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上海、东京成年人超重、肥胖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上海、东京20~74岁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分析比较两城市肥胖人群的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07年中日国民体质联合调查"。选取20~74岁成年人样本4508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判断界值均采用中国(WGOC)标准;结果:上海20~74岁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高于东京。东京男性33.4%,女性26.1%。东京男性肥胖的高峰年龄比上海男性提前20岁。两城市女性肥胖率的差异比男性显著。结论:超重肥胖是两个城市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工作将是中、日两国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国居民目前的“生活方式指标”进行实践对比研究,概括出现阶段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现状,并通过各指标与健康指标的差异,寻 找其背景因素。方法: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描述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指标特征,以C值为各年龄组男性居民和女性居民比较的 Cramer’s V值,以及Ward’s法进行聚类分析,表示其差异。结果:生活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健康状态,且对健康具有长期的影响。在腰围指数> 0.5、饮酒和吸烟等生活方式指标方面,男性居民不健康指标比例大于女性。根据分层聚类法R型聚类对健康生活方式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 示,BMI、WI、职业、饮酒、吸烟、健康消费和医疗消费为第1类,健身锻炼频率、吃零食习惯、睡眠时间和服药情况为第2类,吃早餐习惯和规律三餐为 第3类。结论:体重超重或肥胖(BMI>25)、腹型肥胖(WI>0.5)、久坐型工作、锻炼频率每周≤1次、吃零食每周≥4~6次、早餐每周≤3次、规律三餐每 周≤3次、睡眠时间每天≤5 h、饮酒每周≥3次、吸烟每周≥3次、服用药物每周≥3次、健身消费每年≤800元或医疗消费≥800元等生活方式可能对 健康有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69岁人群血压以及不同BMI、腰围、腰臀比水平等与血压值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取52614例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组、老年人组调查资料,统计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体质评分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压值与年龄、性别、城乡种类、BMI、腰围、腰臀比、体质评分关系密切(P<0.01);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子的血压值显著高于女子(P<0.01);乡村居民的血压值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P<0.01),城市体力劳动者血压值高于城市非体力劳动者(P<0.01);体质未合格组的血压值高于体质合格、良好、优秀组(P<0.01);以BMI分类人群的血压值依次是肥胖﹥超重﹥正常﹥偏轻(P<0.01);腰围超标和腰臀比超标人群的血压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7.4%,男性为20.53%,女性为14.44%,男子的检出率高于女子(P<0.01);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腰围和腰臀比超标者检出率高于正常者(P<0.01);在不同体质等级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值随年龄、体重增长,并呈现明显的性别、体型、体质等级、城乡差异;高血压检出率与性别、体重、体型、体质有密切关系,控制体重和腰围,增强体质,是非药物降低血压值、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乡村居民肥胖诊断指标间关系及增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肥胖与国民科学健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受试者为北京市郊区乡村常住居民。首先,用BCAⅡ体成分仪与DEXA测定134人的体成分。然后,整群随机抽取1876岁乡村居民有效样本6 256人,采集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HC)、体成分,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与腰臀比(WHR)。结果 BCAⅡ与DEXA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男性BMI、WC、WHR、FM%与其肥胖检出率均在3076岁乡村居民有效样本6 256人,采集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HC)、体成分,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与腰臀比(WHR)。结果 BCAⅡ与DEXA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男性BMI、WC、WHR、FM%与其肥胖检出率均在3039岁时最大;女性BMI、WC、FM%与其肥胖检出率3039岁时最大;女性BMI、WC、FM%与其肥胖检出率3069岁时呈升高趋势,6069岁时呈升高趋势,6069岁时最大,WHR与其肥胖检出率7069岁时最大,WHR与其肥胖检出率7076岁时最大。1876岁时最大。1876岁男性与50岁之后女性,均以BMI与WC的相关系数最高;WHR对预测FM%的贡献较小,BMI、性别、年龄等变量预测FM%时能解释的变差比例为83.7%。结论乡村居民男性肥胖症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过早地(3076岁男性与50岁之后女性,均以BMI与WC的相关系数最高;WHR对预测FM%的贡献较小,BMI、性别、年龄等变量预测FM%时能解释的变差比例为83.7%。结论乡村居民男性肥胖症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过早地(3039岁)出现中心性肥胖;女性早期(1839岁)出现中心性肥胖;女性早期(1849岁)为均匀性脂肪分布,50岁之后腹型肥胖明显。FM%与WHR结合使用,能更准确地诊断因体脂含量过多或分布异常造成的肥胖症。  相似文献   

