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节教学中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要突破这一难点 ,其中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按课本上的渗透装置进行实验 ,液面上升速度非常慢 ,在几十分钟内无法看到液面上升现象 ,这样一来许多教师只能把本该当堂做演示的实验改成了到黑板上讲解实验 ,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提高液面上升速度呢 ?通过反复实验和探索 ,笔者认为液面上升速度主要与玻璃管的内径、半透膜的种类和面积大小有很大关系。针对这种情况 ,我对原渗透装置进行了大胆改进 ,制作了一种新型的渗透装置 ,由于它…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中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要在课堂上边讲课边演示,往往比较困难。本人通过多次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可确保实验成功且效果明显。a.选膜。即半透膜的选择,最好选蛋的卵壳膜,而且鸭蛋优于鸡蛋,因为鸭蛋卵壳膜稍厚且面积大,易于包扎在长颈漏斗口,且膜没有鸡蛋卵壳膜那么容易破。而其它的半透膜(如肠膜、膀胱膜、鱼鳔等)膜太厚,短时间内很难看到长颈漏斗内蔗糖溶液液面上升的现象,实验效果不明显,不易拿到课堂上演示。而选用蛋的卵壳膜,蔗糖溶液液面在2min内可上升2~3cm,现象很明显,学生易…  相似文献   

3.
中学的生物课以及一些大中专有关的课程中,对渗透作用的演示常用一个盛有清水的烧杯,中间放入一根用肠衣、膀胱或羊皮纸封住一端的长颈漏斗或玻璃管,在漏斗或玻璃管内注入一定量的蔗糖溶液(附图—(1))。演示时,烧杯中的清水不断地进入漏斗或玻璃管内,管内的水位增高,以此显示在一个渗透系统中,水分的渗透作用。用这样的演示装置,教师在上课时,还是讲不清渗透现象。为此,我将渗透作用的演示装置作了改进。 演示时,用一个U型玻璃管(附图—(2)),分别从两端同时注入等量的纯水或等浓度的蔗糖溶液,或者一端注入纯水,另一端注入等量的蔗糖溶液,观察U型管,由于U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初高中生物教材中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的内容 ,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做了改进 ,实验现象明显 ,易于学生理解 ,适合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5.
孙纪银 《考试周刊》2012,(43):145-145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它是学生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中的经典演示实验,课本上此实验的装置有明显的优点,但也给我们留下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苏教版、人教版“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异同,结合自己的实际实验操作,提出了操作中的不足,并进行了改进操作,使课堂演示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7.
刘春英 《考试周刊》2012,(64):132-13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物理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操作,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学生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加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实验渗透着方法教育,对养成良好习惯,训练意志品质有积极作用,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①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堂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②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③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④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⑤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⑥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 :①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堂范围大 ,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 ;②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 ,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 ,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 ;③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无法直接观察结果 ;④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 ,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 ,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 ,所以 ,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 ;⑤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 ,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 ;⑥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 ,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 ,怎样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10.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育学生的方式不只是单单的理论,主要是依据小故事或者人物对话进行导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然后给学生渗透"道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情境教学具体可以分为讲授型、展示型和课堂演示型三类。  相似文献   

11.
高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第二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一般是通过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让同学们在观察中思考,从而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然后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从而知道当植物细胞具备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时,就能发生渗透作用。在这一节中,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难点内容,要突破难点,需要借助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这个实验如果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做: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清水的烧杯中,  相似文献   

12.
生物“渗透作用”的课堂演示实验,我校虽然每年都按教材要求如期开出,但总感到效果不够理想。若要取得较好的演示效果,课堂上等待的时间就须延长10~15min,甚至更多;几个平行班级重复使用,重新灌装蔗糖溶液也费时费事。 1995年,我们对该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进,不仅省时方便,而且效果极为明显。经妥善保管一年后,1996年取出使用时,实验效果仍然很好。估计一次制作,几年之内都无需更新。  相似文献   

13.
王麟 《考试周刊》2011,(69):171-17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与学都与实验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尤其是课堂演示实验,它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就课堂演示实验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课堂演示实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有目的地使自然物理现象清晰、明了、突出地重新出现,以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新课改的实施以及核心素养渗透课堂的背景,以初中数学图形教学为例,对数学微课教学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优势进行研究,得出数学图形微课教学具有演示动态图形,渗透直观想象核心素养;创设生活情境,渗透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借助类比思想,渗透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等优势,并畅想微课更大的功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得到研发.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生物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文章通过对现阶段中学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艺术性及其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课堂演示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做渗透装置最关键的就是半透膜的选取。常用的鸡蛋膜、肠衣膜等不仅不易取得,而且难以操作,所以,教师一般只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或者干脆就用课件展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对最佳条件,从半透膜种类、蔗糖浓度及用量、玻璃管内径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结果列于表中。从表可见,蔗糖浓度宜用30%,用量10毫升;玻璃管内径2毫米较好;半透膜以蛋膜最好。蚕豆皮如采用实验4的条件,l小时仅上升7毫米。猪膀跳膜在其它最佳条件下,短时间内液面上升很小,也不能用于演示实验。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最佳条件的探索@张四槐$湖南省涟源市第四中学!417114  相似文献   

18.
演示渗透作用原理最关键的就是半透膜的选取,常用的鸡蛋膜、肠衣膜等不仅不易取得,而且难以操作,所以教师一般只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或者干脆就用课件展示,这样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自然界结合得非常紧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主要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一、观察能力的培养1.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演示实验。教材上的一  相似文献   

20.
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重视学生分组实验,而忽视课堂演示实验,认为只要把理论讲好了,课堂演示实验可做可不做。其实不然,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以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演示实验可分为探索性演示实验和验证性演示实验。探索性演示实验是通过实验得出某一结论,或是通过实验得出数据,推导出某一规律,即是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验证性演示实验是在讲授过某一理论后,用实验去检验其正确性,即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