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002年全国青少年蹦床技巧锦标赛8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本次蹦床网上比赛执行了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新近制定的国内青少年比赛特定规则。现就其中的“高度加分”的加分情况与“位移减分”的减分情况通过表1、表2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概况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山西省体育局承办,山西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和山西省体育馆协办的2008年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于11月23日-28日在山西省财经大学体育馆举行。此次比赛共有135名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参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蹦床队参加瑞典、俄罗斯站世界杯比赛情况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赵嘉伟为团长、黄维勉为领队的中国蹦床队一行19人于2004年4月14日—月17日和4月21日—24日分别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2004年蹦床世界杯系列赛。此次我国派出了男女各4名运动员参赛。瑞典站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14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女网44人,男网62人,女子单跳16人,男子单跳26人,瑞典站只设网上和单跳两个项目的比赛。参加莫斯科站比赛的国家共有26个,参赛运动员共计139人,其中女子网上35人,男子网上50人,女子单跳12人,男子单跳18人,女子小蹦床11人,男子小蹦床13人,莫斯科站增加了小蹦床比赛。  相似文献   

4.
借2011年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比赛暨第十四届省运会阶段赛为契机,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参赛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男女运动员身高比较合理,运动员主要来自幼儿园和家长推荐,文化课学习和训练能够做到兼顾,训练年限大多集中在5年左右,运动员实力雄厚,优秀运动员储备不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参加竞赛次数不多,缺乏大赛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比赛基本情况 2008年flanfer杯国际蹦床邀请赛于4月25—26日在比利时的根特举行。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4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设网上、单跳和小蹦床三个项目。除成年比赛外。本次比赛还设有年龄组比赛。flanfer杯每两年举行一次,目前已成为比利时的传统赛事,在国际蹦床界有较大影响,中国队是第二次参加flanfer杯。今年的flanfer杯由于距欧洲锦标赛较近,只有三天之隔,所以参赛国家受到一定的影响,俄罗斯、加拿大、日本、乌克兰等主要竞争对手没有参加此次比赛。  相似文献   

6.
《蹦床与技巧》2008,(2):5-9
2008年日本大阪世界杯蹦床比赛于5月17日至18日举行,中国派出了以蹦床技巧部部长赵嘉伟为团长,以天津市体工大队队长张润起为副团长的16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本次比赛,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规则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是蹦床项目发展的动力。能否较好应对2010年5月国际体联理事会作出在2011年1月1日起执行蹦床评分规则的重大修改,对我国蹦床项目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历届蹦床评分规则的修改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蹦床运动发展的情况和国际蹦床运动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在应对规则变化在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部分措施,为我国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蹦床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7年国际体联蹦床世界杯第三站的比赛于4月25日-28日在江苏省的昆山市举行.这是我国开展蹦床项目9年来在我国举办的首次世界杯比赛。共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蹦床、单跳项目的比赛,世界男女高水平运动员及08年奥运会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参加了比赛。经过两天的激烈争夺,我国选手钟杏萍夺得女子网上个人冠军,这也是该运动员首次获得世界杯比赛冠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蹦床与技巧》2007,(3):2-4
一、赛事概况 国际体联2007蹦床世界杯中国站比赛,4月25日至29日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这是国际体联主办的顶级赛事之一,是2008奥运会前的一次重要比赛,也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蹦床世界性比赛,意义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1--2002年度蹦床世界杯比赛的最后两站分别于8月16—17日在加拿大的Edmonton,23—24日在美国的Greensboro两个城市举行。  相似文献   

11.
一、比赛成绩和基本概况 2006年国际体联蹦床世界杯系列赛第一站比赛于5月26日-5月30日在比利时根特举行,共有来自27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网上、单跳和小蹦床3个项目的比赛。其中参加男子网上比赛的运动员有66名,女子网上运动员44名,男子单跳运动员27名,女子单跳20名。除去年荷兰世界锦标赛男子网上冠军(俄罗斯)未参加外,世界强队和一流选手基本都参加了比赛。比利时站比赛结束后,我们转赴俄罗斯,参加于6月3日-7日在俄罗斯南部城市克拉斯诺达举行的世界杯系列赛第二站的比赛,共有19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本站比赛。本站比赛同样进行了网上、小蹦床和单跳项目的比赛,其中男子网上运动员有39名,女子网上运动员21名,男子单跳24人,女子单跳16人。参加本站比赛的国家和运动员较比利时站明显减少,尤其是网上项目,男网减少了40%,女网减少了一半还多。尽管参加本站比赛的国家和人数不多,但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基本都参加了比赛,应该说还是一次高水平的比赛。  相似文献   