5.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30年,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健康中国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微观角度上,尚且缺乏有关于人民身体健康现状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沈阳市国民体质监测活动,运用SPSS26.0软件,统计1616份沈阳居民健康数据,分析沈阳居民心肺功能、亚健康以及骨密度现状,丰富健康中国背景下有关人民身体素质的实证基料。研究发现:(1)目前心肺功能呈现“差、较差、一般、良好、优秀”状态的沈阳居民分别占0.9%、5.1%、20.3%、36.6%、37.1%。(2)目前亚健康呈现“亚健康、健康”状态的沈阳居民分别占22.1%、77.9%。(3)目前骨密度呈现“骨质疏松、低骨密度、骨质正常”的沈阳居民分别占0.4%、21.1%、78.5%。可见,目前沈阳居民整体身体健康水平较高,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居民身体健康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就医次数是衡量居民健康平等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从健康不平等的视角探讨城市居民体育锻炼对就医次数的积极影响。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城市居民就医次数增加,不同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城市居民的就医次数呈现“发散效应”,健康不平等现象突出。收入、体育锻炼对城市居民整体就医次数有一定抑制作用:收入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同时“发散效应”显著;体育锻炼的抑制作用和“收敛效应”均显著,且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城市居民间存在差异。体育锻炼对女性、低收入、45岁以上城市居民的就医次数抑制作用显著,呈现出不同性别、城市、收入城市居民就医次数差异不随年龄变化的“平行效应”,但体育锻炼未能改变由社会经济地位引起的健康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肥胖已经逐渐取代营养不良和传染病,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最大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潮州市居民体质指数及血压、血脂与血糖水平,为评估潮州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1 318名潮州市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其自述体质指数、低体重、超重、肥胖及异常血压、血脂和血糖发生率.结果:潮州市居民平均体质指数男性为22.86±3.65,女性为21.55±2.93.体重偏低、正常、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35%、65.63%、19.35%和6.67%.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8.29%、13.64%和10.63%.结论:潮州市居民体质指数、超重、肥胖率及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低体重发生率则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与比对中国、美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17个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P50和P90百分位的腰围数据,分析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腰围的分布特征,进而梳理儿童青少年腰围发展的总体趋势。综合各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腰围数据得出,腰围评价肥胖的界值点制定和百分位选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别;腰围增长的幅度和明显开始增长的年龄不尽相同;各大洲整体腰围特征并不一致,国家间差异较大。各国家种族特征、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多有不同,身体形态指标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是一种必然存在,建议儿童青少年腰围标准的研制,应建立在大量、全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期制定出适合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腰围超重与肥胖标准。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第五期《中国学校体育》上发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一文提出:“……,较低体重的比例大于正常体重的比例,而超重的比例小于肥胖的比例,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笔者为探其究竟,采用烟台市2008年体育中考学生的身高、体重的数据(因为数据来源于体育中考,所以样本的信度和效度真实有效),引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身高标准体重评价标准和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建议”两种评价身体形态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福建省3城市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和腰臀比(WHR)的基本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MI与F%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超重是福建省3城市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男、女即使体重正常,腹部肥胖和体脂百分比超标也占一定的比率;体质指数的增加主要与脂肪增加有关,而体内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修改的美国Duke大学OARS问卷调查表,以及Osnes等人提出的“60岁以上成人功能素质评定”方法,调查了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共214名(男:111,女:103)60岁以上健康老年受试者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三国受试者健康状况差异不大,但中国男子组受试者身体素质较好。对所采用的调查研究方法基本上给予肯定,并制定了“身体素质指标评价表”,可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成人肥胖的发展轨迹可能与美国和欧盟的非常相似——肥胖率迅速上升,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男性的肥胖率(BMI≥28)增加了近4倍,从3%增加到11%,女性肥胖率(BMI≥28)也已翻倍,从5%增加到10%:男性腹部肥胖(腰围≥90cm)已由8%增加到28%,女性腹部肥胖(腰围≥80cm)也由28%增加到46%,、肥胖会导致医药费的增加、生产力的损失及受教育方面的损失、、文章认为,导致肥胖增加的群体的能量不平衡都根源于饮食和体力活动两个方面,并提出了有效的肥胖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14.
