐良诗歌翻译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王佐良的诗歌翻译理论,指出其诗歌翻译理论集中体现为“以诗译诗,诗人译诗”,在翻译实践中王佐良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主张,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今天的翻译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论自由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是对自由诗的诗体的专题研究。作者将自由诗定位为中国新诗的主体,因为它顺应了时代,顺应了现代汉语的发展。文章着重论述了自由诗不是无端的自由,而是有一定形态规律即审美规范的,即字数、排列格式、诗节、意群节奏和双字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