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人手。问题意识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创建问题意识氛围。学校应该有很好的意识氛围。学校领导要支持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在学生中倡导多思多问、敢思敢问、善思善问的意识和行为。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思考,勇敢  相似文献   

2.
论文简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疑意识的重要性,分析并总结了造成目前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问疑意识较薄弱的主要原因,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疑意识的重要途径和策略,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实验探究,重视化学实验,挖掘实验功能,用实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问疑意识.文章最后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疑意识的方法及初步的探索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以问启思,利用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思考,符合核心素养教改要求,是落实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需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特定优势。因此,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历史创新意识的内在发展逻辑入手,促使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中养成创新意识。文章从素质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教改和历史学科育人功能出发,分析初中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沿着“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创新意志”的逻辑,研究初中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以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要遵循渐进原则,让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5.
蒋朝阳 《考试周刊》2010,(49):90-91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就是不问,也不会问。2006—2009年在武进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反思性学习,开展了常州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如何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作了一些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能驱使人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缺少问题意识而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以"情"引问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向文本提问。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自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问题的设置还要体现探究性,注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这样一个建构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长期坚持,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增强,就越来越想问了。二、以"法"教问  相似文献   

8.
一、以“情”引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向文本提问。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自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问题的设置还要体现探究性,注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这样一个建构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长期坚持,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增强,就越来越想问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4):148-149
本文通过对现在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学生被动学习,不善提问,不善主动思考的情况,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布鲁纳的"探究—发现式"教学理论,在物理教学中从预设、生成、评价、思维创新等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问题意识"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情境.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  相似文献   

11.
缪希学 《数学教学研究》2013,(11):58-59,F0004
数学在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从评价对学生创新的激励作用,正确观念是学生创新的保障,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学会思考和创造性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是创新的重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宄.  相似文献   

12.
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提出问题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问题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是获得知识的正确途径,才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创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问、敢问、会问、乐问。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应重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同题意识”。问题是催化剂,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思考能力,有助于开发学习潜能。如果教学能使学生“有问,敢问,会问,善问”,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探究式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提问。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阶段,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并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为一线的初中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学问、学问,学中有问、问中有学。”“问”即是提出问题,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意识,乃至于行动,就成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者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季芹 《快乐阅读》2011,(25):157-158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了这一精神,把鼓励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了突出地位。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方式用好用活呢?我的体会是: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陈年媛 《广西教育》2012,(29):82-83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狄德罗说过:"疑问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疑问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开启思维的钥匙。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想问、敢问、会问呢?一、我想问——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学生是否具有质疑的意识,与教师是否具有质疑意识有直接关系。教师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就会影响他的教学行为,能改变长期以来教学中直接深入讲解,而不讲思维方法的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问题意识强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效率也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创追潜能。而这一点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本文从播下“问”的种子——让学生懂得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点燃“问”的火花——创设培养问题意识的良好环境、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等三方面来淡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