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江心  张云龙 《职业圈》2014,(16):118-119
从怀揣追星梦想的文艺女到投身家具行业的业务员,这不是心理落差,而是一个机缘抑或跳板;从卖沙发的业务员到做沙发的老板,这不仅有勤奋就够了,还需要有着开阔的眼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从“下得厨房”的家庭主妇到“上得厅堂”的女企业家,她饰演了一个成功女性的多重角色——好妻子、好母亲与好老板.她就是爱依瑞斯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姗姗,也是我们本期访谈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苑路漫  潘静 《文化学刊》2023,(5):98-101
“人是什么”是哲学的一个永恒主题。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探讨“柏拉图之谜”来进行解答。受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乔姆斯基建构了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作为一种先天禀赋,人性是客观存在的;它蕴含着天赋知识或本能知识,能够转化为后天的语言运用与语言行为。乔姆斯基考察了语言中的人性问题,分析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语言的“生成”与人性“创造力”的契合关系中,深入探讨了“柏拉图之谜”这一语言学问题,对哲学难题“人是什么”作出了独特的语言学解答。  相似文献   

3.
老乡心理是中国当代一个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对这一本土化课题的研究,是顺应中国跨区域人口流动的现实提出的。《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是一部涉及中国区域文化背景下人们心理发展变化的著作,本文仅透过其中“老乡心理”这一独特视角对其进行了一个微观解读。通过相关概念的引介,着重讨论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人独有的“老乡心理”会成为个人在异乡时维系个人情感的纽带,以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社会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就孔儒之学的理解问题略抒己见。作者认为 ,我们应从其“问题框架”或“提出问题的方式”的视角 ,重新审视、认识和理解孔儒之学的理论实质或同一性问题。在澄清了这一理解的新思路之后 ,作者进一步将其用于《论语》的阅读 ,以彰显这一思路极富启迪性意义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综合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思路,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没有独特的体系和操作方法,总的特点就是博采众家之长,根据需要采取的一种灵活的操作方式,是对各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对“综合教学法”在初级“把”字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文化身份认同和建构为切入点,对全球化语境下的中日文学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指出文化身份的建构不仅从18世纪的“西方”主宰初期始有,而且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上早就出现此类问题。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现代化近代化模式,导致了两国近现代文学史中对文化身份的不同建构方式。我们在使用全球化这一新的理论概念看待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应该警惕其中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艺术既是人类认识、掌握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关于“艺术的生产”的理论,既强调将其与物质条件联系在一起,即以“物质的生产”内涵解释“艺术的生产”,又强调将其与精神条件关联在一起,即以“精神的生产”实质进一步阐释“艺术的生产”,从而彰显了文艺之关联性及独立性。这一理论有力地支撑、引领了我国艺术生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长达百年艰辛探索中,将这一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近年来,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马克思主义“艺术的生产”指导思想常被抛掷脑后,致使“生产的艺术”质量不高、灵气不足,呈异化倾向。这种现象值得深入研讨。鉴于此,进入新时代,全面而深刻地解读马克思主义“艺术的生产”思想体系,方能正本清源,才能甄别“生产的艺术”的优劣,才能为当下及今后我国艺术生产实践走出误区、走向光明、指明理论方向并提供百年实践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罗家锋  党洁 《职业圈》2008,(17):43-4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一种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管理”。文章对“什么是能本管理?怎样实施能本管理?”这一人力资源能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唐圭璋先生等人对王国维《人间词话》贬抑南宋词深表不满 ,而他们意见揭示出《人间词话》在阐释“境界”的理论内涵时 ,表现出诗学趣味的偏好 ,即偏重直观自然的作品 ,对于尚人工、重锻炼、深微曲折的作品则表现出排斥。《词话》对严羽“兴趣说”王士“神韵说”的批评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诗学趣味的偏向。这给“境界说”带来一定的理论局限。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揭示和分析 ,并从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词话》诗学趣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诗言志、歌咏言。”汉文化是诗的文化,汉诗是汉文化之精华。弘扬汉文化必须弘扬汉诗,汉文化之教学研究必须将汉诗列为重点。在汉诗的教学研究中选取何种视角,应用何种理论,是海内外汉文化教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课题,亦是汉诗教学研究领域众所关心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诗歌与绘画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在世界学林方兴未艾。比较文艺学(comparative arts)作为一门新兴人文艺术学科已被纳入不少高校的课程。这门学科在文学教学研究的传统模式之外另辟蹊径,在文学教学研究中能收触类旁通之效,在对一国或一民族文化的总体认识上亦能获融会贯通之益。比较文艺学的兴起影响冲击了汉诗教学研究之常规,促使我们推陈出新,对之进行必要的改革。 如何将现代比较文艺学理论应用于汉诗教学研究,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依笔者之见,从中国传统诗学“诗中有画”这一命题出发,综合应用现代比较文艺学、诗歌符号学理论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将汉诗  相似文献   

