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书     
王冲 《档案管理》1999,118(3):48
书非借不能读,是古人从读书实践中悟出的经验,极有道理.说的是借书不太容易又怕别人催还所以能废寝忘食地去看.而如今这个经验就要大打折扣了.出租图书的书社、书屋到处都是,图书馆里的图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花钱少,看书多.借书一点也不难,加上有足额的压金,没人去催还.自然比当年幸运的黄生还要幸运千倍.可这是租书已不是随园主人所说的"借书"了.  相似文献   

2.
图书滞架率统计的作用及自动实现方法李国平(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l图书滞架率统计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取许多图书利用情况的统计数字,大大有助于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然而,现在绝大多数的计算机系统对图书利用率的统计,还只局限于对读者的借书...  相似文献   

3.
一、布朗(Brown)法这种方法的借书手续是把插在书底页书袋里的卡片(上面印有书名)抽出,夹在读者的借书证里,将这些借书证按读者姓名字顺排在盒子里,每天只排当天借出图书的借书证,盒子标明借出日期,另在借出的图书底页书袋上插上一张注明借书日期的卡片。还书时根据这张卡片的日期,按读者姓名字顺,在相应的盒子里抽出其借书证交回读者,把印有书名的卡片插回图书底页的书袋里。  相似文献   

4.
持一张小小的借书卡,走进山东诸城的任何一家农家书屋就可以借书还书,在这家借到那家还,“一卡通”使图书在借阅中流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实现图书流通系统自动化的条件与步骤●吴利薇(辽宁省图书馆用计算机管理的自动化流通系统能迅速反馈图书流通工作的各种信息,迅速完成借书、续书、还书、预约、统计等工作,简化了流通工作手续,缩短流通工作的处理时间,提高借阅效率。辽宁省图书馆采用文化部组织研制...  相似文献   

6.
图书流通管理系统中的失误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图书流通管理系统中发生的借书和还书的失误,是长期以来困扰图书馆界的一大难题。如果处理不当,一方面造成图书馆的图书丢失;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对读者的伤害和误解;还可能造成图书管理人员的责任不清。文章对于引起这些失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管理中,流通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即繁索又重复,工作量很大笔者在微型计算机IBM—PC/XT上,用关系数据库dBASE—Ⅲ,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终于研制成一套微机应用软件:《图书流通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图书的借阅、归还与检索等问题,而且还可以对图书进行续借、预约、催还和打印预约通知等项工作。该系统还可以对图书流通情况进行精确的统计,如借书人次,借书量,还书量,拒借  相似文献   

8.
自一九八五年七月起,我馆(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采用了借书证和期限卡的图书借还方法。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全馆一千四百多读者借书超册超期现象得到了消除,收回了长期超期的五千多册图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备有借书证和期限卡。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而发给相应数量的借书证,并打印上借书证号码;在每一本书的书袋插〈或贴〉上一张期限卡。图书凭证借出,一证一册,由读者填写期限卡和代书卡,并拿一张借书证夹在书中交给图书管理员,经核实并在期限卡盖上应还日期,收下借书证和代书卡并按借书证号码的顺序排好,期限卡随书交给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按期限卡上的借书证号码一查,就可找出该读者的借书  相似文献   

9.
1981年10月,我馆采取断然措施,将三万几千册图书采取“全开架”的借书方法,同时还拟 定了“定期限量,先还后借,空手出入,自由选借”的原则,并辅之以“还书自由,照顾预约,损坏赔偿。清理及时”的措施,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开架借书”中,有一个困难,这就是在定期定班借书时如果借书、还书同时并行,就会发生混乱,容易造成差错,所以我们在26个月的实践中,始终严格执行“借还分开”的方式,因此差错极少。  相似文献   

10.
<正> 我校图书馆的社会科学类图书,特别是文艺书的流通率比较低,有些读者借书长期不还.前不久我们在清理借书卡片时,发现有的图书是1959年借出去的,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归还;有的领导干部就不按期还书;有些读者借去的图书并非一直在使用,而是放在家里,成为私有财产.图书遗失后又不愿意按规定赔款.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一般向读者提供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和复制服务。外借服务外借处是专供借书、还书的地方,外借处也开展宣传图书、辅导阅读、解答读者一般咨询的工作。外借处又分为普通外借处、专科外借处,以及按文种区分的外借处和为不同读者设置的外借处等。在外借服务中,为了方便读者,有的图书馆还开展预约借书、邮寄借书、馆际借书以及国际借书等服务项目。阅览服务大多数图书馆的阅览室实行开架阅览,读者可自由选阅书刊,但不得借出室外。阅览室大致有以下类型:按知识门类划分的阅览室,如科技书刊阅览室、文艺书刊阅览室等;按读者对象划分的阅览室,如科  相似文献   

