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晓慧 《科教文汇》2008,(11):161-162
时间是一个在人们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抽象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通过概念隐喻在头脑中构建和理解抽象概念。本文对英语和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构成进行对比,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3)
隐喻是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人类通过隐喻来解释具有清晰结构的原始概念、分析结构比较模糊的目标概念,进而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抽象的现象或概念。这种手段或者说工具,在英语经济新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不同分型如方位隐喻、结构隐喻、语气隐喻等,在新闻中被用来描述与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新闻中的各种专业术语与抽象概念。本文选择语气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试探究其在网络英语经济新闻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肠  崔晓莉 《科教文汇》2008,(15):181-181
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不仅是语言学的,更是认知的、概念的。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解读隐喻,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进而得出译者必须熟悉两国文化,了解源语的隐喻化认知过程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译文的文化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早于时间,这在许多语言中可以通过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得到反映。汉语和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死喻),在语言中频繁出现并已成为人们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但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空间隐喻也存在差异。本文将比较中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对于认知模式的分析,为这些共性和差异寻求认知上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唐阳 《科教文汇》2011,(16):113-115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早于时间,这在许多语言中可以通过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得到反映。汉语和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死喻),在语言中频繁出现并已成为人们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但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空间隐喻也存在差异。本文将比较中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对于认知模式的分析,为这些共性和差异寻求认知上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梁倍诚 《百科知识》2023,(15):63-64
<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推动了隐喻研究从修辞研究逐步转向研究体验性的认知活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当下的热门研究话题,宣传类文本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借助隐喻,形象地激活听众或读者对抽象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每年5月26日在贵阳市举办。该会议作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业界权威性的国际平台,其全球招展宣传手册中充盈着不同类型的隐喻。就隐喻研究而言,大多数隐喻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隐喻理解与意象转换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维联 《内江科技》2010,31(11):70-70
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可以突破传统学习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  相似文献   

8.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工具;同时语言使用者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也是词义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身体部位词汇为例,探索词义源于隐喻和转喻的发展变化,并发掘这种认知机制在身体部位词汇语义延伸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笔者还发现,身体部位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连锁状和辐射状的词义延伸方式具有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9.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工具;同时语言使用者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也是词义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身体部位词汇为例,探索词义源于隐喻和转喻的发展变化,并发掘这种认知机制在身体部位词汇语义延伸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笔者还发现,身体部位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连锁状和辐射状的词义延伸方式具有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0.
汪雯 《科教文汇》2009,(1):247-248
计算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使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当中也包括隐喻研究者们,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开始渗入到计算机领域。隐喻研究表明计算机领域中体现了臆喻思维,同时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反过来也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根据莱考夫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计算机术语进行分析,探索了计算机隐喻的基本认知结构,指出计算机术语里的大量概念是来自其他的概念域当中。本文旨在说明隐喻普遍存在于计算机术语当中,对计算机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发展,隐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备受关注。本文选取英汉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差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英汉语料的对比研究,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和汉语在时间概念隐喻上的异同及其成因,并阐述该研究在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曾小敏 《科教文汇》2011,(14):126-126,141
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是隐喻的海洋,隐喻的思维认知帮助和影响着人们对新生事物和抽象事物的认识。在职校学生普遍英语隐喻能力不高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的介绍增强学生对隐喻的了解,并通过教师在词汇教学、语篇句法结构,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引入概念隐喻理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隐喻理解应用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中英文有关爱情和时间的隐喻入手,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的本质。文章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具有强大的概念构建功能,它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此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隐喻思维对语言的起源、概念系统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在起源之时就充满了强烈的隐喻色彩;原始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根隐喻,对人们概念系统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概念、新词语、抽象语义从而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中英文有关爱情和时间的隐喻入手,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的本质。文章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具有强大的概念构建功能,它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此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薛艳 《科教文汇》2008,(33):250-250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认知隐喻是语篇连贯的一种隐性手段;文章采用具体语料探讨了隐喻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概念隐喻是语篇连贯的基础,在有多个概念隐喻的篇章中,不同概念隐喻的共通蕴涵以及不同概念隐喻表达了目标概念的不同方面等机制促使了篇章连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类隐喻认知机制的形成规律,提供人体概念隐喻的实证研究基础,促进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文章在查阅大量英汉人体概念隐喻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英汉语言中有关人体隐喻词语的始源域和目标域,揭示了英汉人体概念隐喻表达方式之间的完全对等性、部分对等性和非对等性。  相似文献   

18.
顾萍 《科教文汇》2008,(33):249-249
概念隐喻是我们对世界加以概念化的一个主要方法,生活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现象。关于生活的隐喻是个人对生活理念的袁达,也是其内心观念的流露。文中重点对“生活是爬山”,“生活是条河”等隐喻进行了解读,展示了隐喻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程晓龙 《科教文汇》2013,(29):74-74,88
功能语言学中有三大元功能(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不同的语言功能有两种不同的实现形式,即一致式和隐喻式。因此,在功能语法的体系中存在三种隐喻即概念隐喻、人际隐喻、语篇隐喻。而人际语法隐喻又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本文首先对人际功能进行了简明的介绍,其次重点探究人际隐喻的两种重要形式: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  相似文献   

20.
<正>隐喻和广告经常单独或同时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9世纪末,广告公司的兴起表明广告行业变得更加专业化,杰出的广告创意需要用语言表达。广告语言研究一直吸引许多学者的关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出现,隐喻在广告中被广泛使用。对广告语来说,尤其是化妆品广告语,概念隐喻的使用往往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广告的目的。目前,对广告语言特征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英汉广告的比较分析相对较少。本文结合一系列典型案例,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解释隐喻在广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