12.
2005-2006年国际体联蹦床世界杯系列赛第一站比赛于5月30日-6月5日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本次比赛也是国际体联实施新规则后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比赛。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网上、单跳和小蹦床三个项目的比赛。其中参加男子网上比赛的运动员有49名,女子网上运动员36名。从比赛的规模上看,参加比赛的国家和运动员人数不多,一些强队如德国、加拿大及一些知名选手没有参加本站的比赛,  相似文献   

13.
蹦床世界杯保加利亚站比赛于2009年4月22日-4月25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举行。来自22个国家的近2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成年组男、女网上个人,双人同步。男、女单跳。年龄组有:男、女网上,男、女单跳和男、女小蹦床比赛。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国蹦床锦标赛5月19日至2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这次比赛项目除了网上个人、同步、团体(4 2、3 1),再次重设了单跳个人两块奖牌。而这两块金牌都由浙江队摘取。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第三站蹦床世界杯比赛于5月3—24日在法国与瑞士边境小镇evian举行.法国体操协会承办了此次赛事。这次比赛也是继美国、加拿大、中国、保加利亚、比利时、俄罗斯、波兰(两次)和日本之后,07—08年国际体联蹦床世界杯系列赛的第10站比赛。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 北京奥运会蹦床比赛设男女个人两枚金牌,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男女各16名运动员参赛。比赛与8月16日-19日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由国际体联指定的8名国际级裁判员担任本次比赛的裁判任务,他们全部来自中立国家。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于11月12日-1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99名队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包括2名测验运动员。本次比赛共设男网、女网、男单跳、女单跳的甲乙两个组别8个单项和男、女甲组两个团体共10枚金牌。由于此次比赛是全国各省运动会比赛后的第一次比赛,也是对我国蹦床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后备队伍建设的一次检阅和大练兵,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蹦技部的重视。此次比赛得到了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体育工作大队及福建省体育工作大队体操中心的大力支持,不仅将比赛工作积极地承接下来,而且还提供了全国一流的比赛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伶燕  戈炳珠 《蹦床与技巧》2006,(3):21-23,F0004
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蹦床(单跳)比赛于2006年7月16日至1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此次比赛是我国正式开展此项目以来辽宁省规模最大的蹦床赛事:本次比赛共设6枚金牌,其中网上男子团体、男子个人、女子团体、女子个人各1枚;单跳男子个人、女子个人各1枚。全省共有10个代表队共57名运动员参赛,其中网上男子21人.女子21人;单跳男子8人,女子7人。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蹦床比赛赛制按排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赛是推动各项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运动训练的内动力。蹦床运动在我国开展已有近 4年的历史了。在体操管理中心的领导下 ,蹦床运动的发展非常迅速 ,水平提高很快 ,这与每年举办的全国蹦床锦标赛、冠军赛和少年赛所起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蹦床被列入“九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 ,各省市加大了对蹦床的投入 ,更加推动了蹦床的发展。在今年的体育训练工作会议上 ,中心领导对蹦床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 :2 0 0 4年奥运会入围 ,2 0 0 8年奥运会夺牌。面对这一新任务 ,蹦床界深感责任重大。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上下共同努力。特别是我…  相似文献   

20.
《蹦床与技巧》2009,(2):10-18
一、基本情况 第十一届全运会蹦床预赛暨2009年全国蹦床锦标赛于5月18—23日在福州市举行,福建省体育局和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此次比赛。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291名教练员、运动员、领队和医生参加了比赛。参赛人数和规模超过往届。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共有181名,其中男子网上运动员56人,女子网上运动员51人,男子单跳28人,女子单跳26人。男子共有14支代表队。女子有13支代表队。在这些队伍中除山西、天津、辽宁和山东外,其余全部来自我国的南方省份,“南重北轻”的格局10年来一直没有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