12.
向同行推荐一种我设计的代书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无论是在公共图书馆还是在高校图书馆都普遍以借书证、借书记录卡、代书卡作为借书和还书方法的根据。这种根据,从始至今,历史悠久,作用重要。但尽管如此,笔者经考察,发现它存在以下弊端: 借书手续烦琐费时费力。在图书馆里,读者借书时,不仅要填写借书证,而且还要填写借书记录卡和代书卡。卡片太多,手续烦琐。就借书记录卡而言:由于卡上没有设固定性的书名,所以读者每次借一两本书,都需要把其书名一一地抄写在自己的借书记录卡上。尤其是在更换新卡时,必须把旧卡上未还的书重新抄写到新卡上。同时由于读者之间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带光笔联机多用户的图书流通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考虑、数据结构和可靠性等。该系统面对图书馆的全部馆藏(包括各语种,其中,西文和中文图书可以提供书名和作者的查找)。执行十四个功能模块如借书、续借、还书、预约、罚款、查询、统计、读者文档维护、书目文档维护等。该系统既有英文版本又有中文版本。  相似文献   

14.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一项最经常、最大量和最繁重的工作。但在很多图书馆中,这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有较多的问题亟待我们去探讨和解决。根据我的调查,读者借书最耽误时间的是查目录和等待提书,最麻烦的是填写借书记录卡、还书限期单和书袋卡。拿高等院校来说,因为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读者普遍有较多的个人借书卡,如我院规定教师、医生有十张卡,学生有四张卡。另外,每个教研室和班还可办理集体借书二十至一百册。每借一种书,必须由读者填写一张借书卡的借期、书名、书号.一张还书限期单的借书证号码与还期,一张书袋卡的本人签名。不熟悉各种号码的读者,随时都有填错的可能。借期和还期也往往会算错和填错。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减少读者的麻烦和工作人员答复询问的工作量,我建议在出纳台推行打号借书法,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山东诸城农家书屋实现"一卡通"持一张小小的借书卡,走进山东诸城的任何一家农家书屋就可以借书还书,在这家借到那家还,"一卡通"使图书在借阅中流动起来了。目前,山东诸城已建成农家书屋233家,农家书屋的图书总量超过100多万册。为便  相似文献   

16.
开架借书中的“巡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从强调对物的管理到注重对人的管理的历史。图书馆开架借书不是放任自流地让读者自己找书,不管不问,仍有一个管理的问题。巡库,就是对开架借书的管理。1做“四勤”服务员 开架环境下,流通部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前台借还图书,另一部分在书库巡库,定期轮换。巡库员要做到“腿勤”、“手勤”,巡回整架,使错架书及时归位,还书及时上架。现在各图书馆的书复本有限,一种书往往有许多读者等着借,只有书在架上,读者才能挑选。对种数少.借阅少的书合成一架;种数较多;读者翻捡也较多的书排成两架、…  相似文献   

17.
我走访了几所图书馆,每当步入书库时,在书架上,随时都会看到16开简装书上端书口一侧的弯折现象。书本越厚,其弯折程度越严重。这些图书,若系常用书,那还无妨,若系滞借书,那么,就会因弯折而变形。滞  相似文献   

18.
流通管理软件中图书流失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管理软件中图书流失的控制杨士成(江苏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于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手工方式下,读者借书是以读者签署的一系列卡片为借书凭证,杜绝图书流失是通过卡片的严格管理来实现的。计算机应用于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后,读者借书则是由计...  相似文献   

19.
我馆1996年使用深圳市图书馆研制的ILAS系统,运行良好,功能比较稳定,基本上满足了我馆计算机管理图书的需要,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现将我馆的处理方法举例介绍如下。 例1:某读者(例0000353候清泉)借书时只显示借书册数,借书状态一览表中不显示当前所借图书的状况,即条码号、索取号、书名、借期、还期等。 先查出产生该错误的原因。退出借书菜单,进入流通管理→流通查询→读者当前借阅查询→用读者证号检索。这样不仅显示该读者借书册数,也显示借书细节。经查阅其中有一本书《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20.
近代著名的文献学家王献唐先生的《藏书十咏》,分咏访书、购书、载书、装书、勘书、曝书、跋书、抄书、借书、读书。由于该诗中运用了诸多典实,给一般读者造成了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故详加笺释,以便使今天的图书管理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献学家“嗜书成癖”、“爱书如命”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