11.
刘振华 《职业圈》2007,(11X):97-100
结合我国电影产业实际和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理论,文章从电影消费者偏好理论出发,对电影消费者选择中的另一重要方面电影消费者“如何选择”电影进行分析和探究,并讨论电影市场上“叫好不上座,上座不叫好”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合和:中华文化精神之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开“合和”这一范畴,就无法讨论中华文化。“合和”的本体义与价值义构成了中华文化精神之元。合和文化孕育出了早期的那个会理论研究、会发展生产、会发明创造的文明而先进的中华民族。专制文化取代合和文化,使中华民族由先进变成了落后、由强大变成了弱大,因此,探讨合和文化的起源、发展、应用、遭受破坏等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许是有益的。一 合和文化的起源“合和”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本体义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卦辞中。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周易·乾文言》称这四个字为“君子四德”。“乾文言”对“君子四德”…  相似文献   

13.
吴梅村诗学理论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爬梳钩稽吴梅村诗学之论 ,指出梅村诗学理论主旨有以下数点 :一为论诗主才思、性情与学识并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主体论之一。二为主知人论世 ,强调客观存在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客观论。第三 ,梅村对明中叶以降诗坛流变史具有自己独特的批评意见 ,赞同“七子”派的基本主张 ,抨击“七子”派末流 ,批评“公安” ,鄙薄“竟陵” ,表现了他尚雅的诗学趣味。第四 ,指出梅村诗歌创作论与诗歌批评论 ,皆主“取其中”和“不可一端而求”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斗拱结构在文创灯具中的设计应用为主线,探索传统建筑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与应用的新思路。运用现代设计理论,观察“斗拱”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传统建筑结构的直接迁移复制”“斗拱”“元素转化的装饰性倾向”,运用体验设计方法进行灯具产品的现代性转化与应用,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传统“斗拱”元素的转化与应用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功能、造型、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构。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进行优化设计,将现代审美、材料、工艺结合考虑,实现传统文化在文化产品设计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万江心 《职业圈》2013,(22):38-40
企业文化理论诞生30多年,传入我国也有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企业文化从学界的“研究热”传导到企业的“学习热”“实践热”,现在又传导到有关部门的“监管热”,应该说,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一 现代所认同的实学概念,对我而言,并没有任何魅力,所谓实业的学问、实用的学问、有用的学问,作为理论的应用的学问,这一意义上的实学,是以技术为主体,只能置于理论之下,处于回答“怎么办”这类问题的低水准上。  相似文献   

17.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继之以长达40多年的“冷战”。1927年,被称为西方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美国学拉斯威尔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术》一书。这是他的博士论(时年24岁),后来成为西方传播学的奠基性作之一。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用了“技术”一词,实际上是一本探讨理论的书,如他在1970年为该书新版所写的引言中所说,“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不是想‘抛开理论’,正相反,是想要发现适当的理论而作的一次试练。”  相似文献   

18.
刘川民 《文化学刊》2009,(1):167-176
《方言疏证》完成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历时20余年,是戴震晚年完成的一部力作。书中大量使用“同”与“通”两个术语,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这两个术语都有许多不同的含义。为了准确地理解该书的深刻内容,我们对书中的“同”与“通”两个术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曾几度争论过禅让有无。本文认为 ,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应区分禅让事件与禅让学说的界限。禅让事件如前人所论 ,当在父系氏族社会曾发生过。而禅让学说则经过了“禅让天命说”、“禅让贤德说”、“禅让德运说”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化。其发展演化的原因在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 ,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的更改。禅让有无的争论源于战国时的禅让矛盾传说 ,此一矛盾传说的产生主要基于上古两文化系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近60位中国的专家学者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委托,共同完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模式研究”这一重点研究课题。据有关部门称,农业现代化研究在理论上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其标志之一是提出了“现代农业基础产业论”这一新的概念。它较之于“农业基础论”更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