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大多畏惧作文。“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孩子的口头禅。他们犯愁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写。即使有话又犯愁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担心自己的习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如何减轻孩子的作文心里负担,让孩子扬起习作的风帆快乐起航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世界六大教育之一。赏识教育可以运用到各项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科学创设赏识氛围,把它作为习作教学改革的一剂良方,充分舒展学生的心灵、发展其潜能,让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学生习作之路,有效提高习作效率。1构建平等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如地表达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而写作过程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如何将这艰辛的过程变成一个快乐主动的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新的指引,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多鼓励学生,尊重愿意,自由表达,把习作的自由还给学生;寻找亮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赏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评价赏识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习作展评活动来赏识学生.拓宽学生习作的空间,促进学生快速地写作文,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作文课堂教学中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习作资源开展作文教学。习作教学生成的过程,就是学生快乐习作、创新、提高的过程,是与生成资源和谐共生的过程。因此,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作文教学的生成,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快乐习作,让学生写出充满个性的习作。一、生成习作材料中,与新思路和谐共生动态生成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教师把预设的作文教学设计把握在手,对于作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要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  相似文献   

5.
基于让习作成为儿童生活、娱乐、心灵愉悦方式的思考,我们以“赏识学生”为目标,展开作文教学研究,旨在为学生创设抒发情感、谛悟人生、萌生创见的习作情境,让想象和才情尽情挥洒,在赏识的情感中促学生作文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6.
1.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心的心理需要。教学中,学生最珍视教师对习作的评价,教师赏识性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阅习作时应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理念,善待学生的每次习作。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一是不擅自提高作文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品尝到每一次习作的快乐,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赏识,使其感到“写作文是有趣的了”,从而使学生有习作的冲动,提高习作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作文考试命题形式不断创新。命题者倡导“快乐习作”,语文教师与学生向往“快乐习作”,但目前的作文考试命题仍不容乐观,有的能引导学生乐写,有的却给师生带来一些困惑。困惑什么?有些习作试题要求过死,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快乐是条永恒的主线。关注生活、积累生活,巧妙运用各种资源,使习作水平在赏识中提高,使学生个性在快乐中成长,是摆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程式化、封闭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快乐是条永恒的主线.关注生活、积累生活,巧妙运用各种资源,使习作水平在赏识中提高,使学生个性在快乐中成长,是摆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程式化、封闭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倡“我手写我心”,就是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写作,让快乐作文成为师生共同难忘的精神享受。怎么样才能达到快乐作文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3.
方新珠 《考试周刊》2014,(80):66-66
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表白,促使孩子情感迸发,不吐不快,让孩子的习作之路充满快乐。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让学生快乐习作;教师通过下水引路,引导学生模仿创作,提高学生习作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快乐作文的理念,就是激发孩子写作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写作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采用了快乐作文教学法,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成燕宁 《新课程研究》2009,(12):144-144,148
童年,是无忧无虑,是七彩斑斓的,但作文总能在每个孩子心中弹奏出几个令人苦恼的不和谐音符。怎样让写作文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教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是新语文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指出:学生是作文的主体,学生对作文有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要依据学生的习作心理,让学生进行自主作文,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充分重视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习作情境。由此,生成性作文被提了出来。在对生成性作文教学的探索中,我以“实践经历”为载体,以“快乐体验”为突破口,作出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愉快地习作呢?我在实践中探讨了“灵活、分层、快乐”作文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愉快习作,又能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作文。怎样将“快乐”与“作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喜欢作文,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只有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从心坎上认同作文,喜欢作文,才能真正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快乐作文“六步曲”。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好作文,引领学生快乐地走进作文的园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最终能快乐地作文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自由习作的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激励干劲,增强信心。我们把作文批改与讲评的专利还给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种形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以便于学生“我手写我心,我语表我情”,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展示语言、表达感受的机会,体验作文的乐趣,从而使作文评改达到“真、善、美”的境界。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方面看法:一、真——肯定成绩,客观公正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