张薇  张鸽 《体育科学》2005,25(3):40-43,51
身体质量指数与体脂肪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关系 ,是评估体脂肪率简便而实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应充分考虑性别和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甘肃省居民超重和肥胖现象已相当突出 ,男性 30岁、女性 4 0岁组以上超重比例已达三分之一左右 ;一般的身体锻炼对控制体重或去脂效果不甚明显。有效控制肥胖 ,一是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持健康心态等 ;二是研究制定适宜的运动控制体重等处方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南京市40~59岁中老年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采用<中国成年人体质健康标准>和<居民健康及体力活动量调查表>,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质测试和体力活动量调查.共1993人参加测试,其中男性960人,女性1033人.结果显示:1)南京市社区40-59周岁的中老年居民的体质综合得分仅达及格水平;女性居民的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男性.2)75.98%的男性居民体重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女性居民超重或肥胖率为63.16%;正常体重组体质综合得分最高,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较低;体重过重或过轻均会对身体机能和素质产生负面影响.3)南京市城市社区居民体力活动以中低强度为主,女性居民每周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显著高于男性(P<0.01);居民体力活动的主要构成来源为职业劳动、家务劳动和交通出行的体力活动.4)居民体力活动每周消耗MET-min均值和体质综合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体力活动是体质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越多,体质健康收益越大.5)居民超重或肥胖与大、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过去10年,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增长的体重几乎等同于西方人在过去30年增长的体重,超重与肥胖可谓人体的定时炸弹,是看得见的人体健康第一杀手,改善社区居民超重与肥胖体质,应成为新常态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这对提高国民体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居民体重质量状况与超重、肥胖的成因及危害,提出全面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构建科学的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科学减肥运动处方等改善城市社区居民超重与肥胖体质状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段芙蓉 《健与美》2023,(2):108-110
根据《中国20—69岁居民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报告》可知,我国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合格率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为现代社会中居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习惯等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为改善这一问题,提升居民体质健康的平均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陆续提出“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等策略和概念,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全民体质全面提升。羽毛球作为一种全民皆知的体育项目,难度低,易于全面推广,在娱乐的同时,促进居民身体得到锻炼,提高其身体机能和心理素养,是实现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全民健身和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为立足点,对全民健身视域下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展开论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指引,就如何实现羽毛球多元化融合,促进羽毛球运动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健康中国”的内涵和民俗体育的价值功能为逻辑起点,对民俗体育的服务维度进行审视剖析,维度主要涵盖教育、实践、社会、文化、经济5个层面,通过深入解构民俗体育与健康中国的耦合联系,提出民俗体育服务健康中国的内在逻辑:1)教育维度:民俗体育为“普及健康生活”提供了意识指引;2)实践维度:民俗体育为“优化健康服务”提供了民族方案;3)社会维度:民俗体育为“完善健康保障”提供了服务支持;4)文化维度:民俗体育为“建设健康环境”提供了价值取向;5)经济维度:民俗体育为“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师女生运动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  苏艳红 《体育科学》2002,22(2):132-132
研究方法:1采用人体侧量法、问卷法和统计法进行研究.其对象为辽宁师范大学2~3年级女生368名(平均年龄1 9.3± 0.6岁).2对选学此课的学生在第1次课和最后1次课进行间卷.其内容2次基本一样,包括:基础营养学知识,判断人体肥胖的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减肥的方式方法,学生的饮食习惯,目前对自己身高和体重的认识,身体锻炼的方式等30个题.3教育前后测量体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大腿围.4教育内容主要有,营养学基础知识,营养与健康、健身、运动和减肥.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让国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成效不但体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更从一些人的将军肚上体现出来。人到中年,很多人不知不觉体态发福,集中表现在肚皮鼓起,裤带变短,腰围变粗,势头有增无减。人们常戏谑这些“腹型肥胖”的人:这辈子没当上将军,倒有了个“将军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